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筆”“七墨”之內美文圖 成燕君

“五筆”“七墨”之內美/文圖 成燕君

“五筆”“七墨”之內美文圖 成燕君

“五筆”“七墨”之內美文圖 成燕君

眾所周知,“平、留、圓、重、變”五種筆性,是賓虹先生對中國畫筆法“內美”的畢生體悟。然而,“五筆”並非指五種用筆,而是指一筆之中應包含的五種筆性。

這五種筆性及其所雖源於哲學思想,已有很多論述。我所見到的“五筆”內美之側重,在於“五筆”呈現的精神氣象。“五筆”雖本是法則,但又是感覺,不可執實,又非不可把握,看似運筆,實是個人修養,學識境界,人生閱歷達到匪夷所思的境界。可以說,對“五筆”的鑑賞,是最終本質鑑賞,超越圖式、色彩、佈局、意境等等。“五筆”之說,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內涵的價值判斷,蘊含哲學、心理學、品德,甚至生理的判斷。從而達到點、線勾勒,皆是境界的境界。更有突出的是,從賓虹先生畫中,時常可看到一些看似相關,實又很獨立的線條,或用筆,在一幅畫中形成一種“絕唱”。

“五筆”“七墨”之內美文圖 成燕君

“五筆”“七墨”之內美文圖 成燕君

對於賓虹先生總結的“七墨”,即:濃、淡、破、潑、漬、焦、宿。看似屬於“技”“術”的範疇,但當他昇華到一定程度,就是一個“道”的問題。

明清以來,以“白乾淡”稱為正墨,把“黑溼濃”稱為副墨,即清代布顏圖的“墨分六彩”之說。而賓虹先生將“君臣”互換,即“黑”指焦墨、宿墨。“溼”指漬墨、破墨、潑墨,而濃墨自然是“正墨”。可見賓虹先生將自己的“七墨”中的六墨上升為正墨。並認為,“宋元名跡,筆酣墨飽,興會淋漓”,“好山幽絕處,全借墨華濃”。

“五筆”“七墨”之內美文圖 成燕君

“五筆”“七墨”之內美文圖 成燕君

然而,對“黑溼濃”的筆性,也如同對“五筆”的筆性一樣,要求很高,否則,僅憑“黑溼濃”顯然也成畫,但在美感上就是有天壤之別。所謂墨性,就是“七墨”內美的表現。即,濃墨要黑而深沉,還要亮;淡墨要平淡天真,出沒掩映;破墨要濃破淡,方顯層次鮮活,氣象變換;積墨由淡漸濃,虛實爽朗,墨中有墨;潑墨應手隨意,但要見筆氣;焦墨貴潤,幹而不燥,乾裂秋風,潤含春雨;宿墨要清華,要有墨暈,以“暈”代筆,是更高層次。

以上所講,僅是一般作畫而言。黑密厚重,渾厚華滋,也是積墨、積線、積氣。這還不夠,還要有墨的漬感覺,筆跡墨痕,墨華鮮美,躍然紙上,最後呈現一派化境、化機,這才是積墨的最高內美。

“五筆”“七墨”之內美文圖 成燕君

“五筆”“七墨”之內美文圖 成燕君

藝術簡介

成燕君,號弘賓,四川瀘州人。自幼受家學影響酷愛書畫,一直筆耕不輟。在大學教書期間曾在國內期刊發表過書畫作品、詩詞和長篇小說。後師承著名書畫家陳仕彬先生,專攻書畫。2017年在全國海選中,進入“華夏好丹青”學習。現為北京豐臺區美協理事。2020年《中國書畫》雜誌社出版個人畫集。現居四川瀘州,專業從事書畫創作。

TAG: 五筆筆性七墨賓虹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