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鎛’這個字錢幣的一種,知道是哪種錢幣嗎?知道價值幾何嗎?

殷商西周時期(約公元前13 世紀—前8 世紀), 在使用實物貨幣和金屬稱量貨幣的同時, 誕生了原始意義上的金屬鑄幣。到春秋中期以後, 周王畿和三晉地區在“錢”、“鎛”的基礎上終於誕生了完全意義上的鑄幣———“空首布”。

一從錢鎛到原始空首布

商代以後, 在黃河流域農業經濟發達的地區, 青銅製的農具“錢” 和“鎛” (bó), 因為家家戶戶都有用, 都離不開它, 所以被農耕區人們用來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 也可以說是取得了實物貨幣的職能。《詩經·周頌·臣工》曰:“命我眾人, 庤乃錢鎛”。《說文》的解釋是:“錢, 銚也。古田器”。銚即鍬, 與鏟同類。《廣雅·釋器》的解釋是:“鎛, 鋤也”。所以, 錢是向前推的鏟形農具, 鎛是向後拉的鋤形農具, “錢” 和“鎛” 在當時都是農具的一種名稱。中國人把貨幣稱為“錢”, 便是原於此;把春秋戰國時期的鏟形鑄幣稱為“布”, 也是原於此, 因為“布” 和“鎛” 諧音。

從農具“錢” 和“鎛” 到原始鑄幣的誕生, 從作為農具的實用價值, 到實物貨幣的兩重性, 再到金屬鑄幣作為貨幣的專一性, 經過逐步脫胎、演變, 使之最終適應於貨幣的流通和攜帶的需要。從殷商到春秋中期, 大約經歷了五百年的漫長曆程, 期間必定會經歷過多次大的改造、變革, 才能完成質的飛躍。其中又必定會包括兩方面的重要內容:

一是減重。從現在掌握的資料可以知道, 商周錢鎛經歷過逐步減重的過程, 在西周時期還出現了專門鑄造的“半鎛”。西周完整的錢鎛大約通長160、寬100mm 左右, 重約200g。而唐晉源收藏的一枚“半鎛” 通長90、寬55mm 左右, 重量為112g (出土于山西運城和河南交界的地區。圖1), 大致是“鎛” 重量的一半。

‘鎛’這個字錢幣的一種,知道是哪種錢幣嗎?知道價值幾何嗎?

“半鎛” 的出現, 顯然是因為貨幣實際使用的需要———減重。實測資料告訴我們:到西周後期原始空首布的通長一般為100mm 多、足寬為70mm 多, 重約110g (圖2), 這個重量正好和半鎛的重量大致相當,器形卻類似完整的錢鎛, 應該說這不是偶然的巧合。“半鎛” 的出現, 是原始鑄幣誕生和演變過程中的一次重大變革, 它的出現也成為後來貨幣分等制度的始作俑者, 效仿“半鎛”,時而推出一種新的半等制貨幣, 成為戰國時期貨幣減重的一個重要手段。貨幣減重不僅是先秦錢幣演變的一條主線, 也是秦漢貨幣制度變革的一項重要政策措施, 它一直延續到西漢武帝鑄行五銖錢為止, 貨幣的單位重量才最終確立為五銖, 約相當於今天的3。5g 左右。

‘鎛’這個字錢幣的一種,知道是哪種錢幣嗎?知道價值幾何嗎?

二是器形的改造。從農具“錢” 和“鎛” 到原始鑄幣的誕生, 器形也經歷了不斷演變的過程, 到西周晚期以後, 它們的錢體不僅較農具“錢”、“鎛” 輕薄得多, 而且原本用來插柄的“銎(qióng)” 的下端已經不再延伸到錢身的中部, 而是退縮到了錢身的上部;原來錢身中部隆起的脊稜, 已經變成了一道象徵性的豎文;錢面也開始出現了諸如“丄(上)”、“山”、“六” 等簡單的銘文。這種“原始空首布” 已經從實物貨幣脫變出來, 不再兼有農具的實用功能, 它們已經是專門鑄造的貨幣。錢幣器形的改變也是先秦錢幣演變的一個常制, 到秦始皇統一貨幣, 中國的古錢才最終定格為方孔圓錢的幣制, 而這種幣制作為中國古代流通貨幣的定製, 一直延用到清末、民國初年。

