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只有兩句,而且作者失傳,一個原因,讓它流傳千古

誠實守信,重情重義,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美德。孔子號召“言必信,行必果”,魯國尾生與情人約於橋下,情人未來而洪水先至,他寧願抱住橋柱被淹死也不肯離去;商鞅在城南門立大木,出告示說凡是能移此木到城北門者,可得五十金,一人移去,果得重賞;東漢正規化與張劭相約兩年後某日千里相訪,至期,張劭設雞黍以待,正規化果然如約來到。這些信守承諾的故事千古流傳。李白說“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一旦作出承諾,就要把它看得比泰山還重。除了這些流傳千古的故事,先秦時代的一首詩,同樣讚美了一個信守承諾的行為。

這首詩只有兩句,而且作者失傳,一個原因,讓它流傳千古

徐人歌

先秦 無名氏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這首詩大意是:延陵季子呀不忘老朋友,解下寶劍呀掛在墓前樹梢頭。

《徐人歌》是一首先秦古歌。這首古歌讚美恪守信義的精神,鼓勵人要講信用。這首詩內容很簡短,但背後的故事卻十分動人:春秋時期的吳國,鍛制寶劍的技藝非常精良,各種寶劍名聲遠揚。人們都以能有一把吳國的劍而滿足。吳國太子季札,人稱“延陵季子 ”。一次 ,他出使晉國,途中路過徐國,便去拜見徐國國君。拜見期間,徐君的眼光被季札腰間的寶劍所吸引,雖是一剎那間的事,可季札還是感覺到了,他想:既然徐君如此喜愛這把寶劍,我何不送給他呢!但他還要出使晉國,身上無劍又不合適,所以,他決定從晉國回來時再把寶劍獻給徐君。

這首詩只有兩句,而且作者失傳,一個原因,讓它流傳千古

過了幾天,季札從晉國返回,又經過徐國。卻見到徐國上下素衣白幡,一派治喪景象。原來徐君突然暴斃。“我有心向徐君表示敬仰,不料永遠失去了機會啊!”季札自語道。隨從說:“既然徐君不在,贈劍之事也就作罷吧?”季札擺擺手:“不行,此事不做,我心裡總會不安的。”於是他來到墓地,解下那把價值千金的寶劍,掛在了徐君墓地上,以寄託自己的懷念。徐國人稱許季子的行為,便編了這首歌來讚美他。可知這是一首歌頌守信用、重情誼的歌。

這首詩只有兩句,而且作者失傳,一個原因,讓它流傳千古

詩歌中的“延陵季子”,即季札,春秋時吳國貴族,吳王壽夢的幼子,以有遠見著稱。首句中的“故”,即故舊、老朋友,此處指徐君,因為已有初交,所以這樣稱他。全篇共兩句,寫季札最為動人的美德——不忘故交,即使是在徐君去世以後,仍然毫不猶豫地將當初心中默許贈劍之事付諸行動,解下十分寶貴的佩劍,用帶子把它掛到了徐君墳墓前的樹上。

這首詩只有兩句,而且作者失傳,一個原因,讓它流傳千古

季札掛劍的故事,是古代眾多守信用又重情誼的動人故事之一。但它又與其他故事不同,因為它是發生在生者與亡者之間,又因為詩歌採用的是極為簡潔生動的口語且又深情流注,因而留給人的印象似乎更加深刻,也更加真摯感人。所以,這首詩給人極大的震撼力,它所傳達的情感更感人,它所體現的精神更偉大。這就是這首隻有兩句的詩歌能夠千古流傳的原因。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絡刪除。

TAG: 徐君季子季札寶劍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