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介|美美滴

《藝術品鑑》2021年3月刊封面

01

專題·品鑑策劃

美美滴

策劃:藝術品鑑編輯部

新刊推介|美美滴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關於女性美的話題,關於胖瘦的爭論,永遠不缺熱度。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崇尚美的國度,悠久的歷史蘊藏了中國人對女性美的諸多獨到見解與研究。

隨著歷史的變遷,中國人的審美觀亦在不斷地變化著:先秦時以“體長”為美,以“細腰”為美;漢魏時以“體輕”為美;唐朝以“豐腴”為美;兩宋以纖細瘦弱為美……

如果能夠回到古代,什麼樣的女性才可以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女神呢?是傾國傾城?是小家碧玉?是嫻靜端莊?是亭亭玉立?是千嬌百媚?是儀態萬千?

對於某個人,美人可能是當年的鄰家小妹,可能是眼前白駒過隙般掠過的一位陌生姑娘;對於一段歷史,美人可能是瘦燕肥環、王嬙西子、金谷園中的綠珠、錢塘江畔的蘇小;對於女人本身,美更多可能是一種心態,是幾經風雨笑對人生的平靜,是歲月流逝、我心依舊的從容。

理論上,審美多元化是件好事,瘦者有瘦者的苗條婀娜,豐盈者有豐盈者的丰神綽約。不分貧富,不分胖瘦,只要有一顆愛美的心,你就是最美的自己。

美美滴

胖起來還是瘦下去?藝術史裡的中國式審美

對女性美的評判,中國人持續了數千年。這些評判標準涵蓋了形體、妝容和衣著各個方面,但身材始終如一地成為其中最重要的評判標準。有的人喜歡胖,有的人喜歡瘦,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人們的審美標準是在發展變化的,並非一成不變,有的時候胖是時尚,有的時候瘦是追求,沒有固定的模式,“環肥燕瘦”,都是美的典型。什麼時代都有美女,她們是時代的縮影。

先秦時期:高個兒細腰

秦漢:瘦瘦瘦

魏晉南北朝:體長、體輕與細腰

唐:胖瘦皆宜

宋:弱弱弱

元明清:繼續瘦

民國:旗袍與曲線

當代人的網紅臉白瘦幼焦慮

新刊推介|美美滴

新刊推介|美美滴

美美滴

審美總是一個圈? ——西方繪畫中的女性形象演變

1908年,考古學家約瑟夫·松鮑蒂在奧地利維倫多爾夫(Willendorf)附近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了一塊高約11。1釐米的女性雕像,該雕像是由非本地的、帶有紅赭色彩的鮞粒石灰石(oolitic limestone)雕刻而成。從造型來看,這件作品可謂“有舍有得”,著重突出女性生理特徵,在五官刻畫上卻不事雕琢,人們將這件作品命名為“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現有出土實物證明,這樣的原始維納斯並非個例,《The Venus of Hohle Fels》《The Venus of Moravany》等,都與維倫多爾夫出土的女性雕塑作品有著許多相似性。豐滿的乳房、十分凸出的腹部和臀部、模糊不清的五官是它們的共同特徵。

史前人類迷戀脂肪更多是源於生殖崇拜和帶著強烈的實用目的,這一觀念到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發生了較大轉變。同樣是維納斯雕塑,古希臘雕刻家阿歷山德羅斯約創作於公元前150 年左右的《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斷臂的維納斯》),無論從體型還是內涵來看,都與《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截然不同。古希臘是西方文明最早的源頭,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都由古希臘始,文明的積累和產生意味著人們與原始、樸素的世界觀已經拉開距離,女性身體不再被神秘化,女性雕塑形象逐漸脫離刻意的誇張,朝著正常的女性體態形象靠近。

新刊推介|美美滴

新刊推介|美美滴

美美滴

美女圖鑑:陳洪綬、朱新建、丁雄泉、何家英

新刊推介|美美滴

新刊推介|美美滴

新刊推介|美美滴

02

聚焦·品鑑關注

中國考古學誕生100週年

陝西首屆六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資料、圖片提供:陝西省考古學會

20世紀20年代,以田野考古為標誌的近代考古學傳入中國。百年時間,幾代考古學人為之探索奮鬥,中國考古學研究體系日趨完善。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學科理論的完善與發展,世界考古學皆進入新的階段,中國考古學歷經百年,不斷吸收創新,在考古技術與理論層面已基本與世界考古同步,並且開始“走出去”對中國以外的其他文明進行研究和探索,可以說,如今的中國考古學已經具備全球視野和大局觀。

陝西,是華夏民族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在陝西境內開展考古調查、發掘、研究工作,其初衷和目的,是追溯中華文明源頭、傳承弘揚中華文明。其成果,無疑為揭示人類起源和展現中華文明發展歷史脈絡,為向國際社會展示中華文明燦爛成就做出了重要貢獻。

2020年,陝西考古頻登熱搜榜,引發全民關注。2021年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陝西共6項考古成果進入候選名單。事實上,自“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30年以來,陝西已有26項考古成果入選,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特別是近3年來,連續每年有2項成果入選。

陝西每年考古專案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學術價值之重要已有目共睹,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於中國考古學的百年華誕之際,首屆“陝西全省年度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啟動,1月22日,陝西省考古學會會長孫周勇宣佈了“陝西省首屆六大考古新發現”獲獎名單。省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在“陝西省首屆六大考古新發現”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希望“透過宣傳考古六大新發現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來傳遞正能量,助力陝西文化考古事業的發展”。

願陝西考古事業不負殷殷期望,奮力邁進,在新的一年再創成果新高!

