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博文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韋博文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目前

“黃河之濱也很美”

全國美術書法攝影影片及文學作品大賽

正在火熱徵稿中……

作為大賽的重要組成部分,

蘭州晚報派出記者

專訪省內外著名攝影藝術家、畫家、

書法家、作家等相關行業大師級人物,

邀請他們談創作體驗和方法,

對參賽作者創作出精品佳作提建議、指方向。

今天,蘭州晚報記者專訪

蘭州畫院原院長、油畫家韋博文,

帶您走進恢弘壯闊的油畫裡的黃河風情。

生在黃河邊,長在黃河邊,

油畫家韋博文一生都在畫這條大河。

韋博文簡介

韋博文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韋博文,甘肅靖遠人,1943年生,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第五次全國美代會代表,蘭州畫院名譽院長,曾任甘肅省美協副主席及蘭州畫院院長。油畫作品二十餘次入選全國綜合展和專題學術展,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獎,“99中國藝術大展”銅獎。獲得省委省政府頒發的第二、三、四屆敦煌文藝創作一等獎,作品多次被評為省美展一等獎,獲甘肅省重大歷史題材創作一等獎。

韋博文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出山

對於本次大賽,韋博文建議參賽者要遵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規律,在深刻體驗黃河自然奇觀的基礎上因心造境,可將黃河實景與黃河、蘭州的歷史、文化、精神、風土人情“融合”,昇華真實的物理空間為藝術空間,讓畫意中有詩情,營造深遠的畫面意境。他希望參賽者能創作出優秀作品。

韋博文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解凍

黃河成了他的生命底色

11月20日,在名城廣場3號樓2006室“國色天香”花藝館,記者見到了韋博文先生。今年已經76歲的他中等個頭,身體硬朗,依然帥氣,兩隻眼睛炯炯有神,藝術家的氣質顯得自然而濃烈。

“蘭州是我的第二故鄉,從這裡滾滾東流的母親河緊緊連線著我的故鄉,故鄉奠定我的人生底色,積累了原初的真誠生活體驗;蘭州使我走向漫漫藝術長路,探索、追尋、提升、創作。我特意選擇這裡對話,就是一邊看著黃河,一邊聊黃河。”看得出來,韋博文對黃河有深情。就這樣,我們的採訪成了漫談。

韋博文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韋老手寫了很多頁“體驗”和“感悟”,還拿來多本畫冊,採訪甚至是在一邊觀看幻燈片上的巨幅黃河題材油畫,一邊喝著茶進行的。

藝術創作有別於其他學科,作者必須擁有“從天而降”的靈性,這種靈性可以與生俱來,可以在成長中孕育。對於韋博文而言,除了天賜的靈性,與美術結緣的最重要元素便是——對黃河風情的深刻體驗。

韋博文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天地同和

靖遠縣“平灘堡城”是秦漢至明清以來扼控黃河的邊防要塞,多少年來,平堡人護衛黃河、利用黃河、敬畏黃河,代代相繼。出生在平堡古鎮的韋博文,不僅從小就生活在黃河邊,還被千年來的黃河文化深深影響著。

“少年時代,我要乘坐羊皮筏子去縣城上學,在漂流中往往會遇上從蘭州出發到包頭的用6支大槳划動的牛皮大筏,上面還搭著小帳篷,冒著青煙。在古渡口則會目睹載著成群駱駝過河的壯觀場面。

韋博文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五彩谷地

長大後,有時和村裡人乘著大木船到河對岸去種莊稼,‘同舟共濟’的感受頗深吶!”這種豐富、獨特又寶貴的體驗陪著韋博文一天天成長。

1963年靖遠一中畢業後,韋博文於1964來到蘭州,先是在師範培訓,後又在小學任教師,1969年起在現城關區文化館工作,1990年後在蘭州畫院工作,2004年在蘭州畫院院長的職務上退休。

黃河成了他創作的支撐點

在文化館工作期間,韋博文最初是以美術工作者的身份,跑遍了城關區黃河兩岸、南北兩山的所有村落,搞群眾文化、文物普查、整理民間故事。而有了少時和工作後的獨特體驗,韋博文將國畫、版畫創作逐漸轉變為主攻油畫,“西部、大漠、長河的滄桑感,油畫能夠更好地表現出它的肌理、厚重效果。”

