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什 · 好風襟袖知

秋日翠微宮

作者:李世民【唐】

秋光凝翠嶺,涼吹肅離宮。

荷疏一蓋缺,樹冷半帷空。

側陣移鴻影,圓花釘菊叢。

攄懷俗塵外,高眺白雲中。

可抒案:

將滿樹的葉子比做帷帳,秋天葉落,便是“半帷空”,所喻甚奇。“樹冷”,木猶如此,人何以堪?這兩個字寫秋意,寫得妙。

菊花靜靜地開放在叢中,便是“圓花釘菊叢”,這個“釘”字用得很神奇,花雖然盛開,卻不動、不熱鬧,甚至沒什麼生機,寫出了秋日的蕭瑟感。

最後的“高眺白雲中”,正有一番胸懷。

秋清

作者:杜甫【唐】

高秋蘇肺氣,白髮自能梳。

藥餌憎加減,門庭悶掃除。

杖藜還客拜,愛竹遣兒書。

十月江平穩,輕舟進所如。

可抒案:

杜詩醇厚寬博,字詞處卻往往輕盈新麗,既呈江海之深,又有快舟之輕。“十月江平穩,輕舟進所如。”這十個字正好可以為杜詩做註腳。

秋野五首 其一

作者:杜甫【唐】

秋野日疏蕪,寒江動碧虛。

系舟蠻井絡,卜宅楚村墟。

棗熟從人打,葵荒欲自鋤。

盤飧老夫食,分減及溪魚。

可抒案:

我盤中食物,願與溪魚共分,這話說得很動人。不再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那般壯大的志向,然而,愈是小情小趣,愈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內心與情懷。這話很像是一個懇切淳厚的父母官的口吻,真是很想看一看老杜做個縣令會是什麼樣子。

秋野五首 其三

作者:杜甫【唐】

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掉頭紗帽側,曝背竹書光。

風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稀疏小紅翠,駐屐近微香。

可抒案:

“天寒割蜜房”一句不免使人想起老杜筆下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深谷佳人。此時老杜頗能安於“山林引興”,只是“風落收松子”,隨遇而安而已。然而,這裡仍然有著“稀疏小紅翠”,微微地在人們的腳邊散發著香氣。

結句好像沒有什麼特意安排的深意,但仔細思之,似乎和“日暮倚修竹”是相同的意味,而且更能使人心中一動。

秋日過徐氏園林

作者:包佶【唐】

回塘分越水,古樹積吳煙。

掃竹催鋪席,垂蘿待系船。

鳥窺新罅慄,龜上半攲蓮。

屢入忘歸地,長嗟俗事牽。

可抒案:

第一句“回塘分越水”,就暗示著這裡的池塘是從越水中分闢出來的小小一塊,彷彿是喧囂塵世外的一個桃花源。下面的掃竹、垂蘿,熱情待客;鳥窺、龜上,別有隱趣。前六句引人入勝,後兩句不免俗套。

秋中暑退贈樂天

作者:劉禹錫【唐】

暑服宜秋著,清琴入夜彈。

人情皆向菊,風意欲摧蘭。

歲稔貧心泰,天涼病體安。

相逢取次第,卻甚少年歡。

可抒案:

最後兩句的意思是:你我相逢時還是很注重尊卑的規矩,實際上卻能如少年般歡樂得無拘無束。這是很放鬆的一種表示,不過,在劉禹錫筆下,卻仍然顯得心事重重,並不使人感覺到有多麼歡愉,看上去倒有點強顏歡笑的感覺——既然真的“少年歡”,又何必忘不了“取次第”之事呢?

“人情皆向菊,風意欲摧蘭。”這兩句是說,秋天來了,人們就開始追捧菊花,蘭花便無人問津了。這樣矯健驕豪的寫法正是劉禹錫所擅長的。

秋思

作者:杜牧【唐】

熱去解鉗釱,飄蕭秋半時。

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

發短梳未足,枕涼閒且欹。

平生分過此,何事不參差?

可抒案:

陶淵明有名句:“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這是較為疏闊寬閒的視角。杜牧也寫好風,寫的卻是“好風襟袖知”,個人的體悟則更為幽微細緻,很有些冷暖自知的感受在。

最後兩句的意思是:若是我將平生的心思都用在如此舒適的享樂之中,豈不是萬事成蹉跎了嗎?杜牧為人、為詩,清警峭拔便在於此。

——

噓,別說話,加群:

秋之什 · 好風襟袖知

詩人、詩評人

陳可抒

評註出版《海子抒情詩全集(評註典藏版)》

細講詩歌,庖丁解牛,學詩必讀,解詩為馬

新書《人生無意讀莊子》、《少遊詞》

TAG: 可抒案作者老杜天寒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