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讀懂《故事新編》了麼?

全文共6628字

第172期

每晚十點更新/每天推薦一本書

九月·共讀

你真的讀懂《故事新編》了麼?

書籍:《故事新編》

作者: 魯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麥文化

副標題: 魯迅小說精選集

出版年: 2015-1-1

綜合評分:9。5

共讀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魯迅”這個名字,是他1918年在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

筆名

,也是最為廣泛的筆名。

今年的九月二十五日是魯迅先生誕辰

140週年

,作為對文學巨匠的致敬,我們選取了魯迅先生的其中一部著作,進行了共讀分享,並且由編輯部精選了

十四篇

精彩書評,希望能為喜歡閱讀的你帶來更多的思考和維度!

你真的讀懂《故事新編》了麼?

精彩·書評

01

@su

推薦指數:9.0

《奔月》裡的后羿和嫦娥的形象讓人記憶深刻,抱怨天天都是“烏鴉炸醬麵”的嫦娥最後選擇了一個人奔月而去,頗有現實感。

《鑄劍》裡的復仇頗具浪漫主義色彩,割掉的頭在鼎裡互相撕咬,看得我一陣頭皮發麻。這一章的文筆是我最喜歡的。

《理水》裡對學者和官員的諷刺,對比現在,也是如此。真正的英雄只有黑瘦、衣衫襤褸的實幹家。然而悲哀的是,他們的事蹟也不為人們所理解。

《采薇》裡比起顯得迂腐的伯夷、叔齊,那些熱衷於圍觀、評價、嘲諷他們的人更讓我厭惡。

小說故事的大膽想象、有時辛辣有時幽默的文筆,確實是很好的作品。

02

@Bridge

推薦評分:10

由八個小故事組成:《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印象比較深的是《采薇》這個故事。伯夷被人磕昏頭,抬著擔架回去,一位婦人給他煮了陳年的薑湯,儘管自己忌辣,仍迫使自己喝下去,“喝完後眼圈通紅的,恭敬的誇讚了薑湯的力量,謝了那太太的好意之後,這才解決了這一場大糾紛”。

昏君被討伐後,兩人義憤而不食周粟。事蹟廣而傳之,卻被像小丑一樣圍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們在吃的薇,難道不是我們聖上的嗎!”一位女僕的譏諷之語,徹底讓兩位喪失了繼續活著的理由。

伯夷和叔齊兩人雖然恪守從小被灌輸的謙讓、忠君的品德,但過於在意別人的想法,太過教條。

“民以食為天”,我還發現這篇文章就

“燒餅”

能有諸多用途。

有變故:近來的烙餅,一天一天的小下去了,看來確也像要出事情。烙餅不但小下去,粉也粗起來了;

時間:約摸有烙十張餅的時候,大約過了烙好一百零三四張大餅的工夫。

然後在老子那一節裡,燒餅當薪資使用。

03

@鯨魚的游泳池

推薦指數:8

很接地氣。一共8個故事,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

迅哥借了古代的神話,歷史殼子,摻了些裡子,編寫的故事。

其實140年前的官,民,匪各色面貌和現在也差不多,都是人間真實,假大空的宣傳終是糊弄不過的。

每個故事讀起來就像周邊剛發生或正在發生的,親切,自然。

女媧,百姓只關心有傷風化;

奔月,“英雄”不過是空名,生活終究還原到柴米油鹽醬醋茶;

理水,實幹的是脊樑,誰真正關心脊樑呢?

采薇,土地還是那塊土地,人還是那群人,不過變幻大王旗罷了;

鑄劍,革命者要革頭還是革頭所代表的東西,新頭更比舊頭甚;

非攻,國弱生強盜,多刁民,墨子能活著出來就不錯了,救民?救國?

