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悼念亡妻的千古詩句,背後都有一個不尋常的故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那些悼念亡妻的千古詩句,背後都有一個不尋常的故事

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詩,為唐代詩人元稹所作,寥寥數語,道盡人間離愁別緒。用現代語言來解讀的話,大概就是,我已經見過星辰和大海,便不會再覺得世間還有什麼是更美的了……像風走了八千里,我心中所想所念依然是你……

唉!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啊!

然而諷刺的是,那些廣為人知悼念亡妻的千古詩句,背後都有一個不尋常的故事,比如歸有光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再比如李商隱的錦瑟,“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事實上呢,歸有光後來為了娶妾,親手砍了庭院的枇杷樹,李商隱與玉陽山道姑宋華陽的關係糾纏不清。

元稹也不例外,亡妻已故未足三年,他便再娶了安氏,安氏病故後,他又娶了達州裴氏,並且在這期間,元稹還與四大才女中的薛濤以及劉採春保持著絲絲縷縷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由此可見,男人的話聽聽就好,會舞文弄墨的男人的話,笑笑就罷。海誓山盟比不過一蔬一飯,世間最好的告白就是一生的陪伴。

那些悼念亡妻的千古詩句,背後都有一個不尋常的故事

而提起元稹,我們不得不說另一個女子崔雙文,即《鶯鶯傳》中的崔鶯鶯,也是《西廂記》的藍本。這是元稹化名張生所寫的自傳體傳奇小說,記錄了他與崔鶯鶯之間的愛情故事,元稹雖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但家境貧寒,且8歲喪父,是母親鄭氏一手把他帶大的,母親出身於書香門第,由於沒錢讀書,所以元稹少年所學,皆來源於母親的悉心教誨。

也許正是微寒的出身造就了元稹的性格,“向上爬,一定要出人頭地”,這是他彼時心中唯一的目標。所以崔鶯鶯遇見他,結局早已註定,他不過是她人生中的匆匆過客而已,海誓山盟終抵不過浮華萬千。

貞元十八年,元稹再次入京貢舉,次年與白居易一起中第,入秘書省任校書郎,他與白居易也因此成為了摯交好友。

身入宦海的元稹依然與崔鶯鶯保持著書信聯絡,直到遇到了京兆尹韋夏卿之女韋叢,已經24歲的元稹開始為自己的仕途考慮,權衡之下娶了韋叢,這是一樁典型的政治聯姻。但讓元稹沒想到的是,韋叢不僅賢惠端莊,通曉詩文,還不貪圖富貴愛慕虛榮,嫁給元稹以後,韋叢恪守妻子的本分,與元稹一起過著清簡的日子,生活上極盡所能的幫助丈夫、關心丈夫,這也讓元稹大感欣慰,像撿到了寶貝一樣。

那些悼念亡妻的千古詩句,背後都有一個不尋常的故事

然而天妒紅顏,韋叢27歲就因病離世了,所以後來元稹在詩中對韋叢的思念之情,也未可不說是真情流露。人心都是肉長的,夫妻之間的感情都會慢慢昇華為親情,所以說結髮之恩莫能忘,那是做人之本。

遺憾的是,元稹雖念及舊情,卻不曾拒絕新歡,韋叢過世不久後,他便遇見了蜀中四大才女薛濤,一見傾人心,不能自已。人們常說,同樣的錯誤不能犯第二次,可是當元稹再次因仕途需要在感情上做抉擇的時候,他又一次拋棄了心愛之人,選擇了和安氏政治聯姻,至此,這位風流浪子再也沒有在感情上負過責任,包括後來他和劉採春之間,也不過是遊戲風塵而已。

說到底,元稹自始至終都不是一個專情的人,為了做官,他拋棄了崔鶯鶯,因為嫌棄薛濤是個歌妓,並且大他十一歲,最終選擇了再娶安氏為妻。而薛濤也削髮為尼,遁入了空門。

回顧元稹這一生,似乎經歷得許多,似乎又始終在無限迴圈。他少年英才,15歲便科考中第,授左拾遺,進入河中幕府,24歲入秘書省任校書郎,27歲和白居易同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登第者十八人,元稹為第一名,從而得到憲宗的賞識,雖然中間四次被貶官,卻一度封侯拜相。

那些悼念亡妻的千古詩句,背後都有一個不尋常的故事

也許當他晚年站到山巒之巔,驀然回首這一生時才會發現,自己心心念唸的,還是24歲時那個20歲明亮的少女,她陪伴自己走過了短暫的七年,卻成了一生中最溫暖的時光。

年少衣衫薄,如果說少年時與崔鶯鶯的情愫是現實的選擇,那麼妻子亡故後,元稹再遇薛濤和劉採春,也許真的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了。

你走之後,我就再也沒遇到過像你這麼好的人。

我們都是凡人,心中皆有凡念,有太多的事,我們都是在經歷過以後才意識到自己曾錯過了些什麼,所以我們都要學會惜緣惜人惜福。

劉若英在歌詞裡唱: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願你和我,能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TAG: 元稹韋叢崔鶯鶯薛濤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