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先鋒迴歸最內心,210篇獨家日記聽柯軍“唸白”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從最先鋒迴歸最內心,210篇獨家日記聽柯軍“唸白””,“vid”:“y3319lnw9o6”,“img”:“http://puui。qpic。cn/vpic/0/y3319lnw9o6。png/0”,“desc”:“從最先鋒迴歸最內心,210篇獨家日記聽柯軍“唸白””})

現代快報訊

唸白,戲曲中特有的藝術表現手法,拳拳低語,直抵人心。

武生,梨園場上光芒萬丈的那一位,千軍萬馬,揮斥方遒。

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柯軍新書《唸白:柯軍崑曲日記》(以下簡稱《唸白》)上線在即。1月21日,現代快報獨家專訪了柯軍,一起聊聊這本“大武生的崑曲談藝錄”。據悉,這將是柯軍“崑曲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從《說戲》的最傳統,《素昆》的最先鋒,迴歸到《唸白》的最內心,他衷心希望這些私人又坦誠的文字,可以成為一本送給戲迷和廣大讀者的故事書。

從最先鋒迴歸最內心,210篇獨家日記聽柯軍“唸白”

傳承

180次“痛”,藤條打出來的烈火金剛

“想要人前顯貴,先需人後受罪”,這是柯軍一直謹記的話。《唸白》以210篇日記,從傳承、幕後、往來、獨白、日常五個方面,記錄下他臺前幕後、藝術生活的點點滴滴。柯軍用大量筆墨,回憶自己與恩師的交往故事,情真意切,同時也還原了一段銘心刻骨的學藝往事。

前段時間,京昆表演藝術家、藝術教育家張金龍去世。柯軍告訴記者,張老師是自己的開蒙老師,一身的武戲功底都離不開他。“我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學藝,當時學生叫張老師‘大魔頭’!”柯軍回憶,老師手裡的藤條鞭抽上身,鞭痕中間是白的,邊上兩道是紅的,紅的邊上又是白的。打完之後,有如被火燒過一樣,辣辣地疼。

從最先鋒迴歸最內心,210篇獨家日記聽柯軍“唸白”

△1986 年,柯軍在徐州跟張金龍老師學《夜奔》,師徒倆在照相館合影

“沒有他的鞭子,我不可能吃那麼多苦,疼過、苦過才會深愛;沒有他的鞭子,我不可能傳承那麼多劇目,不可能有那麼好的武戲基礎,走不到今天的崑曲舞臺上。”說到這裡,他不禁動容。

《唸白》中,“痛”字前後出現了約180次。柯軍回憶自己一次受傷的經歷:1994年演出《伐子都》,他踩到地毯縫隙裡崴了右腳,接著騰空摔殭屍倒地,疼到爬不起來。堅持站起來後,他又做了左右540度轉體騰空殭屍、趟馬等。

上半場演完,他的雙腳儼然腫成了饅頭。眾人勸他安全第一,別再上了。“不,我要演,給我腳腕綁點布,扎扎緊。”柯軍斬釘截鐵,他蹬著厚底靴再次上臺,完成了“串桌子趴虎”、上椅子“倒叉虎”、甩髮跪轉、三張桌子“下高”,還有900度轉體騰空殭屍。

一趟下來,不僅腳再次受傷,肋骨也骨裂了。但他還是忍痛演完了全場,面對臺下不息的掌聲,他佇立著,頗有“烈火金剛”的架勢。

從最先鋒迴歸最內心,210篇獨家日記聽柯軍“唸白”

幕後

崑曲大武生下班後的日常:回家燒豬蹄

柯軍說,舞臺上的他是烈火金剛,下了臺的他,更像一杯溫水,有溫度、有感情,儘可能讓身邊的人都感到舒服。細細品讀他的書,你會發現他是一個很懂生活的人,首先就是“很會吃”,日記中記載了很多品嚐美食的趣事。

老母雞湯就是其中之一。當初,他在排練《顧炎武》時,工作人員見他辛苦,上了一砂鍋老母雞湯。柯軍滿身疲憊一掃而空,還學著老母雞的口氣,打趣說道:“俺在此等候你多時了……”讓人忍俊不禁。

從最先鋒迴歸最內心,210篇獨家日記聽柯軍“唸白”

△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柯軍

柯軍是蘇州崑山人,不論走到哪裡,都忘不了那一口家鄉風味。一次他去吃飯,原本只想匆匆吃碗麵,結果看到鄰桌蛋餃、金花菜、小雜條魚、爊鴨等家鄉菜,食指大動,忍不住原樣點了一份,二兩白酒,不亦樂乎。

奧灶面也是家鄉特產。柯軍回憶,自己曾經為了在南京吃一口奧灶面,使出渾身解數,跟麵館師傅套了半天近乎,才吃上心儀的燻魚面,心裡美得不行。“在絕望中找到了慰藉。”他煞有介事。

