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訣1-3|狄雲的珍惜相對論

《連城訣》第一章以《鄉下人進城》為題目,描述戚長髮師徒三人到荊州給萬震山拜壽的經歷。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以服飾作為引導點,引出本書主人公狄雲,並且推動故事情節不斷展開。故事展開中,狄雲對新衣服的珍惜是他跑出來死拼呂通的心理動因,也因此向讀者丟擲了他的珍惜相對論。

連城訣1-3|狄雲的珍惜相對論

故事先寫服飾的對比性。卜垣受師父萬震山差遣,向戚長髮師叔發出賀壽邀請,同時轉交師父所贈的錦緞面羊皮袍子,一隻漢玉腕鐲,一頂氈帽,一件黑呢馬褂。戚芳看到這些服飾,說道:“爹,爹,你從來沒穿過這麼漂亮的衣衫,穿了起來,哪還像個莊稼人?這可不是發了財、做了官麼?”是啊,城裡人的服飾與鄉下人的服飾肯定截然不同。

怎麼去給萬震山拜壽呢?穿著原來的破破爛爛的衣服肯定不行了。戚長髮要賣了黃牛置辦新衣去給師兄賀壽,對不願意賣牛的女兒說:“爹爹也捨不得大黃。可是咱們空手上人家去拜壽,那成麼?咱們三個滿身破破爛爛的,總得縫三套新衣,免得讓人家看輕了。”

可以看出,戚長髮他們平時穿得就是鄉下人的普通服飾,有點破破爛爛,布的質量應該比較差,而且肯定還打著補丁。這要是去荊州給大戶財主萬震山拜壽,就會顯得很沒有面子。於是就得弄幾身新衣服。可是沒有錢啊,該咋辦?就用最近的水解最近的渴,賣大黃牛吧。

大黃牛那可是莊稼人的命根子啊,耕田拉耙播種都得它。如果手裡有錢,誰捨得賣大黃牛啊?狠狠心,賣了它。戚芳很捨不得,淚眼婆娑地看著老爹去賣大黃牛。

連城訣1-3|狄雲的珍惜相對論

戚芳捨不得,狄雲就捨得嗎?金庸在書中沒有說狄雲在師父賣大黃牛時的心情。通過後來他的表現,可以反推出他當時肯定也很捨不得,但又沒辦法,因此很無奈。

因為平時穿不上新衣服,這次又是賣了大黃牛才置辦了三件新衣服,所以狄雲對這三件新衣服特別珍惜,因為他知道,那不僅僅是新衣服,更是老黃牛的命。

這種發自內心的珍惜感,使他有了後來的各種表現。呂通鬧壽場,害得戚長髮新衣髒汙。狄雲看到師父的新袍子被弄髒,要求來鬧場的呂通賠他們袍子。狄雲說:“我師父這件新袍子,花了三兩銀子縫的,咱們賣了大牯牛大黃,才縫了三套衣服,今兒第一次上身……,你快賠來!”

這些話在見慣場面的人看來,顯得特別幼稚,甚至有些愚蠢。為什麼呢?他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師父的新袍子是三兩銀子縫的,本身就是在公開告訴大家,他們師徒三人非常窮酸。而且又說是賣了大牯牛大黃才縫了三套衣服,今兒第一次上身,意味著他們一路走來的過程中,都沒有捨得穿新衣服,一直都是在穿舊衣服,可見他們多麼害怕新衣服被弄髒了,也由此更加表露出他們的鄉下人本色。

連城訣1-3|狄雲的珍惜相對論

他為什麼說出這樣暴露自己低位身價的話呢?傻嗎?從後來他的表現去看,他肯定不是真傻。那是什麼?

無獨有偶,他在與呂通打完以後,“一低頭,只見自己新衫的衣襟上點點滴滴的都是鮮血,不禁大急,道:‘糟糕,糟糕!我……我這件新衣也弄髒了。’”

後來萬門弟子在圍攻狄雲的過程中,刺破了狄雲的新衣服。書中這樣描述:“狄雲對這件新衣甚是寶愛,平白無端的給他刺破,再也忍耐不住,喝道:‘你刺破我衣服,要你賠’。”從中大家可以看出,狄雲對於他們的新衣服多麼上心。

可見,狄雲之所以有後來的諸多行動,說出了看似傻瓜的話,真正的原因是珍惜,是隻有高度珍惜內心才能產生的急迫感。

狄雲倍感珍惜的新縫的衣服,其他人珍不珍惜呢?這就得分人了。同樣窮的人家,肯定也會比較珍惜,因為這是他們的大黃牛。但是,在那些達官貴人或者鄉紳富豪的眼中,幾件新衣服又算個屁呢?