起死,就像發生在派出所的家常事,一番好意權當驢肝肺,革命者的熱情不看物件,亂用方法。

《西行漫記》有個片段,一老一少對話,少的說,打了土豪,你分的地也不少,忘了麼。老的答,也是也是。革命要接地氣,怪不得太祖總說多讀迅哥,就瞭解了中國現實。

04

@sfape

推薦指數:9.5

以神話寫人性。

《故事新編》取自神話、歷史故事,因一點因由,經魯迅先生隨意點染,攝入時代因素及個人情感,便展現了一幅精彩奇趣的畫卷。

幽默詼諧的背後暗含諷刺、鞭笞。

當神褪去神性,有了人性,神話也就成了頗具諷刺意味的寓言。

故事的荒誕性總會讓你感到這彷彿不是魯迅近一百年前的作品,而是一部後現代主義的荒誕劇集。

造人造到神煩的女媧,吃膩了后羿烏鴉肉炸醬麵的嫦娥棄他而去,都讓人忍俊不禁,腦洞大開。讀完,最吸引我的兩篇是《鑄劍》和《奔月》。

《鑄劍》

簡單來講,便是復仇故事。

但是,作品絕非僅僅侷限於“復仇”二字。《鑄劍》中的黑衣人,他神秘,他冷峻,他殘忍,他仗義。

【仗義,同情,那些東西,先前曾經乾淨過,現在卻都成了放鬼債的資本。/   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靈上是有這麼多的,人我所加的傷,我已經憎惡了我自己!】

這幾句話出自黑衣人之口。他,就如那早已凍結的千年寒冰,又如早已洞悉世事的老者。他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任何人。他直指人性,剖析人性。

鑄劍是個狀態詞,進行時,強調過程

。那麼,鑄劍的過程就是從軟弱向強硬,從溫暖到冷冰,從不傷人到傷人的過程,這個過程,象徵了剔除了人作為生物的原始情感,剔除掉“除惡”帶來的心理負擔(手段的非善)從而排除自然情感以利復仇的行為。

《奔月》(喜歡奔月這個名字)

講訴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婦孺皆知。烏鴉炸醬麵我想是終身難忘了。這裡魯迅寫到了羿受到弟子背叛和妻子離去的感傷和無奈,稍作改編,后羿成為了一個英雄無用武之地、為柴米鹽油醬醋茶所束縛的人。

讀此故事,我感覺幽默詼諧而又有淡淡的淒涼苦澀。

不禁讓人感慨“英雄末路,美人遲暮”。

05

@食安

推薦指數:10

總覺得魯迅出新書了。

《故事新編》主要是指第一部分的魯迅版神話故事,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補天》:女媧造人反因不穿衣服被人歧視,費盡氣力補天卻不被所保護的人尊重,非我族人,其心必異,

人性愚昧且惡

《奔月》講述了英雄的

人性和神性的對立矛盾

。英雄再熊也是人。烏鴉炸醬麵真是太深入人心了。

《理水》這篇也算是很直白的一篇,

官僚主義盛行

,無所作為的上層錦衣玉食,真正幹實事的卻篳路藍縷。國民愚昧,不以生活苦為苦,官員腐敗,任由國民繼續愚昧下去。

但成功最終屬於實幹家,要從實踐中尋找方法。然而只懂實幹也不行,還要諳於官場之道,適當的圓滑,既要團結底層群眾,又要拉攏中產階級。在本文中,“三過家門而不入”被戲謔了一下,又是一展現

人性和神性矛盾

的筆調。

《采薇》   本是詩經裡的一首詩,文中另起了一片新故事,講述了舊勢力式微,頑固不化的老派們既眼饞新勢力的好處又懷念舊勢力時的風光,

站在禮義仁的道德制高點批判改革家

,最後只能采薇而食,還死要面子,導致餓死山中,成為世俗笑話。

《鑄劍》鑄劍算是所有章節內最激烈的一篇,請干將莫邪出世,取資本家項上人頭。

我的理解是眉間尺和黑色人是同一個人,少年人要褪去少年軟弱心性有取有舍才能成事,黑色人就是割捨掉少年心性的眉間尺。

而烈士們卻被當做雜耍笑話被群眾戲說,諷刺了群眾的麻木無知,無知且眾多,阻礙了烈士的復仇之路。

全文充斥著作者強烈的復仇慾望和憤恨情緒。最後王和烈士們同歸於盡,卻分不清誰是哪個是王頭哪個是烈士頭顱,只好一起以王禮下葬,暗示軍閥混戰,英雄狗熊齊下葬。真的革命者,要有兩把槍,一支槍對著敵人,一支槍對著自己。

