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寫離別的一首《玉樓春》,杏花孤月伴著行人,別有一番韻味

景佑年間,范仲淹因改革得罪權貴利益,被貶饒州,歐陽修也因為與范仲淹交好且支援改革,因此也受到牽連,被貶到夷陵。歐陽修在當時不僅是文壇領袖,也是眼光獨到的政治家,他對北宋社會的弊端有著深刻的認識,但無奈既得利益者的阻礙,所以改革總是屢屢受挫,但好在歐陽修本就有豁達的性格,即便被貶也沒有患得患失以至暗自消沉,這一點,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歐陽修寫離別的一首《玉樓春》,杏花孤月伴著行人,別有一番韻味

下面這首《玉樓春》,據說便寫於景佑年間,歐陽修離開洛陽之時,當時正值百花盛開的春天,在這樣的日子裡離別,自然別有一番感受,歐陽修這首《玉樓春》,便是記錄當時心境,全詞寫得深婉含蓄,在離別的不捨中又充滿了些許落寞的孤寂感,讀來雋永可人,別有一番韻味。

玉樓春

歐陽修

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豔清香相間發。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誰肯遠相隨,唯有寂寥孤館月。

開頭兩句,描寫春天的美好景色,將讀者一下子便帶入到繽紛多彩的滿城春色中,“

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豔清香相間發

”,洛陽城中,繁花似錦,芳菲無限,這已經是非常美麗的景色了,但詞人的筆觸並不僅滿足於此,而是進一步用味覺來渲染這無限“芳菲”的景象,所以除了“

穠豔

”之外,還有“清香”的味道沁人心脾,奼紫嫣紅的春天,再輔以春風吹來的陣陣花香,令人心情為之一暢。

歐陽修寫離別的一首《玉樓春》,杏花孤月伴著行人,別有一番韻味

接著兩句雖然也是寫景,但卻暗含了離別之情,大有纏綿不捨之意,讀來含蓄柔美,極富詩意,“

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

”,遊絲是春天之紛飛的柳絮楊絮,它們隨風而起,沾染在人們的衣服上;柳枝柔軟,且自古便承載了送別的意象。遊絲和垂柳,本是無情之物,但在離別人眼中,卻彷彿都成了有情之物,好像“遊絲”是刻意纏繞著人們,不想讓人離開一樣,“垂柳”卻爭著送別,一留人一爭送,相輔相成中,便道出了離別的情景,這兩句景中帶情,已經使人感受到了離別之意。

但無論是想要留住也好,想要送別也罷,詞人終究還是離開了,下片便寫旅途之景色和感情。前兩句同樣是寫景,但卻極有概括力和韻味,堪稱神來之筆,“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旅途中的春色,同樣無比美麗,放眼望去,山行處均是杏花,片片杏花林與青山相互映襯,煞是美麗,而行走在這條路上的遊子,繞山而行,路途遙遠而又漫長,既然無法即刻走到目的地,索性便停下來,去欣賞這美麗的春景,於是他在山下找了一所旅店,打算在此過夜。

歐陽修寫離別的一首《玉樓春》,杏花孤月伴著行人,別有一番韻味

鄉村驛站的寂靜與洛陽城中的熱鬧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到了晚上更是如此,所以詞人才有了末尾這一嘆,“

今宵誰肯遠相隨,唯有寂寥孤館月

”,今夜良宵佳景,但只有詞人孤身一人,沒有任何相伴之人,若有,只是那天上的一輪明月而已,這一嘆息,與前面熱鬧的春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詞人的感情,也彷彿在這一刻全都迸發了出來,而詞至此處,也戛然而止,留給人無窮的餘味。

歐陽修這首詞,雖然不是他的名篇,但卻婉轉可人,將熱鬧的春景與離別的情緒,結合地巧妙無間,整首詞讀來傷感卻不淒厲,極富詩意和韻味,無疑是一首值得一讀的佳作。

TAG: 歐陽修離別遊絲芳菲垂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