這就產生了狄雲的珍惜相對論。

連城訣1-3|狄雲的珍惜相對論

大家都知道,同樣的東西在不同人的眼中,會有不同的觀感。借用愛因斯坦的時間相對論的概念,稱之為珍惜相對論應該是合適的。

一般來說,我們會珍惜什麼樣的東西?首先要看你重視什麼。重視名譽的,會把名聲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守財奴則不會看中名聲,只要能獲得財物就好。世間人生百態莫測,不同的看重造成各異的珍惜。狄雲作為鄉下孩子,沒有那麼遠大的追求,能穿上新衣就特別高興,更特別珍惜,衣服被弄壞了,就要這個賠,要那個賠的。

其次,要看你得到這個東西所要付出的成本的大小。如果在得到你所看重的東西的過程中,你付出了極大的成本和努力,你可能就會倍加珍惜。如你想名垂青史,在幾乎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和家人的幸福之後才終於可以名垂青史,你就會特別珍惜這種名垂青史的機會。相對來說,你沒有怎麼特別用心地努力,就已經可以名垂青史了,你可能會比較不太珍惜。

狄云為什麼這麼寶貝他們的新衣服?就是因為新衣服來得太不容易了,是賣了大黃牛才置辦的。所以,獲得難度相當大,他就更加從心裡珍惜這個東西。

再次,要看你現在最缺少什麼。快要餓死的人,一塊紅薯皮他都會倍感珍惜。而同樣一塊紅薯皮,富人都不會拿來餵狗。一般來說,越缺少越珍惜。狄雲作為鄉村孩子,平時穿得破破爛爛,非常缺乏體面的新衣裳。正因為這種缺乏,所以狄雲心中對縫製的新衣服才倍感珍惜。

金庸在書中說道:“他是農家子弟,最是愛惜物力,眼見師父賣去心愛的大牯牛縫了三套新衣,第一次穿出來便讓人給糟蹋了,叫他如何不深感痛惜?他也不理呂通跟萬震山之間有什麼江湖過節,師父這件袍子總之是非賠不可。”從中可以看出,狄雲對於自己缺乏的新衣服是多麼地在意。

最後,如果珍惜的東西可能失去,就會在心中加倍激發憤怒。你特別想要這個東西,但是因為外力等原因,使你失去這個內心非常看重的東西,你會非常憤怒的。這是人之常情。狄雲看到師父的新衣服被玷汙,後來他自己的衣服又被刺破,內心積累出極大的憤怒,就要他們賠新衣服。

連城訣1-3|狄雲的珍惜相對論

狄雲特別珍惜新衣服的這種情感,卜垣等平時過慣豪華生活的萬門弟子是不可能知道的。你珍惜的,人家視若糞土。這就產生了以不對等珍惜為基本表現的珍惜位差。不對等珍惜的人之間,往往容易出現矛盾乃至對立。狄雲與卜垣等萬門弟子的衝突,表面上看是為了爭名,實際上是不同的珍惜價值觀之間的衝突。他們都無法理解對方,進而導致他們各自站在本位立場上必然發生衝撞。這個衝撞的過程中,狄雲處於弱勢地位,等待被卜垣等人宰割恐怕已經難以避免。

對狄雲來說,卜垣這些人根本不可能成為他的好朋友。要想得到好朋友,需要從那些與他有對等珍惜的人中去尋找。當然,因為每個人的個體修養各有差異,即使對方與你的階級地位截然不同,如果他能懂得你的心情和珍惜,就仍然可以成為你的朋友。不幸的是,這樣的可以跨越階級或者階層而能理解弱勢群體的珍惜的人,實在太少了。

金庸在第一章用大量筆墨描寫服飾內涵的人際差別,透過這樣的筆觸引出矛盾衝突,給故事增添了懸念,也進一步為後續的故事發展埋下了伏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狄雲的珍惜相對論所引發的衝突線索。

連城訣1-3|狄雲的珍惜相對論

【作者簡介】趙泰融,寫作愛好者。寫作目的:探索思想並努力用通俗方式介紹給讀者,希望對他們的思維有所啟發。寫作方向:學術、評論、小說和感悟。按照寫作方向,將逐漸撰寫“聞道”、“治國學”、“我讀金庸”、“思想家說”、“理論小說”和“社會奮鬥者”等系列文章。

如果您認為我們的公眾號文章對您有所幫助,想要深入探討思想,請加入公眾號讀者群,我們在這等待您的到來。

TAG: 狄雲珍惜衣服黃牛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