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丁公遺址坐落在山東泰沂山系的北側山前平原地帶,隸屬於鄒平縣苑城鄉丁公村東。丁公遺址文化堆積十分豐富,包含有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以及商代、漢代等五個時期的遺存,其中以龍山文化遺存最為豐富。

一、遺址基本資訊

位於長山鎮境內的丁公村的丁公遺址,是2001年國家公佈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典型的龍山文化遺址。總面積約27萬平方米。1985~1993年,山東大學考古專業先後對丁公遺址進行了6次發掘,並在1991年第四次發掘中,發現了一座儲存較好的丁公文化城址。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丁公文化城址

城址略呈方形,面積10萬餘平方米。遺址內發現城牆、壕溝、房屋遺址、墓葬、陶窯、水井、排水洞等遺址,出土包括精美蛋殼黑陶高柄杯在內的各類石、骨、蚌、銅、陶文物標本眾多。丁公城址的發現被評為1991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房屋基址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灰坑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陶鬹

在丁公城址還出土發現了震驚世界的刻字陶文。文字陶片為泥質磨光灰陶,是直壁大平底盆的底部殘片。陶片現有文字5行11字,筆畫流暢,多為連筆,排列較規則,刻寫有一定章法,已脫離刻劃符號和文字畫階段。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刻字陶文

據考證,丁公陶文的大致年代應為龍山文化晚期偏早,其絕對年代在距今4100~4200年之間。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曾斷言:“由於這個發現,一下子就把我國文字出現的時間,往前推了八九百年。”丁公陶文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文字,對研究中國古文字的產生與發展、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重大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二、發掘經過

1985年秋,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對該遺址進行了試掘。

1987年秋,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對該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1987年發掘場景

1989年秋,丁公工作站在苑城建成,時稱考古樓。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考古樓

1989年秋,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對該遺址進行了第三次發掘。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1989年發掘場景

1991年秋至1992年春,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教師帶領1988級本科生對該遺址進行了第四、五次發掘。發現了龍山文化時期的城牆與壕溝遺蹟,以及一件刻有多個文字的龍山文化陶片。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第四次發掘場景

1992年春天解剖城牆的探溝。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解剖溝

1992年春,張學海、佟佩華等來工地。

1992年,丁公遺址的龍山文化城址被評為“1991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1991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993年1月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對丁公龍山文化陶文以加題頭新聞的方式進行報導。

1993年春,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對該遺址進行了第六次發掘。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1993年發掘全景圖

1996年,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對該遺址進行了第七次發掘。

2006年,丁公遺址被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為配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專案《丁公遺址發掘報告》的編寫,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對該遺址進行了第八次發掘。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第八次發掘

三、考古發掘小知識

探方:把發掘區劃分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為單位,分工發掘,這些正方格叫“探方”。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探方

文化層:古代遺址中,由於古代人類活動而留下來的痕跡、遺物和有機物所形成的堆積層。每一層代表一定的時期。考古工作即是從地層上正確劃出上下文化層的疊壓關係。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文化層

遺蹟:指古代人類活動所遺留下來的形體較大或固定不可移動的文化遺存。如古代的房屋、墓葬、村落、手工業作坊、礦坑、道路、溝渠等。

遺物:與古代人類活動有關,或者是能夠反映人類活動的自然物,這些東西形體較小而且可以移動。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手鏟

昨日重現——丁公遺址的發現歷程

洛陽鏟

考古發掘工具:手鏟、洛陽鏟、皮捲尺、記錄紙筆、封口塑膠袋、毛刷、小卷尺、指北針、照相機等。

TAG: 丁公發掘遺址考古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