南京的汪家餛飩也是柯軍的心頭好。“給人實惠,就是最香、最美的味道。”他饒有興致地說道,為了吃一碗實惠美味的餛飩,自己排了40分鐘的隊,4分鐘就解決了戰鬥……

現代快報記者發現,日記中還常常寫到“買豬蹄”,下班回家買個豬蹄回家燉給小孫子吃,大概是脫下戲服後的大武生最溫馨的日常吧。透過美食,我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崑曲大師柯軍。

從最先鋒迴歸最內心,210篇獨家日記聽柯軍“唸白”

獨白

不惜一切使世界更美好,是戲劇人永遠的追求

從《說戲》到《素昆》,柯軍把自己獨到的崑曲觀展現世人,他常常說“揉碎自己,成就崑曲”,崑曲早已滲透進他的血管。

正因為崑曲,柯軍結緣了很多其他藝術門類,書法、篆刻、裱畫,篆刻這手絕活一刻三十多年。身為崑曲演員的柯軍,傾慕書法藝術,也一直在臨帖學習之中。“肢體在舞臺上翻飛,筆墨在宣紙上游弋,我常常感悟到崑曲和書法之間的曲徑暗通。”柯軍說。

柯軍從2017年6月1日開始每天寫日記,透過寫日記可以記錄每天發生的事件,特別是崑曲藝術上的點點滴滴。“我清楚我的人生是一個藝術人生,我的藝術道路是崑曲傳承與傳播的道路,這就是我的生活。”

從最先鋒迴歸最內心,210篇獨家日記聽柯軍“唸白”

2020年3月27日是世界戲劇日,特別邀請柯軍在世界戲劇日之際寫下一點心情或寄語,他寫的是:“戲劇對於人類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蜜糖,還是利劍?是春風,還是冰雪?這個特殊的世界戲劇日,更促我思考。我想,它更是一束照亮人類靈魂的現實之光,讓孤獨者得以撫慰、得以狂歡、得以自省,讓人性之光輝得以彰顯、得以閃耀、得以永恆。不惜一切使世界更美好是戲劇人永遠的追求。”這段話,也同樣作為自言,呈現在本書最開頭。

柯軍向記者透露,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長達23年的規劃,除了寫300萬字日記外,他夢想在2045年80歲的時候和孫子孝源同臺演出最難的崑曲武戲《對刀步戰》。柯軍說,侯少奎老師78歲演《刀會》;王金璐老師80歲演個人專場《長坂坡·漢津口》《林沖夜奔》《八蜡廟》,90歲還天天堅持練功;侯玉山大師百歲還粉墨登場,演《金貂記·裝瘋》《虎囊彈·山亭》。“為了這個夢想,我就要每天堅持練功,堅持在舞臺上演出。我一定要向前輩老師學習,不丟功,要有健康的身體、矯健的身手、愉悅的身心。”

從最先鋒迴歸最內心,210篇獨家日記聽柯軍“唸白”

【出版背後的故事】

100多萬字的原稿,崑曲傳承與傳播“等不及”

“柯軍對自己的藝術人生極度負責,堅持寫日記,日積月累下來竟然有100多萬字,於是,繼《說戲》《素昆》之後,很自然地聊起了將他的崑曲日記選編出版一事。”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王林軍說,這便是《唸白》的開端。

從選題立意到正式出版,《唸白》大概歷時一年半。對編輯和設計而言,困難在於《說戲》《素昆》珠玉在前,《唸白》的內容定位和整體形態如何能接得上篇,前面兩種圖書的各種榮譽(中國好書、中國“最美的書”等),對於《唸白》的出版,是一種考驗。所幸團隊找準了這本書的內容定位,經過了編輯設計團隊多回合的淬火,從書名推敲到章節設定到結構調整到文字梳理到圖片選配,儘可能地將一篇篇私寫作的日記轉化為一本可供戲迷與廣大讀者分享的一個崑曲人的故事書,會更耐讀些。

柯軍說,透過這本書能看到真實的、苦悶的、決絕的、瘋狂的、艱辛的、可愛的、討厭的自己,能夠發現一個自己可以稱讚的自己,發現一個藝術家別樣的人生。而1921年崑劇傳習所成立,2021年恰逢100年的當口,“我想以一位崑曲人的角度把這一段歷史說出來。”急功近利嗎?為了崑曲的傳承與傳播,只怕來不及。

《唸白:柯軍崑曲日記》新書釋出會直播

從最傳統最先鋒到最內心,聽柯軍《唸白》

《唸白:柯軍崑曲日記》購書連結

從最先鋒迴歸最內心,210篇獨家日記聽柯軍“唸白”

現代快報+記者 王子揚 宋經緯 李藝蘅/文 吉星 袁俊帆/攝

(部分圖片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提供 編輯 蘇湘洋)

TAG: 柯軍崑曲唸白日記說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