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的潤格水平,到底誰說了算?

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書畫藝術

傳播:書法 |國畫|文化 | 藝術| 教育

書法家的潤格水平,到底誰說了算?

有人打了一個比較貼切的比方:書法作品在商品社會上流通,書法家相當於生產商,畫廊、經紀人是經銷商,收藏家是最終消費者,而潤格,則是生產商(書家)制定的作品價位。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書法家對自己作品標明潤格,走向市場,是現代藝術的特色之一,特別是近年書法走向專業化,又恰逢盛世,收藏持續升溫,書法家的潤格也隨著市場行情一路“高漲”。然而,我們又必須承認,在書法市場化的今天,潤格的制定絕不是一廂情願的事情。書家制定潤格,符合市場規律嗎?潤格與實際成交價有距離嗎?制定潤格,誰說了算?

一、潤格自古就有

古時,書家大都是達官顯貴,不為生計所困,性之所至,有時一字千金,有時只為換隻白鵝。至清代,出現了以鬻字為生的專業書法家,潤格才真正流行開來。那時,制定潤格是很講究的,正文之外,往往還會附加一些頗見個性和藝術才情的說明,寥寥數語,意味深長。1759年,鄭板橋別出心裁地公佈了自己的潤格: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帳。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也……與鄭板橋一樣,齊白石的潤格也被傳為佳話:像不畫,工細不畫,著色不畫,非其人不畫,促迫不畫。水晶、玉石、牙骨不刻,字小不刻,印語俗不刻,不合用印之人不刻,石醜不刻,偶然戲索者不刻。可見,藝術家賣字賣畫,尊嚴是一等大事。

二、高漲的潤格

潤格在當代又是什麼狀況呢?為此,記者採訪了相關的專家。

劉先生自2000年開始介入當代書法市場,他說,剛開始書家的市場意識不強,潤格也不高,但很快,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書法市場也迅速升溫,知名書家的生活得到了較大改觀。在利好的行情下,一部分人的潤格每年都翻番,甚至出現當代書家的潤格比民國時期的作品價位還要高。

多年從事書法收藏的齊玉新頗有感觸地說:“書家自己擬定的潤格,現在只能作為參考用,和實際市場流通價格有時候差距很大。市場流通的價格可能受到書畫家作品數量、質量、宣傳、名氣以及收藏家認可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相對而言,目前當代的書畫市場,潤格基本都是高於市場流通價格的。”

“相較當代美術作品,書法作品的潤格整體並不算高。”中國書協副主席林岫說。

書法家的潤格水平,到底誰說了算?

三、是什麼在影響潤格

如果說商品有基礎成本的話,書法作品也有,那就是書家長年練習書法的投入,這些投入,最終還是以作品的藝術質量說話。然而,潤格形成的外在因素也很多,中國書協理事、文物出版社社長、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長蘇士澍說:“潤格的高低並不代表藝術水平的高低,它是各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正是這些非藝術的因素,讓潤格變得複雜,使人難以看清其真面目。這樣,有的人在領導的位置上作品價位一路飆升,一下臺馬上掉價。”在地域上,書法普及率高、經濟發達地區的書家潤格相對就高些。

更有甚者,有些畫廊透過拍賣假成交抬高書家潤格,助長了惡意炒作,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林岫說,很多有才華的書家願意從政,與現在的社會風氣很有關係。為什麼不把靜修作為提高作品質量的途徑?本應做學問的時間去跑關係了,這樣的潤格是虛的,最後吃虧的還是中國書法事業。

藝術評論人朱其認為:“從一個國家藝術市場正常的成長規律來說,至少要等民國初期的作品上升到一定價位以後,後面的才可以依次跟進。最近10年的作品,已經是民國初期一些大師作品的10倍,這明顯違背市場規律。”

四、潤格是把雙刃劍

對自身藝術價值的判斷,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得清,這樣的結果是,潤格制定的隨意性比較大。因此,在不少人眼中,書畫家的潤格只是個人行為,市場上流通的才能真正體現其作品價值。收藏者吾爾說,當代的交往習慣,助推了書法的“禮品市場”,潤格就像禮品的外包裝,必須“好看”。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朋友說,潤格很高的書畫家大都會遇到這三種情況中的一種:按照潤格根本賣不掉;碰見了不懂行的人;公家埋單。

現任中書協主席蘇士澍對記者說:“書法走向市場是社會的進步,但書家不能一味追求高潤格,不能為了達到多少錢一尺而想盡辦法。”有不少藝術家認定,潤格制定得越高,就越能表明自己的身價,這是個大大的錯誤。中國書協鑑定委員會副主任陳春思說,脫離實際的潤格其實對書家自己非常有害。今天職務一升,明天就漲一倍,而其作品質量會有多大變化呢?他說:“經過連年的漲價,目前已經有很多書家的潤格處在一個高懸的虛位上,這就給收藏家帶來了危險,如果作品不繼續漲,就意味著最新收進的作品無利甚至會賠錢,如果繼續漲,則會離市場越來越遠。處在這樣一個潤格的高位上,騎虎難下,很是尷尬。”

更重要的是,藝術家不能被眼前利益束住手腳,從而放棄自己的藝術探索,這一點,齊白石做得很明智。上世紀30年代初,已經名滿天下的齊白石,潤格在北京處在中流水平,這樣求字的人多,在作品創作上便有自己的話語權,所以他可以有那麼多的“不合作”。這種知足的潤格觀使齊白石以最輕鬆的心態為藝,雖賣字卻不為其所累,最終成就了他。

潤格其實也是調節藝術市場的槓桿。中國書協主席張海每天都會遇到求字者,對於一個有著書法理想的人來說,整天應酬是件無奈的事,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潤格,讓大部分人在潤格面前止步,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充實自己。

書法家的潤格水平,到底誰說了算?

五、怎樣制定潤格

制定潤格是有規律可尋的,陳春思說,書家首先要有自知之明,然後看其書法水平、影響、當地的經濟情況等,再參考比照與自己差不多的人。吾爾說,現在制定潤格,參考名氣的成分多些,這就導致書家只賣名氣,而不是精品,這是錯誤的觀念。此外,藝術家與市場之間,大多還缺少一個重要環節,即經紀人。最合理的做法是,書家的潤格由經紀人根據市場情況來確定和判斷。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市場分析中心主任趙力說:“啤酒本來沒有泡沫,倒酒的倒得不好就倒出了泡沫。”新進入市場的買家需要學會“倒酒”,學會分析“泡沫”。對於潤格的制定,不僅是藝術家的事,也是經紀人、收藏家必須要面對的。

經歷過股市、基金市場的頓挫,人們也開始冷靜地面對書法市場。市場越成熟,外在因素的干擾就會越小,潤格與市場之間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小。如果這樣,作品的藝術價值將與潤格真正掛鉤,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TAG: 潤格書法書家作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