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杜牧隱藏心思的風景小詩

《江南春》:杜牧隱藏心思的風景小詩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很明顯是一首風景詩,描寫春色江南的煙雨樓臺。起筆大氣、開闊,讓旖旎、溫柔、細密的南方景色呈現出不同於南朝作品的特色。我們讀到宋齊梁陳的南朝詩,總是極盡溫柔,婉轉,而杜牧的這首詩則很明顯的風格不一樣。既不同於北方景色粗獷、雄健,也不同於南方小調的百轉千回。或者說,既有北方詩人的乾淨清麗,又有朦朧唯美的江南風。

杜牧本身就是個西安人,其詩文特色承中原詩風而來,風度正宗。雖然當時已進入晚唐,整體詩風開始逐漸往隱逸和享樂方向沉淪,但杜牧詩學正、身份又是官員,寫出東西來多少就有些不同。也正因為他的詩作以切身經歷為主,帶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所以在整體頹靡的晚唐詩歌中算是一絲亮色。

杜牧原本也是個志向高遠的年輕人。當時經過安史之亂,唐王朝元氣大傷,雖然邊患未寧,但總的社會形勢是趨向恢復和穩定。而青年杜牧選擇了為《孫子兵法》做註解,也寫過許多策論諮文,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採用,大獲成功。作為一個文人,如此關心軍事,說明這個年輕人,是真的有心家邦,並非像大多數人只求仕途發達,官身顯貴。

《江南春》:杜牧隱藏心思的風景小詩

這樣一個文采傲然,又深研兵法並且理論結合實踐的人物,若是放在盛唐,不是高適、就是顏真卿之流。可是晚唐的地方勢力割據已經非常嚴重,中央政權的控制漸弱,朝內派系、黨爭也愈演愈烈。杜牧空有一身本事,在中央沒有用武之地,便投身牛僧孺府中成為幕僚,看看在地方上有沒有發展。

杜牧正是在前往揚州牛僧孺處的途中寫下這首《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廣袤的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亭臺樓閣全都籠罩在風煙雲雨之中。

景色何其美也,可彼時的杜牧心中還懷抱著為朝廷分憂之志。他雖然對前路有些迷茫,但是對朝政、對國家、對皇權的頹敗走勢多多少少有些感覺,可是又不能明說,所以後兩句雖然繼續寫景,卻透露出一些擔憂和諷喻來。

《江南春》:杜牧隱藏心思的風景小詩

杜牧筆鋒一轉,提到已經滅亡幾百年的南朝。南梁皇帝蕭衍一心向佛,修建了四五百座寺廟以表虔誠,結果後來爆發“侯景之亂”,被困在宮裡活活餓死。杜牧借古諷今,表達了對唐朝皇帝佛道誤國的擔憂。

佛教自則天皇帝時期大興,後唐憲宗迎佛骨,貶謫上書勸諫的韓愈,全國上下,佛教風頭無兩,大量土地用來修建寺廟,大批僧人不勞動,不交稅,佔用社會資源,而軍政方面藩鎮割據,中央王朝討伐無力,大廈危危欲傾。

這些隱患,杜牧是看在眼裡,但是未必能夠明說,所以只有藉助南朝盛極一時的佛教寺院在煙雨中迷濛的景色,透露出個人的擔憂。

這都未必算諷喻,因為這麼一首風景絕句能起到針砭時政的作用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杜牧當時的一種心態表達。而實際上,這種擔憂也並非只有杜牧才察覺到。高層其實也清楚這一點。唐文宗去世後,唐武宗發動“會昌滅佛”,並平叛藩鎮,為大唐帶來了中興的希望。

《江南春》:杜牧隱藏心思的風景小詩

TAG: 杜牧南朝四百八十酒旗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