陝西府谷寨山新石器時代遺址

新刊推介|美美滴

秦始皇陵陵西墓葬的勘探與發掘

新刊推介|美美滴

咸陽空港新城隋王韶家族墓園

新刊推介|美美滴

隋仁壽唐九成宮4號殿遺址考古發掘

新刊推介|美美滴

陝西西安中兆村十六國墓

新刊推介|美美滴

陝西長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新刊推介|美美滴

03

人物·品鑑大師

薩金特在1884:肩帶滑落風波

撰文:小塵

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 年),美國肖像畫家。生於佛羅倫薩,生平多在意、德、英、法等國度過。作品多為國際大富豪及其家屬的肖像畫,除油畫肖像及水彩畫外,也為美國波士頓圖書館做裝飾畫。

1879 年,薩金特在西班牙研究過委拉斯開茲的肖像畫,同時也對弗朗斯·哈爾斯的大筆觸肖像畫法很熱衷。薩金特集中了上述大師的精華,融化於一己。他在1878 年贏得繪畫名聲的一幅作品,是他根據法國布列塔尼海邊蒐集的素材而創作的《在康卡勒捕撈牡蠣》。那幅畫使他在沙龍取得了不必提申請就可參加展出的資格。第二年,他的肖像畫訂單蒸蒸日上,作品也愈來愈精彩,筆法也更奔放流暢,寬闊的大筆觸充滿“帥勁”,給人以美的享受。豈料,在1884 年,他的一幅《高特魯夫人》肖像畫在沙龍展出時,竟招致輿論界的一片喧譁,引起了軒然大波,影響了兩個人:薩金特臭名昭著,而這位貴婦人也因此在上流社會無法立足,導致與丈夫分居失和,最後抑鬱而終!

這是一幅怎樣的畫作?為什麼會被藝術圈如此排斥,甚至影響到雙方當事人的一生?

新刊推介|美美滴

新刊推介|美美滴

04

人物·品鑑藝談

袁武水墨人物的連續性與疏離感

中國水墨年鑑創作談(三)

袁武的創作,繼承了傳統的中國畫精神與美學標準,堅守著藝術對人性的理解和屬於個人的表達。他的人物畫,以傳統的筆墨方式表現出新的視覺效果,將那些逝去的“歷史面孔”用傳統中國畫“造像”的形式造型出來,傳遞著人物背後的文化精神,記錄著時代思潮的演進變化。

——策展人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 趙力

新刊推介|美美滴

新刊推介|美美滴

05

藝論·品鑑講堂

《女史箴圖》中國古代女子圖鑑

顧愷之,魏晉南北朝時期最重要的畫家,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有作品(摹本)傳世的畫家,被稱為“中國畫祖”,在中國美術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謝安曾驚歎他的藝術是“蒼生以來未之有也”,唐代張懷瓘亦對其畫作有極高評價:“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只可惜,因為年代久遠,顧愷之的作品真跡無一倖存,只有若干流傳已久的摹本,其中最古早、最精美的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藝術價值很高,被稱為中國美術史的“開卷之畫”。因年代久遠,原作已不存,現在世界上僅存兩幅臨摹品,其一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為南宋人臨摹,筆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為唐人所摹,據說神韻最接近原畫,最能體現顧愷之的畫風與藝術水平,畫尾署名“顧愷之畫”,是公認的畫中極品。

在中國美術史上,繪畫的出現一開始是作為插圖性質出現的,它們基本都有“原著”。現流傳的顧愷之作品基本都屬於這一型別,《洛神賦圖》根據曹植的《洛神賦》繪製,《女史箴圖》則根據張華的《女史箴》繪製。所謂女史,是指古代宮廷中侍奉皇后、記載言行和制定宮廷中嬪妃應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箴是規勸、告誡的意思。

新刊推介|美美滴

新刊推介|美美滴

06

藝論·學術交流

吞吐大荒——傅抱石二十世紀

六十

年代

繪畫展覽作品鑑析

撰文:趙啟斌(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推出傅抱石專題展覽“吞吐大荒——傅抱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繪畫展覽”,集中展出南京博物院院藏傅抱石晚年作品近60 件,如《漫遊太華》《月落烏啼霜滿天》《松下問童子》《白山溫泉》《松花江上》《呵!長白山》《和平的圖們江》《太陽島》《鏡泊飛泉》《珍珠門》《一望牡丹開》《老虎灘漁港》《星海公園》《將到延邊》《雲霞出海曙》《天池飛瀑》《平沙落雁》《觀瀑圖》《煮茶圖》《不辨泉聲抑雨聲》《回憶布拉格》《策杖圖》《李太白像》《西陵峽》《秋林策杖圖》《出門一望大江開》《峽江行》《滿山蒼翠驚高風》《琵琶行》《二湘圖》《華嶽松雲》《二老觀瀑圖》《湘君涉江》《三峽圖》《茅山雄姿》《天池飛瀑圖》《西嶽云溪》《王維渭城曲詩意》《山雨忽來》等,都是此次展出的院藏傅抱石繪畫精品,基本上反映出傅抱石晚期的繪畫面貌,從中一見新金陵畫派的精神氣象及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代氣息。

新刊推介|美美滴

新刊推介|美美滴

07

品鑑·館藏物志

琺琅彩&粉彩,別再傻傻分不清

撰文:關月

清代著名的盛世三朝,康熙的智、雍正的苛、乾隆的倜儻,在歷史長卷中揮下絢麗的一筆。而最受人寵愛的琺琅彩瓷器和粉彩瓷器的故事也自此開始。在這一百三十餘年中,我國制瓷工藝發生了不少重大變革,許多前所未有的彩釉被傳入、創新並發展。其中,“琺琅彩瓷”與“粉彩瓷”都是該時期發展壯大的典型新興低溫彩釉製品。

新刊推介|美美滴

新刊推介|美美滴

08

TAG: 考古考古學陝西女性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