二空首布的三種型制

空首布由原始布改造演變而來。空首布是東周時期的青銅鑄幣, 主要流通於周王畿、晉、鄭、衛、宋地區, 空首布沒有大小分等的制度, 但有逐步減重的趨勢, 其中大型者鑄造時期相對靠前, 而形制較小者, 鑄造時期或應相對靠後。以平肩弧足空首布為例, 特大型者通長140~150、肩寬60~70、足寬70~80mm, 重50~80g, 平均重約60~70g (這個重量大約又相當於原始布的一半), 多無銘文, 銎部呈六邊稜形, 它們應是原始布向空首布演變的早期製作。小型者通長63~81、肩寬35~39、足寬37~43mm, 重約15g, 應該是空首布的晚期製作。

因鑄行區域不同, 空首布分有三種型制, 即: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聳肩尖足空首布, 茲分述如下。

1。 平肩弧足空首布春秋中期, 周王室首先開始鑄造平肩弧足空首布, 主要鑄行於周王畿地區。進入戰國以後, 周王室的權力逐步萎縮, 王畿地區逐步縮小, 空首布的貨幣職能也隨之衰退, 逐步由平首布取而代之。但空首布作為周王室權力的一種象徵, 卻一直陪伴周室走完了它全部的歷史過程。

平肩弧足空首布的主要特徵是:與原始布相比較而言, 布身更為輕薄;雖保留空首,但不再深入布身, 布首的下部和布身的頂部直接相連;銎部一般呈方形, 個別有稜形的;布身平肩弧襠, 正背均有三條平行的豎線, 以代表原始布中間凸起的筋和銎部兩側凸起的邊, 四周有廓;因鑄造上的原因, 布首範芯的支點會在銎部留有不規則的穿孔(圖3)。

‘鎛’這個字錢幣的一種,知道是哪種錢幣嗎?知道價值幾何嗎?

根據平肩弧足空首布布身的大小, 可分為特大、大、中、小等型, 但都只是相對而言,沒有明顯的界限。錢面多鑄有文字, 一般都是單字的, 現見有銘文的種類達200 餘種①, 分別為記數、天干地支、方位、名物等, 也有記吉語、族姓或地名的, 內容分散, 涉及的面很寬。其中, 記名物者或多與祭祀活動有關(圖4), 如從“卯”、“田”, 從“卯”、“貝”,從“卯”、“牛” 的組合字等等, 或許是指卯時祭祀用的供物。而從“雨” 者當與天氣有關;從“木”、從“禾” 者當與農作有關;從“戈” 者當與戰事有關;還有從“六牲” 的、從“皿” 的、從“ ”(雙手捧物狀) 的, 或許都會和祭祀活動有某種關係, 這些都是早期鑄幣處於原始狀態的一種反映。

‘鎛’這個字錢幣的一種,知道是哪種錢幣嗎?知道價值幾何嗎?

中型平肩空首布的銘文內容開始出現和貨幣、經貿活動有關的文字, 如“釿” 布的“釿” 字, 為貨幣單位(圖5);如“市南小化(貨)”、“市東小化(貨)”、“市西小化(貨)”、“市中小化(貨)” 一類的銘文又和市井商貿活動有關(圖6)。小型平肩空首布中, 則有“東周”、“安周”、“武”、“安臧” 等記地、記吉語的錢文(圖7)。

‘鎛’這個字錢幣的一種,知道是哪種錢幣嗎?知道價值幾何嗎?

‘鎛’這個字錢幣的一種,知道是哪種錢幣嗎?知道價值幾何嗎?

‘鎛’這個字錢幣的一種,知道是哪種錢幣嗎?知道價值幾何嗎?