《出關》老子上善若水,無為無不為,孔子禮義仁孝為官僚鋪路。老子神神叨叨不為普通群眾所接納,孔子又是一副過橋拆河入世太深的樣子。

諷刺了掌握知識的公知(褒義)要麼不說人話,不與人民群眾親近,要麼手握利器卻獨為上層權利所用,不以群眾所求為所求的社會現狀。

06

@夏恩—shane

推薦指數:7

可能太久沒讀過魯迅的書了,行文習慣有些不適應。但總比晦澀的古文好理解

以前只讀過魯迅的諸如《吶喊》《彷徨》之類的文章,記得小時候還收藏了一本舊的泛黃的《野草》,天天抱著看。那會兒似懂非懂,但總覺得魯迅很深刻,現在回想起來還能想起一句

“我又聽到了夜半的哭聲”

在微信小程式聽了前兩篇,覺得挺有意思,就在月末趕緊下單買來讀。、

風格幽默搞笑,有的有些荒誕,偶爾冒粗,讀起來真是百味雜陳,哭笑不得。

印象深刻的一篇是非攻,墨子勸楚王那段使用的策略和當年撒母耳在知道了大衛王害了部下烏利亞又霸佔了他的妻子拔士巴時,質問他所說的一段話如出一轍,看來英雄所見略同lol。

總結一句就是,

《故事新編》讓我重新認識了魯迅

,我曾把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對比,現在有些打問號,讀多了陀爺,才知道有些東西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但無論如何,魯迅作為覺醒年代的代表人物,至少比甚至今天的大多數人都清醒。

可有時候光清醒又有什麼用呢?我讀的書還是太少,對各種作者的認識不夠,還恬不知恥地發表一些愚拙的言論,現在明白了,少說話多讀書,總沒錯。

07

@嘉

推薦指數:9

看序言看了很多遍,喜歡魯迅自己審視自己的作品的感覺。“而且因為自己的對於古人,不及對於今人的誠敬,所以仍不免時有油滑之處。過了十三年,依然並無長進,看起來真也是“無非不周山之流”;不過並沒有將古人寫得更死,卻也許暫時還有存在的餘地的罷。”

有一些冷諷,也有一些自嘲。也深深地記住了文章裡的那句“於是回憶在心裡出土了”。

最開始看了一遍,大部分我只淺淺地感受到每個“新編”故事地意思,之後我看了

錢理群

老先生對魯迅這些新編故事的分析漫談之後,我才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魯迅每篇文章的意思,同時也更加敬佩

魯迅豐富的想象力,思想的深刻性

08

@八部半

推薦指數:9

心得:今年是魯迅誕辰140週年,以前只看過先生寫的社會小說和社評,還都是在語文課本上,第一次看《故事新編》這種“神話小說”,雖然是基於一些古老的中國神話跟歷史改編,但是沒想到先生有

如此奇妙的腦洞

,並且聯絡到當時的一些時代背景,不過因為沒有查詢時代背景的詳細情況,以及對文學知識的匱乏,並沒有非常深刻的認識,只是隱隱有些感覺。

《理水》的開篇,不就是當時那些達官貴人對待窮苦百姓的艱難生活視而不見的真實寫照嗎?

