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願君心似我心:北宋詞人李之儀與他的雙料愛情

《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樣輕快流暢的節奏,字裡行間,好似能看到那山間明眸皓齒的女孩,划著船槳,唱著歌謠,遠遠眺望她心裡的哥哥。

單看這首詞,也許任誰也想不到這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為他年輕貌美的愛人所作。而這位老人,就是57歲的李之儀。

李之儀,北宋詞人,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人。字端淑,號“姑溪居士”。

他一生不幸,也可謂幸。不幸因他宦海浮沉四十餘載,老病交加,終亡他鄉;不幸之幸,便是他此生遇上了兩位愛他敬他,伴他陪他的女子,都才貌雙全,全身心交付與他。

這兩位女子,一位是智勇雙全的結髮之妻,胡淑修,另一位便是這首詞中“不負相思意”的可人兒,伴他終老的當紅歌妓,楊姝。

只願君心似我心:北宋詞人李之儀與他的雙料愛情

(李之儀肖像)

一、 結髮妻子胡淑修:可與蘇軾論短長,也敢救夫竊表文

胡淑修,常州晉陵人,字文柔。其父胡宗質,翰林院大學士,外祖父施元長曾經是汝州知州,祖父胡宿,字武平,仁宗天聖二年進士,她出身於當之無愧的名門望族。

提起她,也許大部分人不曾聽其名,但是她在北宋,是可與李清照相比擬的奇女子。用智勇雙全,有膽有識來形容,絲毫不過分。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李之儀愛她至深,她不幸故去,他為她親手書寫了千餘字的墓誌銘:《姑溪居士妻胡氏文柔墓誌銘》。

要知道蘇軾的一妻一妾故去後,蘇軾也只寫了百餘字短文以託哀思。

李之儀悼妻,未敘淑脩名門望族的家庭,反而轉向寫他們之間相處的涓滴小事,一字一句,滿滿回憶,痴情一片。

亡妻的身影,也在字裡行間生動了起來。

只願君心似我心:北宋詞人李之儀與他的雙料愛情

1。 溫柔賢良

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同,他與她之間,是淑修選擇了當時青衣布衫的他。

出身望族的胡淑修,其祖歷位要險,家中往來,盡名卿鉅公。

這種錦衣玉食裡出生的女孩兒,本應嫁入另一戶門當戶對之家,可她偏偏不愛富貴名利,對相比之下略顯寒酸的李之儀,一見傾心。

嫁到李家,她也沒有富貴脾氣,侍奉公婆,盡其所能。

當時的李之儀,無一官半職,將考舉子試,李之儀的父親又要遠行為官。

一家人棲遑之際,是胡淑修站出來,先撫慰丈夫,不要以新婚為念,又與公婆商議,隨公婆遠行,照顧起居。公婆染疾,親奉在旁,藥都要親熬親嘗。

在李之儀被貶謫的苦難日子裡,家中俸祿不足,無以自養,胡淑修就算自己吃點苦,受點累,也要侍奉好公婆,把家中打理的井井有條。

公婆病卒,丈夫身在遠方,無法立即趕到,她便一手操辦了喪葬之事,用心澆灌墓前的松柏,這些松柏沒有一顆枯萎,欣欣向榮。

李之儀比蘇軾小十一歲,是蘇軾門下門生。兩人交往甚密,經常詩歌唱和。

連蘇軾都誇胡淑修賢德,在《答李之儀書》(其三 )中說:李端叔一生坎坷,但能堅守晚節,正是因為他的夫人賢德,能委屈相順,才能讓他忘卻煩憂。

只願君心似我心:北宋詞人李之儀與他的雙料愛情

2。 習文善算

如果賢德算當時每一位名門女子都具有的品行,那麼聰慧就是胡淑修不可遮掩的光芒。

胡淑修曾為學佛,跟隨眾學者參問佛剎名師,以行佛傳業為己任。除了佛學,其他學問,她也涉獵廣泛,幾乎可以與當時男子相匹敵。李之儀贊她:

上自六經,司馬氏史,及諸纂集,多所綜識。於佛書則終一大藏。作小詩、歌詞、禪頌,皆有詩法。

她不僅博學,且會寫詩作文。在文學與佛學方面,甚至能與蘇軾相“問難”。

除文科的東西以外,宋代也興起了算數之學,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數學。

當時最具科學頭腦的人物就是沈括,他寫的《夢溪筆談》可以說是中國科技的百科全書。

這樣一位人物,遇到了遺忘的地方,也要問胡淑修。墓誌銘中言:

(胡淑修)尤精於算數,沈括存中,餘少相師友,間有遺忘,必邀餘質於文柔,屢嘆曰:“得為男子,吾益友也。”

其中的“餘”是李之儀。

胡淑修為女子,不能堂皇與沈括討論數學問題,但沈括凡有遺忘處,就一定要讓李之儀轉告她,補齊遺漏,甚至經常感嘆:如果胡淑修是男子的話,我們一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呀。

淑修之聰慧一如此。

只願君心似我心:北宋詞人李之儀與他的雙料愛情

3。 有勇有謀

淑修聰慧卓絕,膽識也同樣卓絕。

對於胡淑修救夫一事,已經被傳的神乎其神。曾有傳言她為了給丈夫洗清罪名,黑衣夜行,飛簷走壁盜取手證,給胡淑修安上了“俠女”之名。

但傳言畢竟是傳言,我們儘量在此,還原真實的事件經過。

事情發生在宋徽宗崇寧年。還要從范仲淹的兒子範純仁說起。

李之儀早年拜範純仁為師,崇寧年範純仁重病,自覺不久於人世,就招李之儀來手書遺表,呈報給皇帝。李之儀盡心完成,又在恩師死後寫了一篇悼文紀念。

可當時範純仁長子範正平與奸臣蔡京素不和睦,蔡京掌權得志,立即想起來當時的冤家對頭範正平。他誣陷範正平杜撰了父親的遺表,又說李之儀所敘述的事情也是虛妄。

於是範正平、李之儀都因為這莫須有的罪名鋃鐺入獄。

如果胡淑修是一般的女子,可能今生就再也無法見到自己的丈夫了。

可出身望族的胡淑修,從不向命運低頭。她瞭解到範純仁生前曾經親手寫過一份表文,寄存在他親家家裡,這份表文可以洗刷丈夫的罪名,她便奮然前往,索要表文。

可饒是胡淑修百般勸說,親家怕惹禍上身,就是不拿出表文。

胡淑修不得已動了詭計,她花重金買通了傭人,自己偷偷把表文盜了出來,又憑藉家人的關係,跑到皇太后處申訴,最終將李之儀釋放出獄,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塗)。

只願君心似我心:北宋詞人李之儀與他的雙料愛情

經歷了這麼多波折,李之儀與胡淑修,應該擁有更好的結局。

可是老天卻生生拆散了這對苦命鴛鴦。在當塗的第三年,胡淑修病逝,連帶著他們的一雙兒女,也隨著她一起去了。

李之儀痛不欲生,在《與祝提舉無黨》中,寫下了如下文字:

某到太平州四週年,第一年喪子婦,第二年病悴,涉春徂夏,劣然脫死。第三年亡妻,子女相繼見舍。第四年初,則癬瘡被體,已而寒疾為苦。

人到中年,喪妻喪子,癬瘡遍體,心死身病,李之儀就這樣跌入了人生的谷底。

老邁的他本打算就這樣在病痛苦念中嘆惋自己的一生了。可老天又給了他另一份愛情,他在谷底中見到了拯救他的人——楊姝。

只願君心似我心:北宋詞人李之儀與他的雙料愛情

(“我住長江頭”詩意圖)

二、 當紅歌妓楊姝:青春事華髮,恩愛兩相知

1。 低谷初遇

楊姝和李之儀的初遇,也是在這給他帶來無盡痛苦的太平州。大詩人黃庭堅為他們無意中牽了紅線。

黃庭堅原是太平州知州,被貶官後閒居在此。他和李之儀是舊相識,共師蘇軾,此時他鄉遇故知,是二人宦海風波浮沉中最值得欣慰的一件事。

黃庭堅作為東道主,當然要為遠道而來的李之儀接風,他花重金請了太平州色藝雙絕的歌妓楊姝助興。

酒席宴前,楊姝琴絃輕撫,彈奏了當時的一首流行曲,《履霜操》。李之儀詩興大發,即席為楊姝賦詞一首:

《清平樂·聽楊姝琴》

殷勤仙友,勸我千年酒。一曲履霜誰與奏,邂逅麻姑妙手。

坐來休嘆塵勞,相逢難似今朝。不待親移玉指,自然癢處都消。

他贊她是麻姑妙手,但感嘆更多的是這份和黃庭堅江湖重逢的情誼。

他難得地鬆了一口氣,可沒想到更大的悲苦在等著他。

相逢後不久黃庭堅就調離了太平州,李之儀更加孤寂,又因不習水土,一家人染病,愛妻,兒女,相繼離世。

悲莫悲兮生別離。

那段時期,李之儀做的每一句詩,都飽含著血淚。他甚至在病裡想起已故的蘇軾,覺得自己的生命也要如此逝去了。

和儲子椿竹·其一

幾度驚回窗下夢,新來添得雨中寒。

傷心不見東坡老,縱有鵝溪下筆難。

可是她來了,成了他生命裡的另一束光。

只願君心似我心:北宋詞人李之儀與他的雙料愛情

2。 患難陪伴

那個有著麻姑妙手的楊姝,那個不到二十歲的姑娘,不懼流言蜚語,勇敢站在了這個耄耋老人的身邊,讓他重新煥發了青春的光芒。

和她在一起,李之儀也似年輕了很多,他的詩詞中,都沾染了一層亮色。他為她寫了很多詞,甚至要多過自己的結髮妻。

他們之間的結合,若放到如今,會被猜測成為了錢財地位的結合,可當時的李之儀,一身病痛,官位飄搖,他們的結合,更多的是對詩詞的共同愛好,和對生活的共同思考。

李之儀為她寫了《浣溪沙》一詞,來贊這位琴瑟相諧的知音:

浣溪沙·為楊姝作

玉室金堂不動塵,林梢綠遍已無春。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風雲外侶,煙鬟霧鬢月邊人。何妨沈醉到黃昏。

他一直將他們比作神仙眷侶,用詩詞來寄託他對楊姝盈而滿溢的感情。

安徽當塗到如今也是一個山水秀美的地方,良辰美景,賞之難足,更何況他身邊還有佳人相伴。

李之儀生命的最後15年都在這裡度過,當塗縣的姑溪河畔,是他流連難去的絕美景色。他甚至稱自己為“姑溪老人”“姑溪居士”,來表達自己安守於此的決心。

他與楊姝一起,賞玩了當塗的山山水水,他的心境也由悲苦,轉而親近自然,愈加平和。

也就是在這時,他們遊歷到長江之畔,他為她寫下了本文開頭的《卜算子》一詞,這首詞曾打動過多少少女的芳心,自然也讓楊姝神魂顛倒,心甘情願和他一起,度過餘生。

只願君心似我心:北宋詞人李之儀與他的雙料愛情

3.依依惜別

宋徽宗大觀年,李之儀寫《李氏歸葬記》中記載,楊姝為他養育了三個兒女。長子堯光四歲,當時李之儀已六十,老來得子,不禁疼愛有加。

後崇寧五年,宋徽宗完成了定九鼎、造大晟樂的“偉業”,覺得天下太平,可以表示寬容了,於是在九月下詔大赦天下,對黨禁也有所放鬆。

李之儀便在赦免之列,官復原職。受到皇帝的恩典,其子李堯光也得到了蔭封。

好似柳暗花明,峰迴路轉,但李之儀沒想到,這從天而降的好事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給他招惹了更大的災難。

在當塗,有一位名流,姓郭名功甫。當時有另一位姓羅的名流去世,讓李之儀撰寫碑文,李之儀是這麼寫的:

姑孰之溪,其流有二,一清一濁。清者羅公,濁者功甫。

這一句話惹惱了郭功甫。郭功甫不惜上京告狀,告李之儀為獲蔭封,冒充得子。

李之儀年事已高,按當時北宋的制度,士大夫與歌妓結婚,不受到大眾認可,法律保護。李堯光的身份,自然也百口莫辯。

李之儀因此受到責罰,長子的蔭封被取消,楊姝也受到杖責。

郭功甫還寫詩嘲諷李之儀的遭遇:

七十餘歲老朝郎,曾向元祐說文章。

如今白首歸田後,卻與楊姝洗杖瘡。

小人得志的嘴臉躍然紙上。可究竟惡有惡報,此後一年郭功甫便染惡疾去世,李之儀仍然笑傲春風,但終因為年事已高,靖康二年,80 歲的李之儀溘然長逝。

他人生最後的旅途,一直有楊姝陪在身邊。即使屢遭陷害,身披杖刑,也毫無怨言,不曾離去。

他死後楊姝為他撫育了三個兒女,她按李之儀的遺願,將他與胡淑修遺骨合墓,夫妻二人,九泉之下再度相見。

只願君心似我心:北宋詞人李之儀與他的雙料愛情

“道骨仙風雲外侶,煙鬟霧鬢月邊人。何妨沈醉到黃昏”。

兩位佳人,陪伴了李之儀的半生又半生。這就是李之儀的雙料愛情,人生得此,也無遺憾了。

(完)

TAG: 李之儀胡淑修蘇軾範純仁姑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