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七朝都會”汴梁城

汴梁城是豫劇的具體出生地。這裡豐厚的文化資源以及廣大民眾喜愛藝術、喜愛戲曲的傳統孕育了豫劇。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北宋的開封

汴梁也就是今天的開封,開封簡稱汴,有汴州、汴京、東京等稱謂。戰國的衛,五代的梁、晉、漢、周,北宋、金都建都於此,又有“七朝都會”之稱。北宋在此建都時間最長,共168年。當時的東京,貨物集南北,人口逾百萬,比“漢唐京邑,民富十倍”。城內店鋪林立,束縛城市發展的“坊市制”被廢除,夜市興起。物質生活的豐富,使人們的娛樂需求增強,“花光滿路,何限春遊;蕭鼓喧空,幾家夜宴”(《東京夢華錄·序》)。勾欄瓦舍,應運而生,遍佈全城。有的勾欄棚,可容納數千人。看客們不避風雨寒暑,絡繹不絕。這為市民藝術、通俗藝術、集體觀賞的藝術得以興起、繁盛提供了極好環境。說唱相間的演唱形式“諸宮調”在這樣的環境出現。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開封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開封宋詞樂舞

諸宮調是北宋時期山西澤州人孔三傳在河南汴梁首創,它將唐宋以來的民間說唱大麴、詞調、纏令、纏達、唱賺等,按聲律高低歸入不同宮調,用以說唱故事。早期諸宮調的演唱是用鼓、板、笛伴奏的,有說有唱,以唱為主。由於是組成套曲連續演唱,可連續使用一二百套曲子,便於說唱長篇故事,寫情狀物,刻畫人物,超越了以往的所有說唱形式。“諸宮調”在汴梁的演出很受聽眾歡迎,極大地影響了戲曲、曲藝音樂的發展。同時,可以連演七八天的《目蓮救母》雜劇,每逢中元節便在這裡搬上舞臺演出。深受人們喜愛的丁都賽等一批戲曲演員也從這裡湧現。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北宋澤州人孔三傳首創諸宮調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河南偃師出土的“丁都賽”戲曲雕磚

南宋到元代,汴梁戰亂頻繁,我們看不到關於這裡戲曲活動和其他藝術演出的記載。到了明代,河南的經濟恢復之後,開封喜愛戲曲和多種文藝活動的民風很快就得到了恢復。以開封為封地的周憲王朱有燉dùn,喜愛戲曲活動,府中養有伶人,本身就是一位素養很高的雜劇作家,其作品在開封十分流行。李夢陽《汴中元節絕句》:“中山儒子依新裝,趙女燕姬總擅場,齊唱憲王新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說的就是朱有燉創作的雜劇在開封的演出情況。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豫劇鄉村演出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豫劇鄉村演出

開封民間的戲曲演出十分興盛。《如夢錄》記載,開封城內“各廟會場,搭臺演戲,建醮jiào(道士設法壇做法事)、修齋,大街小巷,按時不斷。”“至迎春日,莊農、毛女、百二十行,扮作各色雜劇。”每到元宵節,開封諸王府和地方豪紳俱放花燈,還有“大梨園七八十班,小吹打二三十班”進行演出。另外,開封的說唱藝術,自宋代以來,只要社會條件許可,便會十分紅火。相國寺就是各色民間說唱及其他藝術的活動中心。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豫劇音樂創作人才培養 開封大相國寺考察採風

明代末年,開封流行的時曲小調,曾令一些文人讚歎不已。“李崆峒(kōng tóng)先生自慶陽徙居汴梁,聞之,以為可繼國風。之後,何大復繼至,亦酷愛之。”這些時曲小令,在街市上,隨處可聞。到了清代,在豫劇產生之前,開封已有不少劇種流行,崑曲、鑼戲、卷戲、隴西梆子腔、嗨子戲、大笛嗡、小嗩吶、朗頭腔等。然而,原來的時曲小令仍然在民間傳唱,豫劇中就保留了許多時曲小令的名稱。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開封古廟會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廟會戲曲演出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廟會戲曲演出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廟會戲曲演出現場觀眾

開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歷來是戲曲活動的良好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產生新的藝術樣式。而新的藝術樣式一旦在這裡產生,它便可以獲得充分的營養,茁壯成長。

“七朝都會”汴梁城,“河南梆子”豫劇出生地,民眾都喜愛的藝術

豫劇生於民間,長於民間,屬於鄉土氣息濃厚的藝術,具有濃重的草根氣息。因此,豫劇具備接地氣這一特點。而接地氣也讓豫劇擁有了悠久的生命力,堪稱雅俗共賞。豫劇所擁有的觀眾眾多,很多豫劇唱段都膾炙人口,雅俗共賞,這些豫劇藝術感染了一輩又一輩的人!

TAG: 豫劇開封戲曲演出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