《采薇》,現在仍然時在發生,一些理想主義者,嚴格遵守著自己的道德準則,卻被世人所不容,而世人為了不讓自己有負罪感,編造著各種謠言誣陷別人,彷彿這樣就能表面自己的毫無干係。

《奔月》,似乎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為什麼嫦娥要防著好好的生活不過而要去清冷的月宮,哈哈哈,因為過不下去了啊,跟傳統的奔月不一樣,有些“女權”主義的味道,而且教育我們   要有環保意識,對大自然的一切   不能趕盡殺絕。

《鑄劍》,印象最深的一章,也是感覺最荒誕的一章,其實沒有看太懂,眉間尺為了復仇,把自己的頭顱給了只有一面之交的宴之敖,宴之敖為了徹底殺死皇帝,也把自己的頭顱砍進了大鼎,最後雖然完成了大義,殺死了暴君,卻因為無法分辨彼此而同葬,好笑的是被暴君一直壓迫的妃子大臣,看到皇帝被殺,反映居然不是歡欣雀躍,而是一陣慌亂。

以前更喜歡看先生的社評,感覺罵人不帶髒字非常酣暢淋漓,而且放到現在都不過時。

但是先生的諷刺與黑色幽默是與生俱來的,什麼作品裡都能看到呢。

09

@蘋果

推薦指數:10

讀了《故事新編》總覺得這幾篇小說不夠精彩,讀起來不是那麼過癮,有點不像魯迅的風格。有一位朋友問我:魯迅是什麼風格?我答:殺人不見血。

我最喜歡這部小說集中的《鑄劍》。

它講的是眉間尺替父報仇的故事。

整篇小說寫得非常精彩。眉間尺是一個十六歲的不冷不熱,性情優柔的人。有一天母親給他講了他父親的事,並讓他挖出了那把雄劍,替他的父親報仇。(當時看到這裡我就有個疑問,他不會武功,怎麼替父報仇呢?)後來他遇到了黑衣人宴之敖者,我才明白,之所以寫眉間尺不會武功又性情優柔,全是為了引出下文這位替他報殺父之仇的黑衣人。而就在眉間尺把自己的頭砍下的那刻,我才覺得他有點男子漢氣概,像他的父親。後來,黑衣人替他報了仇,黑衣人也死了。小說最精彩的部分是三顆頭顱在鼎裡互相殘殺的過程,我不太敢看第二遍,真是慘不忍睹,但很悲壯。

其實當時我想到了我自己,在如今的職場中那種互相競爭的場面與這三顆頭顱在鼎裡互相殘殺的過程多麼相似啊。

小說的最後一段,看

錢理群

教授的文章,他的分析是所有的人都在演戲,因為三顆頭顱已經面目全非,分不清哪是王哪是民,所以大王身邊的人把三顆頭顱一起落葬了並且他們裝作若無其事。其實我倒覺得這個結果很好,眉間尺和黑衣人最後也算有個歸宿,而且舉國哀悼。

於是我又想到我自己,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人,他會混淆是非,明明是他做錯了,他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你會發現有些人的演技比演員還好。

小時候睡覺前,媽媽總給我講灰姑娘的故事,故事的結尾是灰姑娘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有一次我問媽媽:然後呢?媽媽說:趕緊睡覺,哪那麼多問題。

今天魯迅告訴了我,然後發生了什麼。可是魯迅沒告訴我我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問題,可能他也是矛盾的吧。好在我知道作為一個偉大的作家,他都有這樣的矛盾,所以作為普通人的我有這些矛盾也就很正常了,於是我就安心了。

誰的人生不是充滿掙扎的呢?但並不是有矛盾有掙扎就不會快樂,對吧?矛盾並快樂著!!

10

@Eve

推薦指數:9

《鑄劍》一篇應該是這本書裡魯迅身為一個作家最接近物我兩忘的時刻,

他終於遮蔽了書房外的閒言碎語,讓純粹的文學佔了上風

這本身是個淒厲而瑰異的復仇故事,魯迅的筆又讓它充滿了幢幢鬼影,在所有篇目中顯得獨樹一格,他的喜好也顯得更特出了——在所有這些述說理想主義者或者悲壯,或者滑稽,或者歸於平淡的命運的文字中,他偏愛被逼到不人不鬼,不死不滅,猙獰扭曲而不改其志的那種戰士形象,或者說也是他認為最理想化的人的形象。

