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瓷器乾隆轉心瓶為何如此珍貴

清代之御窯廠設督陶官與協理官二職。督陶官主要負責向上奏報、向下傳達、解交送京等事務,瓷器生產的具體事宜、御窯廠的日常管理則主要由協理官負責。然而,唐英則是督陶官中的別例。為深諳陶瓷之道,自雍正六年被派監督窯務始,唐英“杜門、謝交遊,聚精會神,苦心竭力,與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終對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深入領會,不再只能“唯諾於工匠意旨”,而可以親自參與瓷器的設計與製作,指揮工匠按其心意行事。故其任上,各式釉彩廣為創制,更有交泰、轉心等形制之新,其品類之豐、成品之精,成就了清代御窯瓷器燒造的巔峰。

皇家瓷器乾隆轉心瓶為何如此珍貴

乾隆八年,唐英於奏摺中寫道,

“又新擬得夾層玲瓏交泰等瓶,共九種,謹恭摺送京呈進。

”如今觀之,玲瓏交泰展現出難以想象的技術難度與創意。仔細揣摩聖意,結合瓷藝原理,自構思至完工,作為設計者與監督者的唐英想必經歷了眾多苦心勞形的日日夜夜。於結果,他依舊是忐忑的:“

其新擬各種系奴才愚昧之見,自行擬造,恐未合式,且工料不無過費,故未敢多造

”。乾隆皇帝顯然對此頗為欣喜,命“

留下其新式玲瓏巧工瓷器……嗣後按節進十數件,俱要成對。如不能成對,即將各樣燒造

”。次年,“

唐英燒造得上色錦上添花轉旋瓶、碗等十八件”持進。未見於康雍時期之轉心瓶,或即創制於此時。

乾隆對此新創瓷器深表讚賞,命將“

上色尊瓶碗十八件,並霽青頂大錦袱天球尊一件留下,其餘五千二百七十二件送往圓明園”

。轉旋瓶由內外多部分組合而成。各部分皆分別燒造,再套疊而成,每一部件尺寸需經過精心計算,反覆燒製,故對胎料把握、成形工藝等皆有極高的要求。燒造時的溫度火候控制也極為重要,一旦出現少許變形便會前功盡棄,成品率極低。套合處多有凹槽。為使卡榫不易脫落,凹槽時有黏膠。

據活計檔載,

乾隆十八年五月十二日曾命景德鎮“燒造鬥龍舟打筋斗人轉旋瓶一件”,而唐英燒成送到,已是乾隆十九年十一月初四日。可知做一件轉心瓶需費時十八個月,頗費工時。

皇家瓷器乾隆轉心瓶為何如此珍貴

此外,轉旋瓶對運輸亦有較高要求。乾隆二十二年,便有副催總五十因在運送途中,不小心將“

洋磁轉旋瓶三件”瓶身磕壞二處,被重責四十板,罰錢糧一年

。由此亦可知對轉旋瓶之重視。自設計、成造,至運輸,自唐英、協造官、催總、副催總,至每一道工序上的藝匠,歷時一年半載,方有今日我們所見之絕世佳作。存世的每一件轉心瓶皆可謂無價之寶。

TAG: 轉旋瓶燒造唐英轉心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