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省級“非遺” 成都也有“雄獅少年”

原標題:傳承省級“非遺” 咱成都也有“雄獅少年”

傳承省級“非遺” 成都也有“雄獅少年”

少年們表演高臺獅子

鑼鼓一響,獅頭一凜,由五張八仙桌重疊的7米多的高臺上,戴著“和尚”和“猴子”面具的民間藝人,在高空中表演各種嬉戲打鬧和高難度的空中動作,閃轉騰挪,攀高走低,你來我往,互不相讓。臺下觀眾凝神屏氣,看得目瞪口呆。

最近一部熱映的電影《雄獅少年》吸引了不少關注,該片講述了幾位少年的成長故事。在成都市金堂縣土橋鎮,也有兩名朝氣蓬勃的少年——周財源和周文希,在他們的身上,也有一個關於傳承和熱愛的故事。為了將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橋高臺獅子傳承下去,他們在爺爺周後安的指導下,克服困難,刻苦訓練,擔當起傳承的重任。本文開頭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就是他們表演高臺獅子時的精彩場景。昨日,本報記者走進金堂縣土橋鎮,一起去探訪成都版“雄獅少年”的熱血故事。

高臺獅子是土橋周氏家族世代相傳的民間雜技,迄今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在土橋鎮,高臺獅子曾是當地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在春節花會、廟會上,有“高臺獅子”的表演非常熱鬧,現場“人山人海”。通過幾代傳承人的不懈努力,2007年,土橋鎮的高臺獅子成功入選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然而,高臺獅子也面臨著發展後繼乏人的問題,這讓七十四歲的周後安感到焦慮。周後安是土橋高臺獅子的第五代傳承者和表演者之一。思量再三後,他決定將這份技藝傳承給自己的孫子和侄孫——周財源和周文希。兄弟倆如今是金堂縣土橋中學初三的學生——因為從小受到爺爺的耳濡目染,周財源和周文希對高臺獅子的表演情有獨鍾。繁忙的學業之餘,兄弟兩人在爺爺的精心指導下,接過了這一份沉沉的擔子。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能站上高臺表演之前,各種體能、技能訓練一定是家常便飯。周後安對孫子們十分嚴厲,鯉魚打挺、倒立行走、單手連翻筋斗這些技能都是基本功。雖說訓練很苦,但兄弟兩人都咬緊牙關,堅持訓練。黎明的院落、傍晚的廣場,都留下了他們翻滾和跳躍的痕跡。

“高空表演除了技巧,還需要過硬的功夫,特別是力氣。”周後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你得渾身都有勁,表演中,手上需要勁,勁就到手上,腳上需要勁,勁就到腳上。”周財源、周文希兩兄弟五年前開始練習高臺獅子的基本功,寒暑假和週末,都是一天學習文化課程,一天練習高臺獅子的基本功,兩年後才第一次上臺表演。當時的八仙桌只有兩張,隨著功夫的長進,八仙桌重疊的高度逐步增加,如今到了五張。下一步還將達到七張八仙桌的高度。

“我們希望透過自己的表演,讓更多的人看到不一樣的土橋,這裡也有精彩的非遺傳承。”談起未來的打算,周財源和周文希眼中閃動著新的期盼。(孫潔溫昕怡 成都日報記者 趙一 金堂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TAG: 高臺土橋獅子表演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