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農村清明上墳

“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關山聽風

“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清明節在歷史發展演變過程中,產生祭祖掃墓風俗和時間不一致產生的,是一種給人們劃定大概時間範圍的說法,實際上是民間因春耕生產忙碌,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及時上墳,在祭祖掃墓時間上一種寬容的說法。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古代三個春天節日的融合

歷史上以祭祖掃墓為中心的清明節,宋朝時才確定,之前有上巳、清明、寒食三個日期相近的節日,上巳風俗是郊外遊春、春浴、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等。清明風俗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是一種春祭習俗,既祈求自然風調雨順,也祈求祖先保佑,追思先祖,有祭祖之俗,但並不一定掃墓。寒食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民間傳說是為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屬附會之說,其實在介子推所處時代之前,寒食節早已蔚然成風。自宋元時期,上巳、清明、寒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祭祖掃墓為主要內容的清明節,上巳節消失,寒食從唐朝時的三天縮短為一天,且置於清明節前一天,但其禁火的習俗已逐漸消失。明清皆承前制,清明節習俗沿襲至今。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古代祭祖掃墓習俗

歷史上祭祖掃墓並非清明節的專利,古代祭祖掃墓是與喪葬直接相關聯的祭祀活動,是喪葬的一種延續。古代民間上墳祭掃、燒紙,初喪時多以七數為期,逢七必祭,以七七為終局。以後逢忌日必祭掃,每年一次,民間不同地域有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的講究。今天,此種習俗在我國少數地區依然儲存,但大多數地區分成兩種統一祭掃,一是上新墳,時間一般在春分節前完成,二是上老墳與祖墳,在清明節期間完成。兩者均是每年一次。除此以外,我國有一些地方還有七月、九月、冬至、春節上墳祭掃的習俗,其中有此地方在這些時間上墳祭掃比清明節要隆重得多,有的地方則只有春分前或清明節一次。

民間為了否定過去上墳過於頻繁,且每逢去逝之人的忌日都要停工休息,耽誤生產,有的地方形成了一種新的風俗,認為上墳過於頻繁對家庭不好,成為一種禁忌。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上新墳的“左五右六”之說

我國很多地區至今依然有上新墳的習俗。上新墳的時間就不是清明節,而是以春分為界,大多數又是在驚蟄之後,春分之前,南方人稱之為“掛畲”,是為了區分清明時的“掛青”。掛畲不同地方時間不同,少數地區為一年,多數地區為三年。掛畲其實就是喪葬的延續,孝子孝女上墳時依然要戴孝,依然請風水先生或道士,要給新墳添土。一年或三年是一個階段,結束後每年只掛青而不再掛畲。

上新墳來源古代“新墳不過社”之說,“社”有春秋兩社,春社一般在清明節之前。古代以立春後戊日為準,定為第五個戊日,也就是離春分最近的一個戊日。因古代戊日稱之為“戊日”或是逢戊,又稱“六戊”,按六十甲子的排列順序,每六十天為一輪,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這六天就叫戊日,即戊字排在前的為戊日。因這種記日子的方法比較複雜,沒有一些文化知識的人難弄清,也不好記,而古代平民百姓有文化的很少。於是,就選了一個簡單的辦法,用離第五個戊日最近的二十四個節氣中的春分為界限,更為適用。這樣以來,除風水先生外,一般的人都不記戊日,只記春分。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過去上新墳不是隨便在春分前挑個日子就行,既然要請風水先生參加,就得按風水先生的那一套行事,上新墳要擇吉日。這種風俗直到今天,一些農村依然篤信上新墳的“吉日”。此種所謂的“吉日”,因要依孝子孝女的生辰八字來排,就會有戊日前和戊日後,古代戊日前為左,戊日後為右,“左五右六”加起一共十一天。風水先生一般就在這十一天內挑選“吉日”。後來民間一些人家請不起風水先生,自己定日子上新墳,於是,就以春分為基準,使用“左五右六”的方法,即春分前五天為左五,春分後六天為右六。古人尊左,認為左五為最佳日子,右次之,如果錯過了左五的日子上新墳,春分後六天還是可以的上新墳,只是日子次些。因此,民間雖然有“左五右六”,但上新墳一般都選擇在春分前幾天。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清明祭祖掃墓的“前三後四”

也許是古代清明節是三節融合的緣故,可以說各地的清明風俗多種多樣,即使是同一個縣,同一個鄉鎮,其清明的習俗也會各不相同。如,有些地方禁外嫁女上墳,有的地方卻要把外嫁接回來上墳。有的地方禁止女人(兒媳孫媳之類)上墳,有的地方上墳女人必須參加,還要到墳頭上煮飯吃。有的地方只准家庭或家族人上墳,忌外面的人參加,有的地方則要請外姓的客人來上墳,請的人越多越好。如此等等。

在上墳的時間上,有的地方必須在清明前上完墳,有的地方則寬鬆得多,清明前後皆可上墳。有的地方一刀切,只能是清明前祭祖掃墓,清明後就不算數了,有的地方講究“二月清明掛在後,三月清明掛在前”,同時還講究“前三後四”。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掛”就是“掛青”,也就是祭祖掃墓。後一種風俗中的“前三後四”,其實是針對“二月清明掛在後,三月清明掛在前”而言的。也就是說,清明節在二月,一般來說清明節以後祭祖掃墓是最好的,但在清明節的前三天也可祭祖掃墓,只是寒食節除外;同樣的道理,清明節在三月,一般來說清明節以前祭祖掃墓是最好的,但清明節後的四天也可以祭祖掃墓。

還有一些方則認為“前三後四”是祭祖掃墓最佳時間。有些地方則把“前三後四”“左五右六”聯絡來講,認為在“前三”之前的五天,在後“後四”之後的六天均可以祭祖掃墓,或者說在清明節前五天,與清明節後六天都可以祭祖掃墓。我們當然不能說這種說法是錯的,地方風俗不同而已。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對“左五右六”誤解

有一些人想當然,把“左五右六”說成是祭祖掃墓那時的時間,認為是早晨五點到六點,這就望文生義,錯得沒有邊了。

其實這種說法之錯,非常容易鑑別。中國古代人是不用二十四小時數字記時的,也就是說沒有五點鐘和六點鐘之說,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的是十二個字記時。再說,清晨五點到六點,如果是開車到今天的公墓祭祖掃墓,也許做得到。但在農村,一些在當地居住幾百年以上的家族,誰家的老祖墳不是有多處,相差的距離又比較過遠,還有的祖上在一定範圍內反覆遷徙,其祖墳到處有。因此,每逢清時節,像這樣的家庭和家族都是早出晚歸,要用三四天才把祖墳走完,一天的清晨五點到六點能做些什麼呢?

凡是牽涉到歷史民俗文化,我們可不能用現在的十進位制秤的兩數,等同於是古代十六進位制秤的兩數,古代一兩的重量與現在一兩的重量是不一樣的。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TAG: 掃墓清明節祭祖上墳新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