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僧訪友不遇,寫下一首經典唐詩,道出隱士的脫俗生活,令人嚮往

古代詩壇上有一群特殊的詩人,他們的身份是出家的僧人,卻又能寫詩賦詞,因此大家便將這些人稱為:詩僧。

唐代就曾有一位著名的詩僧,他便是皎然。在現今可查的資料中顯示,皎然的先祖是我國山水詩的創始人謝靈運,而他本人不僅精通佛法,還在詩歌創作上頗有一些成就,其筆下的詩,語言質樸,清新脫俗。因其喜愛茶道,又與茶聖陸羽多有往來。

而今天筆者要給大家解讀的正是皎然在一次尋訪好友陸羽不遇,寫下的一首經典唐詩。

詩僧訪友不遇,寫下一首經典唐詩,道出隱士的脫俗生活,令人嚮往

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這首詩的文字質樸自然,用尋訪好友不遇的全過程,道出了陸羽(陸羽,字鴻漸)脫俗的隱士生活,令人嚮往。

詩僧訪友不遇,寫下一首經典唐詩,道出隱士的脫俗生活,令人嚮往

開頭一句,“移家雖帶郭”是說,陸羽將家遷移到了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稱為“郭”,也就是外城。將家搬到了外城,其實正是隱士常見的心態,因為外城的環境相對而言會更加清淨一些。

那麼既然是外城,自然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因此是“野徑入桑麻”,蜿蜒的小路通向了種有桑麻的地方。真是曲徑通幽處,不妨試想,那是多麼幽靜、清閒的一個去處啊!難道還有比這裡更適合隱士生活的地方嗎?

詩僧訪友不遇,寫下一首經典唐詩,道出隱士的脫俗生活,令人嚮往

於是皎然順著小路,找到了好友陸羽的新居,而那裡又是一番什麼景象呢?

“近種籬邊菊”,籬笆的周圍都種上了菊花。因為歸隱田園的陶淵明愛菊花,所以“菊花”這個意象歷來都與隱士相關,這裡說到菊花,讓人很自然聯想到隱士與田園。

或許是因為剛喬遷了新居,又是剛種下不久的菊花(一般而言,當年種下的花兒很難在當年開花),所以是“秋來未著花”,時值秋天也沒有開出花。這二句寫得真實、自然。

至此,前四句寫好友的隱居之地的環境,道出了隱士生活的恬淡與清淨脫俗。

詩僧訪友不遇,寫下一首經典唐詩,道出隱士的脫俗生活,令人嚮往

接著,“扣門無犬吠”,皎然上前去敲一敲門,卻未曾聽到一聲犬吠。這一句說明好友陸羽應該是不在家,照應“不遇”二字,亦是點題之筆。而“犬”字,我想此處也應是象徵隱士生活的意象,與陶淵明的“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頗有幾分相同的韻味。

尋訪好友不遇,作者皎然卻並不想告辭而去,而是“欲去問西家”,權且向西邊的鄰居打聽一下陸羽的情況吧。

詩僧訪友不遇,寫下一首經典唐詩,道出隱士的脫俗生活,令人嚮往

“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可皎然卻從鄰人那裡得知:他到山中去了,往往都是在夕陽西下的時分才會歸來。這兩句讓人一下子感到特別親切,就好似是通俗的口語,很接地氣,鄰人喃喃而語的形象也彷彿展現在面前,而皎然也正是借鄰人之口,巧妙地道出了陸羽流連山水,不羈脫俗的隱士風采。

詩僧訪友不遇,寫下一首經典唐詩,道出隱士的脫俗生活,令人嚮往

詩僧皎然的這首唐詩,雖然主題是尋訪不遇,但其核心主旨卻是展現了隱士那種脫俗的生活,每次讀起來都是那麼令人嚮往。其實,面對生活中的壓力與負擔,我們每一個人又何嘗沒有過當隱士的夢想呢,但那也只是一個夢想而已,畢竟在現實中我們還要負重前行,擔負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那種逍遙的隱士生活也只能在詩詞作品中去體驗一番吧!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TAG: 皎然隱士陸羽不遇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