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峰:一個英雄的成長啟示

蕭峰:一個英雄的成長啟示

有一個孤兒,被一對農民夫婦收養。

七歲那年,養父病了。他和養母一起去鎮上請醫生給養父看病。

大夫嫌貧愛富,嫌他們沒銀子,不僅沒有答應他們的哀求,而且在推搡中碰倒了孩子的養母。

於是,這個孩子懷恨在心,便偷來一把尖刀,夜裡悄悄從狗洞爬進大夫的院裡,把這大夫給一刀捅死了……

二十多年後,這孩子成為天下第一大幫派的老大。

某一天,面對嚴重的幫派內訌,他鎮定自若,並憑藉自己獨有的智慧和氣魄,一舉平定了內亂。

而後,他不僅沒以叛亂為由打擊幫眾,反而處處替他們說好話,並挺身而出,自受家法,替眾人解除反叛之罪。

此舉將他的個人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也由此贏得了天下英雄的敬仰。

這個孩子,就是《天龍八部》的第一男主角,蕭峰。

一個曾經生性暴戾、偏執衝動的問題少年,是如何成長為義薄雲天、人人敬仰的大英雄的?

除了其自身的努力外,他的養父母、老師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他的成長經歷,對為人師者、父母又有什麼啟示?

健康性格,在陽光環境中養成

蕭峰:一個英雄的成長啟示

蕭峰自小父母雙亡(後來得知其父未死),由少室山下的普通農民喬三槐夫婦撫養成人。

雖非自己親生,但這對善良的農民夫婦還是從心底裡把蕭峰當做親生兒子來對待的。

儘管年幼的蕭峰身上邪氣很重,但喬三槐夫婦並沒有放棄這孩子。他們用最樸實的生活,給了小蕭峰充足的愛與溫暖。

這份來自普通農民家庭的愛與溫暖,慢慢感化著這個兇蠻的孩子。

在這裡,雖然沒有錦衣玉食,沒有值得驕傲的地位和權利,沒有濃厚的文化氛圍,但作為一個被領養兒童,蕭峰是得到了足夠的愛和陪伴的。

所以,他的心態才會漸漸變得健康、陽光起來。

一個童年遭遇了不幸、心理受到創傷的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遇到一個主動接納他、關愛他的人,其性格會有更多機會變得陽光、開朗。

這個人,不一定是他的父母,也有可能是他的老師,他的同學,他的朋友。

而喬三槐夫婦也用他們的行動告訴我們:

真正優秀的父母,並不在於其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和社會地位,也不在於其財富名望有多大,而是在於——自身的言行品質,能給予孩子足夠的陽光,足夠的正能量。

理想教育,在尊重個性中實現

蕭峰:一個英雄的成長啟示

少林寺的玄苦大師是蕭峰的授業恩師。

這個老師不簡單。他了解到蕭峰的契丹血統,時刻擔心他“兇性”暴露,卻從沒有對他產生過歧視。

所以,他不僅僅教蕭峰武功,而且還注重用“仁義禮智信”這些中華傳統美德來感化他、影響他。

更重要的是,這位玄苦大師身為少林高僧,在面對蕭峰這個特殊學生時,並沒有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甘願俯下身子,根據蕭峰的認知水平為其量身定製教學方案,全力幫助其成長成才。

比如,在剛剛與蕭峰建立師徒關係的時候,玄苦大師發現這孩子語言能力差勁,漢語不好,於是他自己先去學習了一段時間契丹語,以方便同徒兒溝通交流。

玄苦老師的良苦用心,最終鍛造了學生蕭峰的優良品行,幫助其提升了綜合素質,使其成為天下第一大幫的領頭人。

若是沒有玄苦大師這番傾盡心血的教育,這個七歲就敢殺人的孩子成大後會做出多少危害社會的事情?不敢想。

這甘於俯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做法,更值得為人師者深思。

完美素質,在實踐體驗中練就

蕭峰:一個英雄的成長啟示

小說中,少林寺智光大師曾對蕭峰說過這樣一段話:

汪幫主……試你三大難題,你一一辦到,但仍要到你立了七大功勞之後,他才以打狗棒相授……丐幫數百年來,從無第二個幫主之位,如你這般得來艱難。

蕭峰的幫主之位固然來得艱難,但這三大難題、七大功勞於他卻是十分有益的。

在這樣的平臺上,他才能去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能以親身體驗去感知他作為幫主後需要面對的一切,進而取長補短,不斷進步。

這就是實踐與體驗,是一個人不斷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必要途徑。

也就是王陽明所說的: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蕭峰的成功正是得益於此。

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一些事情,多一些歷練和體驗吧。

成功的喜悅,失敗的教訓,都是成長的動力之源。

也許,我們並不需要去塑造什麼英雄。

而即使只把蕭峰當作一個普通人,我們也不妨透過他的成長得出這樣的啟示:

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尊重個性的教育方式,必要的社會實踐和體驗,是構建生命格局最重要的三項支撐。(嶽小刀)

TAG: 蕭峰孩子玄苦大師成長幫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