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杜荀鶴《山中寡婦》,亂離人不及太平犬,何其不幸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徵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

——唐代: 杜荀鶴《時世行山中寡婦》

讀一首詩杜荀鶴《山中寡婦》,亂離人不及太平犬,何其不幸

此詩是紀實,詩人在山中遇到艱難生存的寡婦,心生憐憫,進而痛恨時世之殘酷混亂。山中寡婦遭受了亂世最大的苦難,丈夫因戰亂而死,自己無所依靠,為避戰亂,流離失所,躲到深山,靠野菜充飢。然而更殘酷的是,在深山已經一無所有,也躲不掉被強徵賦稅。山中寡婦的生存狀況,還不如野獸。孤獨淒涼,遭受苦難,掙扎著生存,沒有一絲希望。見了,教人不能無動於衷,不能無惻隱之心,然後又幫不到她什麼,也無力改變社會現狀,直讓人心生絕望。

讀一首詩杜荀鶴《山中寡婦》,亂離人不及太平犬,何其不幸

山中寡婦是當時遭受戰亂之苦的民眾代表,遭受苦難的不止是她一個,而是有千千萬萬人。戰亂不斷,人民流離失所,遭遇良艱,統治者猶橫徵暴斂,使得民不聊生。時世如此,怨尤感嘆,而無可奈何。也許只能怪生活在那樣動亂的一個時代裡,造成人民痛苦的根源,早已因長久的戰亂局面而無法說得清。杜荀鶴把山中寡婦所遭受苦難的情形,以仁人的眼光不加掩飾地刻畫出來。一個遭受苦難的山中寡婦的形象,躍然紙上,知道了她的種種悲慘遭遇,她生存的痛苦之狀。讓人去同情她,去痛恨戰亂的時代,痛恨橫徵暴斂的統治者。

讀一首詩杜荀鶴《山中寡婦》,亂離人不及太平犬,何其不幸

後世,許多人認為這首詩,雖然說得切合實際,但是太過粗淺直白,都說盡了,毫無含蓄,不是詩家的完美做法。詩是有感情的文字,當時詩人看到山中寡婦的悲慘情形,心中抑制不住酸楚,哀其艱難,為之動容。一面憐憫她,一面憤恨時世。有感而發,不能自禁,勢必要把心中之情說盡方休。混亂的時代,天下無主。不知說與誰,也不知訴向誰,只能道出所看到的現實情況。

TAG: 寡婦山中戰亂遭受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