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一縷鄉愁,追一抹情思,賞析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蘇幕遮》

牽一縷鄉愁,追一抹情思,賞析范仲淹的千古名篇

連續幾天的雨,讓深秋更添寒冷,我們似乎隱約聽到冬天的腳步。

深秋,又被人稱為“金秋”,這不僅是因為秋天菊花開,葉子變黃,滿目都是金黃色。更多的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其中,金對應著秋天,所以金秋又是秋天的代稱。金秋時節,百千滋味,一首深秋詩詞,伴我們行走在尺寸年華間。一起欣賞范仲淹經典詩詞《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牽一縷鄉愁,追一抹情思,賞析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蘇幕遮》

“傷春悲秋”是古代文人的一種普遍情結,尤其是男子在秋天更容易悲秋。面對蕭瑟的秋景而感傷,最初悲秋的說法出自楚辭“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劉禹錫也寫有“

自古逢秋悲寂寥

”的句子流傳。尤其是羈旅在外,功名無成,又胸懷抱負的人,悲秋的情緒會更加強烈。但是范仲淹的這首詞,雖然也有悲秋的情緒,但是畫面卻色彩斑斕,清澄明淨,在悲秋中又有一份寥廓。

開篇用藍天、白雲、黃葉、寒波、翠煙、芳草、斜陽等秋天常用的景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秋景圖。視線由上而下,由近及遠。抬頭望,碧藍的天空,白雲在緩緩地流動,低頭瞧,地上鋪滿了金黃色的樹葉。遠觀秋景連綿無邊,天接水,水連天。開頭的四句一句一景,層次分明。“碧雲天,黃葉地”寂寥且悲壯,成為經典。

牽一縷鄉愁,追一抹情思,賞析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蘇幕遮》

在西廂記中長亭送別中,王實甫化用為

“碧雲天,黃葉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在惆悵中追憶舊日溫馨的時光。“波上寒煙翠”一句。煙本來是白色的,但是因為上有藍天,下有碧波,這白色的煙霧呈現的和水天是同一個顏色,正是“秋水共長天一色”。在這樣開闊的景色中,人容易將目光停留在無窮遠處。讀到這裡讀者瞭然,這是作者一個人在凝神佇望。

在佇望中,目光越來越遠,感觸越來越深。由山引出斜陽。由斜陽引出芳草,在越多的感觸中,得出“芳草無情”的感慨。因為芳草延伸很遠,沒有邊際,給人的感覺比斜陽更遠,斜陽可見,“芳草”卻不可見,這裡的芳草暗指家鄉。一個“更”字加重了語氣,含著很深的感情。

牽一縷鄉愁,追一抹情思,賞析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蘇幕遮》

上片五句,描繪了一片蕭瑟秋景的映襯下,一個人遙望家鄉方向的生活圖景。

范仲淹在寫這首詞的時候, 正在西北邊塞的軍中,主持防禦西夏的軍事。長年的羈旅生涯,傍晚暮色四合的時候,思鄉之情在胸中升騰起來,下片直抒胸臆,寫思鄉之情。

“黯鄉魂”,心情是黯然的,因為思念家鄉所以黯然神傷。南朝的文學家江淹在千古名篇《別賦》中寫道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顯然此時“江郎”尚未才盡)這句與下句“追旅思”緊緊相連,撇不開羈旅的愁思和這種黯然的情緒二者互相影響,互相糾纏,真讓人無計可以消除。

牽一縷鄉愁,追一抹情思,賞析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蘇幕遮》

在狼煙四起的邊塞,鴻雁傳書都困難,這種思鄉之情真的就無法排解嗎?並不是,“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到了晚上,做夢迴到家鄉,思鄉之苦得以安慰。從句式上看,這是倒裝句,為的是節拍上的停頓。“除非”表明只有這一個辦法,別無他計。但是天涯孤旅,好夢難得,強調鄉愁還是無法排解。別說好夢了,相思之愁困擾得連入眠都困難。

睡不著覺怎麼辦,引出下句“明月樓高休獨倚”明月倚樓,固然可以望遠,但是就算視線看得再遠,也看不見自己的家鄉,獨自一個人會更添惆悵,獨上高樓,突出的是愁思。南唐後主李煜也有“

無言獨上西樓

”的句子,突出得形單影隻,作者因此只好說“休獨倚”。

牽一縷鄉愁,追一抹情思,賞析范仲淹的千古名篇《蘇幕遮》

這種愁思如何排解,借酒澆愁?只能是愁更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詩中有“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但是此刻借酒排解也以失敗而告終。

這首詞,上片寫景,沒有大漠孤煙,沒有西風瘦馬,在色彩斑斕的開闊意境中卻顯盡蕭瑟。在渾厚的背景中,下片抒情,苦慘愁腸。全詞呈現了范仲淹一貫的豪放詞風,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一個婉約的他。中國古代文學中,有很多思鄉之作,但是范仲淹卻借用了最普通的景色,將他們疊加,重新組合,情因景見,景由情生,成功地再現了人物感情的起伏,成為思鄉詞中的經典絕唱。

TAG: 芳草斜陽思鄉悲秋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