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吉日”是怎麼來的?

黃曆是在中國農曆基礎上產生出來的一種萬年曆,相傳是由軒轅黃帝創制,故稱為黃曆;在民間又俗稱為「通書」,但因通書的「書」字跟「輸」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勝。黃曆主要內容為二十四節氣,每天的宜忌、干支、值神、星宿、月相、生肖運程、吉神凶煞(黃道、黑道)等。“黃道”本是天文學上的專門術語,天文學上還有白道、赤道,但並無“黑道”;”黑道凶日“這概念是古代黃曆編制者相對“黃道吉日”而創的術語。

“黃道吉日”是怎麼來的?

“黃道吉日”就是“黃曆”中的特有詞彙,指的是諸事皆宜的日子。我們有出門忘記看黃曆的說法,就是因為黃曆上記載著一天的宜忌事項。什麼叫“黃道吉日””黃道吉日“是古人依據天體星象執行變化對人類影響的規律制定出來的。黃道是天文學上的一個名詞(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黃道天空中共分佈著十二神煞,它們分別是青龍、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匱、天德、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陳。

黃曆裡將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陳,稱為六黑道,認為犯之不吉,將有大禍;將青龍、明堂、金匱、天德、玉堂、司命,稱為六黃道,所謂”黃道吉日“就是這六神所在的日子。

這六神所值日的那一天就叫黃道吉日,百事吉利,不避兇忌,萬事如意。如元無名氏《連環計》第4折:“今日是黃道吉日,滿朝眾公卿都在銀臺門,敦請太師入朝授禪。”此說雖有迷信之嫌,但它寄託了中國古人趨吉避凶的良好願望。黃道有時還專指天子所經行的道路。如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7:“高廟駐蹕臨安,艱難中,每出猶輔沙藉路,謂之黃道。以三衛兵為之。”

“黃道吉日”是怎麼來的?

古人依據天體星象執行變化對人類影響的規律制定了黃黑道日,從而對國人的用事擇日趨吉避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與選擇,這種擇吉文化自古以來已深入中國人的思想,無時無刻的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已經形成了一種習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擇吉習俗是中國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它具有相當廣泛的文化蘊含,擇選吉日其根本就是尋找、確定用事活動的適宜時空點,能充分的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以及由此之間的和諧關係所造成的適宜機遇,從而達到趨吉避凶、吉祥如意的結果。

《漢書天文志》記載:“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黃道,一曰光道。就是說,太陽在中道執行,月亮的執行有九條軌道。中道就是黃道,又叫作光道。又宋朝沉括《夢溪筆談象數二》:“日之所由,謂之黃道。”意思是,太陽執行的途徑,稱為黃道。

黃道吉日分為大黃道吉日和小黃道吉日。小黃道日是以月建為首順排的十二建星,因為沒有大黃道日通用,所以就稱為小黃道日。有六個黃道日和六個黑道日: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黃,成、開皆可用,閉、破不相當。

“黃道吉日”是怎麼來的?

十二建星民間又稱小黃道日,沒有明顯的黃黑道的區別,吉凶也不是固定的。如“建”日,“疊吉星則大吉,疊兇星則大凶”,意思就是建日這天如果和大黃道日、天德、月德等吉星在同一天並臨,這天就是吉利的;建日如果和黑道日、離絕日、紅砂日等兇星在同一天出現,這天就不吉利。

古有“太歲當頭坐,無災必有禍”。所以,太歲頭上不能動土。如馬年生人不可選擇子水日,虎年生人不可選擇申猴日,兔年生人不可選擇酉雞日,蛇年生人不可選擇亥豬日,反之也不利;至於龍狗牛羊則不忌,但命局中不要遇見刑傷或鬼殺,碰巧遇見者也不可以。

“吉日”一詞,也並非帶有迷信的含義,他是代表了對一切美好事物的一種願景,這也是無可厚非的。至於《老皇曆》上所指導的看病、做衣服,甚至連洗澡、理髮都要找好日子,那就大可不必遵循了。因為那已是過去式了,在傳統民俗文化中也確實有一些糟粕,我們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時候,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中國古代的人們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方能成其大事。用現代科學的觀點解釋,也有一定道理。其中“天時”一說,很大程度上包括氣象條件在內。

TAG: 黃道吉日黃道黃曆黃道日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