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林深時見鹿

來自:設計目錄    ID:shejimulu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藝|林深時見鹿

《鹿王本生圖》

在面對敦煌壁畫《鹿王本生圖》時,

忍不住驚歎,

即使圖案斑駁、顏色退卻,

也阻擋不了其中散發的瑰麗氣息,

仍能感受到形象的生動和色彩的豔絕。

彷彿在一瞬間,

就將人引到如夢似幻的仙境之中。

-

藝|林深時見鹿

黃沙漫天,大漠天地間盡是蒼涼。

聲聲駝鈴,萬里絲路飄搖著孤寂。

而隨著那隻鹿的輕盈一躍,

萬物便有了色彩和活力。

騰雲起霧間,

是身與靈浮於雲端的安逸忘我。

敦煌的靈魂,凝結於騰出壁畫的那隻鹿。

-

藝|林深時見鹿

壁畫中的九色鹿王,乃釋迦牟尼的前生。

他曾以如此美妙的姿態行走在世間,

傳播愛與希望。

而今,仍在時間的長河中,

記錄過去的《鹿王本生圖》,

還在牽引著人們的想象與嚮往。

-

藝|林深時見鹿

鹿,美的本體

鹿,是有別於其他聖靈的存在。

它是林中的精靈,是仙人的坐騎。

是人們對美好的嚮往。

-

藝|林深時見鹿

繁體的“麗”,形擬雄鹿的角,

鹿角的質感形狀,是美麗,是優雅。

古代“四靈”中的龍和麒麟,

都有似鹿角的這一特徵。

無論是鹿角,還是形體流暢的曲線,

抑或健美的四肢,

都是引人稱讚的物件。

-

藝|林深時見鹿

鹿曾被奉為神物

在神話中國是仙獸。

蒼鹿壽長千年,玄鹿壽長兩千年,

寓意著安康長壽。

“鹿”諧音為“祿”,

與“福、壽、喜”組成中國福文化,

象徵著俸祿裕足。

先秦,鹿又被賦予仁愛、知禮的儒性,

是君子的象徵。

-

藝|林深時見鹿

鹿,愛情的註腳

《詩經·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全篇雖有兩個“死”字,

卻為歌頌愛情的難得,記錄愛情的美好。

-

藝|林深時見鹿

麕指小獐,是鹿一類的獸。

以“

野有死麕

”起興,

實則是精心安排,寓有深意。

-

藝|林深時見鹿

鹿皮,是古時納徵之禮中重要一物。

納徵,古代結婚六禮中第四禮。

即,男家在納吉之禮後,將聘禮送給女家的禮節。

《白虎通》卷四《嫁娶》中有云:

“納徵玄鎮、束白、離皮,玄三法天,維二法地也。

陽奇陰偶,陰陽道之大也。離皮者,兩皮也。”

-

藝|林深時見鹿

古人的生活與鹿,不僅關係密切。

鹿皮,更是國與國之間政治之禮,

足顯其珍貴。

而將其作為納徵之禮,

也可見男方對女方的珍視。

-

藝|林深時見鹿

鹿鳴,實為“德音”。

《詩經·小雅·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宴飲賓客,奏樂相伴,為呼。

鹿以禮回之,呦呦名叫,是應。

全篇均由鹿鳴引出下文中“嘉賓”之事,

實則意為以絃歌納賢,稱頌德音。

-

藝|林深時見鹿

鹿,權利的象徵

《詩經·大雅·靈臺》:

“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古時,鹿為吉物

白鹿更是祥瑞,象徵國泰民安

帝王園林中自少不了鹿的身影

-

藝|林深時見鹿

“以鹿喻帝位”

從被供奉的神物演變為權利的象徵

“鹿死誰手”

鹿又為政治權力的代名詞

-

藝|林深時見鹿

自然的精靈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密林中隱約現出一隻鹿影

驚得人心頭一喜

鹿總是不急不緩

世間的一切皆盡收眼底

願你我都有這樣一份從容

-

藝|林深時見鹿

往日經典導讀

TAG: 鹿鳴嘉賓納徵野有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