把人活活燒盡後還剩下的當然是

最精粹的理想

也許他對於死亡的異常好奇也加強了這種偏愛。

魯迅的批評者可以在《鑄劍》中找到他浪費才華的根據,即假設他不是如此耽於論戰和現實諷喻,他的小說創作會達到怎樣的境界。

11

@yu

推薦指數:9

魯迅用他特有的文學色彩,運用古代神話故事重新演繹,寫出了當時的社會的各種現象

尤其是《理水》一篇中,各種不一樣的人物,特別是官員和各種學者的形象,入木三分和大智大勇、自苦實幹、公而忘私的大禹形成鮮明對比。

《采薇》一文中,叔齊和伯夷兩人因為不吃周朝的食物就決定要上山,最後因為阿金姐的話,最後什麼食物都不吃了直到餓死。這是一種愚忠,魯迅借小丙君說出了他對兩人的看法“都是昏蛋”。人不應該避世,這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應該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魯迅的文章結合時代背景和現在環境,常讀常新。

12

@了了

推薦指數:9

挺有意思的一本書。

裡面的故事原版大多都聽過,但是加入了魯迅說所的“油滑”和“信口開河”後,有了很多的現實與人性。八個故事裡,最喜歡【奔月】。

【奔月】,是褪去年輕盛氣的英雄來到四十歲後的生活。盛名不再,每天睜開眼睛,是妻子的抱怨和日益艱鉅的職場環境。四十多歲的後裔,每天疲於生計,但是現實卻是,不僅無法獲得更多報酬,還有來自後輩的算計。

但是還好,他已經有了一些生活的經驗,所以在面對這些困境,以及妻子的離開時,他沒有被壓垮,而是還能自嘲,然後繼續生活。

在我看來,【奔月】裡的後裔是現實生活中的英雄。

13

@left

推薦指數:8

慚愧,除了上學時讀魯迅,我好像沒再看過魯迅的作品。

這本《故事新編》作者將八個神話賦予了新的故事情節,當故事來看也是有趣的,內涵我可能沒看懂,應該要結合歷史背景吧。

印象深的,在《理水》裡,大員們乘舟考察,學者代表說,“災情不算重,糧食也可敷衍”“麵包會掉魚也不缺,下民吃榆葉和海苔…”,下民代表見大官時,即便對現狀如此不滿,也說出“什麼都吃得來”“總有法子”這種話。這和現實有什麼差別呢?

《采薇》裡,伯夷和叔齊,歷史上多是讚頌他們忠誠、為士,但我覺得好諷刺啊,需要這種忠誠麼?不分時局、不辨好壞、不知變通。

我覺得魯迅的作品裡也是滿滿的諷刺,為了“宣揚”“捍衛”自己的“忠、士、高風亮節”,實際上呢,情不甘心不願,那不也就是做做樣子的假戲成真麼。何必呢。

14

@zy

推薦指數:8.5

這本書的確挺特別的,這些新編的故事風格和以往看過的魯迅感覺都不一樣。

或者說,看了這些短篇也才又回憶起魯迅是什麼樣。

每個故事裡面感覺都有很多

隱喻

,但是我除了前面兩篇看了註釋後面都沒有看註釋,也許不需要太瞭解它背後的意義,光從故事來看,這些故事裡的人就是非常鮮明個性且真實生動的,故事也都離奇充滿戲劇性。

單個看起來也非常有意思,比較佩服魯迅的想象力創造力,所以故事短小精悍卻也讓人印象深刻。

比較喜歡《鑄劍》這篇,喜歡這種特別厲害特別冷酷的感覺。

以上推薦皆來自【84號書店×終身閱讀】讀書群,排序不涉及先後!

如果你也想培養閱讀興趣,歡迎留言\私信:讀書群,即可加入我們!

排版:十字君

圖片:書籍封面

策劃:84號編輯部

84號書店

TAG: 魯迅故事鑄劍奔月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