從錢文內容的變化, 可見大、中、小型空首布的鑄期應該有先後的區別,總的趨勢是:逐步減重, 貨幣的理念逐步強化。大、中型者應該是春秋中、晚期的鑄幣;小型者或應是春秋末至戰國

的鑄幣。

2。 斜肩弧足空首布

斜肩弧足空首布鑄行於周王畿和晉的韓、魏地區。與平肩弧足空首布的區別在於:一是斜肩, 二是布身正、背面的兩側均鑄有兩條斜線(圖8)。可分為大、小兩等, 大型者一般通長78~88、肩寬43、足寬49mm 左右, 重約22~32g, 相當於中型平肩弧足空首布的重量。小型者一般通長72、肩寬37、足寬42mm左右, 重約16g, 和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的重量大致相仿。

‘鎛’這個字錢幣的一種,知道是哪種錢幣嗎?知道價值幾何嗎?

布面文字或為吉語, 或為地名, 有的也鑄明貨幣單位“釿”。其中“武” 字布最為常見, 說明鑄額較大, 應該是一種記吉語的錢。馬昂《貨幣文字考》卷四曰:“武者, 蓋取七德之義”。《左傳》宣公十二年曰:七德, “夫武, 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也有說“武” 字是記地名, 但地望待考。此外, 小型布中所見的錢文“武安”、“武採” 等,或許也都是吉語。“三川釿”、“盧氏” 等則比較少見, 應是記地名和貨幣單位。

斜肩弧足空首布的始鑄時間, 大型者約相當於大、中型平肩弧足空首布的後期, 屬春秋晚期;小型者應和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大致相當,屬春秋末戰國初。

3。 聳肩尖足空首布

聳肩尖足空首布也是春秋中期至戰國初期的青銅鑄幣, 開始鑄行的時間或略晚於平肩弧足空首布, 主要鑄行於黃河以北的晉(趙)、衛地區。其最明顯的特點是聳肩、尖足。這類布的形體大, 布身薄, 布首較長, 銎部呈上大下小的形狀(圖9)。仿照平肩弧足空首布, 亦可分為特大、大、中、小型幾種, 但也只是相對而言, 沒有明顯的界限。特大型者比較少見, 應是原始布向聳肩空首布演變的過渡型。其特點是:錢體碩大、肩微聳、銎寬大呈六邊稜形, 弧襠較深, 布身正背均有三條平行的豎線, 四周有廓, 通長140~160、肩寬65、足寬75mm 左右, 重約50g。多無銘文。大型者重約45g, 中型者重約30g, 小型者重約25g。此外, 在山西榆次曾發現過5 枚異型的聳肩尖足空首布, 器形和普通者有明顯區別, 銎長、身短、足短、襠淺, 應屬小形聳肩尖足空首布的範疇, 重約15g,所見者, 均無銘文。

‘鎛’這個字錢幣的一種,知道是哪種錢幣嗎?知道價值幾何嗎?

聳肩尖足空首布的錢銘約有30 多種, 多為單字, 二字以上者少見;錢文有記數、記干支、記地等;錢文最多者見有五個字的, 但前三字不可釋讀, 僅識後兩字為“黃釿”。小型布中則見有“玄(么) 金” 等幾種銘文。

綜觀三種空首布的銘文, 可以得到這樣的認識:實物貨幣的雙重屬性, 直接影響到早期的鑄幣, 尤其在周王室的鑄幣上有明顯的表現。周王室鑄幣上的銘文有很多是與祭祀活動有關的, 祭祀無疑是周王室最重要的禮儀活動, 也是周王室權力地位的崇高象徵, 因此鑄有和祭祀相關銘文的布幣或許都曾經兼備祭祀用品的職能。此外, 在空首布中鑄吉語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這或許承繼於“厭勝” 的習俗, 因此它們也兼有厭勝錢的某種職能, 自然應該是後來吉語錢的先河。這樣身兼兩職的情況, 在周王室以外, 後來鑄造的錢幣上相對會淡薄一些, 所以在聳肩尖足空首布的銘文中, 這種現象就比較少見。而在後期的鑄幣中, 錢幣的兩重性逐步剝離開來, 從而有了正用品(指正式發行的貨幣) 和非正用品(指貨幣文化的衍生物) 的區分。

註釋:

① 參見戴志強、戴越:《古錢文字》, 文物出版社, 2014 年。

(本文刊於《中國錢幣》2014年1期)

TAG: 空首布弧足平肩鑄幣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