韋博文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屹立

“那時候經常去皋蘭山上的村落。在皋蘭山上看黃河,很清楚,黃河彎彎曲曲的,一直消失在西邊的群山中。常常看到,村民們在打麥場進行社火表演,打太平鼓,先聽到遠處山樑後面傳來巨大的鼓聲,彷彿是從大地發出的聲音一樣,再看見塵土飛揚,再走進便看見演員們在塵土裡若隱若現。這件事情對我影響挺大,讓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後來,永登出土了彩陶鼓,我又去寫生,在這期間,我就一直在構思,想把這些元素用一種精神力量串到一起。前前後後大概有好幾年的反覆構思,終於在第四屆中國藝術節時完成了3。2米×1米的三聯油畫《陶樂·地聲·天鼓》。畫面展現了遠古先民圍著篝火敲打陶鼓、黃土漢子擂動太平鼓、伎樂天奏響梵樂的宏大氣勢,將民間文化、彩陶文化、敦煌文化融為一體,將蒼茫的大地、長城、黃河、烽燧、石窟作為背景,成了我早期的代表作品。”韋博文的創作理念在此已經很清晰了,他不是單純自然的,而是打破時空極限,往往將實景抽象化,與文化、精神等深度融合。

韋博文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銀河行

到了蘭州畫院後,韋博文組織了“絲綢之路萬里行”和“大河上下萬里行”等多個大型文化考察活動,走完了從黃河源頭扎陵湖畔到渤海出口的萬里黃河全線,深入瞭解並記錄了黃河兩岸的自然風貌、歷史遺存、人文景觀、民族風情,更加了解黃河,對黃河的認識也更深了。

油畫作品流傳於世必須有內化的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韋博文的油畫便是這樣。他一次次穿越大漠、一次次跨越黃河,絲綢之路和萬里黃河成為創作的支撐點和主要題材,黃河水、黃土地、黃肌膚構築成創作的精神品質。

韋博文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野渡

“在甘肅畫壇,韋博文是一位作品具有唯一性或曰獨特性的油畫家,他是甘肅油畫界的領軍人物之一。”省美協主席李寶堂如此稱讚韋博文。

“歲月流逝,年齡漸高,深感作品還存在很多問題。多年的積累,童年的回憶,對遠古的思考,割捨不斷的黃河情結,促使我將油畫創作進行下去。下一階段,我準備先完成兩個想了幾十年的作品,這也是我的夙願。一個是‘黃河祭歌’,小時候鄉親們乾旱時求雨、洪澇時求平安,我印象非常深刻,以前覺得技術還不成熟,難以動手,現在開始構思,準備把水車和黃河作為背景,主體是抬著祭品的頭綰柳梢、赤裸背脊的龐大人群。另一個是繼續創作‘大漠長河’系列。”如今,韋博文雖已古稀之年,但他還在堅持創作。

韋博文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倚河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報社辦的這個活動很有創意,涵蓋了多個藝術門類,各抒所長,又互補成輝。美術創作有一定難度,要付出艱辛勞苦,油畫創作者還要熱忱地體驗生活,用心觀察自然,鍾情、投入地記錄觸動心靈的細節。也要融入生活底層,將體悟到的真、感動和自然的美昇華到作品的內涵和意境中,只要下得了功夫,吃得了苦,就能有好作品出來。”韋博文說,大自然的洪荒之力造就了蘭州。這片土地奇偉壯闊,高山峻拔,高原蒼茫,大河匯百流,切割成一串串河谷綠洲。時代變遷,穿城而過的百里黃河成為靚麗風情線,黃河景觀異彩紛呈;黃河又是一條歷史長河,蘭州從遠古走來,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唐蕃古道在這裡交匯,形成東西方文明交流、民族融合,見證了悲壯的征程和社會的繁盛,在黃河兩岸的廣大地區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存和人文景觀,提供了藝術創作的不竭源泉。

韋博文 :黃河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陶樂·地聲·天鼓

就本次活動而言,韋博文稱,可以畫純粹的實景畫,也可以把具體的實景抽象化,將黃河與蘭州、黃河的歷史文化精神及風土人情“融合”,或許會變得有趣,有文化、有精神內涵,這樣才能經得住時間考驗。

對於提升“黃河之濱”的品質,韋博文也有自己的建議:保留或復原一些黃河兩岸原有的景點,將其打造得有內涵、有文化,減少商業味。比如“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吸引了千百年來無數的關注。文化是永恆的,吸引力是無窮的。

溫馨提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

TAG: 黃河博文蘭州油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