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王陽明:立志是為學的基礎和前提,責善是最重要的

【薦讀】王陽明:立志是為學的基礎和前提,責善是最重要的

1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陽明因上書救戴銑等人,得罪了宦官劉瑾,受其迫害,第二年被貶謫到貴州龍場驛任驛丞,完成了“龍場悟道”。他每天講學不輟,並書《教條示龍場諸生》以為訓示。

諸生,明代指考取秀才入學的生員。在教條中,王陽明從“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四個方面為諸生立下準則,其中“立志”是最重要的一項。王陽明認為,立志是為學的基礎和前提,“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意思是,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沒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即使像各種工匠的技藝,也沒有不是靠志向才學成的。

王陽明還從反面設喻道:“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盪奔逸,終亦何所底乎?”志向沒有立定,就像沒有舵的船,沒有嚼子的馬,隨水漂流,任意賓士,最後到哪裡才算了結呢?從而高度強調了“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權德輿的《放歌行》。權德輿(759年—818年), 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人,後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唐朝文學家、宰相,代表作有《玉臺體》《權載之文集》。

青春有著最充沛的精力和最強健的體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和奮鬥。一個年輕人如果既不學習也不奮鬥,就等於他把大好的青春年華白白地浪費掉了,最後一事無成。那麼他到老年的時候也一定會後悔,可是也只能是追悔莫及了。

時間珍貴,必須要提醒自己時刻珍惜美好年華,抓緊時間學習各項知識和技能,練就過硬本領,實現人生理想。只有這樣,當他回顧人生的時候,才會既不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才能真正說無悔。

【薦讀】王陽明:立志是為學的基礎和前提,責善是最重要的

3

事輟者無功,耕怠者無獲

此句出自漢代桓寬的《鹽鐵論·擊之》。意思是說做事半途而廢的人不會成功,種地偷懶的人沒有收穫。

《詩經·大雅·蕩》裡有句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意思是說事情往往都有開頭,卻很少能有終結,告誡人們做事要善始善終。世上無論大事小事,最怕的是懈怠。《孟子·盡心上》:“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做事好比掘井一樣,掘到六七丈深還未見水,如果這個時候停下來,那就只能掘得一口廢井。要想掘出水來,就得繼續深挖不止。

南宋理學家陸九淵也說:“懈怠縱馳,人之通患。”解決懈怠的方法沒有別的,只有一條,那就是曾子所說的“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只有做到心胸寬廣,意志堅強,毅力有恆,才能真正有所成。

4

百尺竿頭立不難,一勤天下無難事

此句出自清代錢德蒼的《解人頤·勤懶歌》。《勤懶歌》,旨在對古代的“四民”——士、農、工、商勸勤戒懶。結語“百尺竿頭立不難,一勤天下無難事”,意思是,只要勤奮,天下就沒有難做的事情,即使百尺竿頭也能昂然挺立。“百尺竿頭”,佛教比喻道行修養的極高境界,也作“百丈竿頭”。

勤乃立身謀事之本。南宋學者陳耆卿《嘉定赤城志》有載,“古有四民,曰士、曰農、曰工、曰商。士勤於學業,則可以取俸祿。農勤于田畝,則可以聚稼穡。工勤於技巧,則可以易衣食。商勤於貿易,則可以積財貨。”在古代社會,讀書人勤於學習,可以求得功名爵祿;農民勤於耕種,就會收穫糧食;手工業者諳熟技藝,就可以換取衣食;商人勤於貿易,就可以積累財貨。這再次表明,無論從事何種行業,身居何種職位,都離不開勤奮與努力的優良品行。

曾國藩曾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以勤治惰,以勤治庸,無論是修身自律,還是為人處世,一勤則天下無難事。

【薦讀】王陽明:立志是為學的基礎和前提,責善是最重要的

5

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

此句出自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全詩為“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利旁有倚刀,貪人還自賊。”

詩的前兩句採用比興手法,意思是,再甘甜的瓜,其所連線的瓜蒂都是苦的;再美味的棗子,都長在帶刺的荊棘上。後兩句意思是說“利”字旁邊是一把刀,貪婪的人最終會受到懲罰。告誡人們做人不要太貪心,好與壞、利與害其實是相輔相生的。

“甘瓜苦蒂”後來成了一個成語,但其最早出處應為墨子。唐代馬總《意林》引《墨子》佚文道:“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用甜瓜之蒂味苦,說明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6

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

“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出自小說《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在小說開頭,作者馮夢龍以春秋時期的管仲和鮑叔牙作比,稱他們為古今“交情至厚”的典範,並對“相知”進行了如下闡述:施惠於人、德義相交的,叫做知己;肝膽相照、心心相印的,叫做知心;志同道合、意氣相投的,叫做知音。知己、知心、知音,名稱雖然不同,總之說的都是朋友相知。

古人非常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往,知音故事褒揚的正是朋友間的信義和友情。當俞伯牙彈琴其意在高山流水時,只有鍾子期“道著了伯牙的心事”,故而鍾子期死後,俞伯牙因知音難覓而斷絃摔琴,終身不再鼓琴。知己、知心、知音,這樣的友誼來自彼此心靈深處的理解與默契,建立在互相瞭解和充分信任的基礎上。

【薦讀】王陽明:立志是為學的基礎和前提,責善是最重要的

7

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

此句典出司馬遷《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意思是說聽力好的人能在無聲時聽出動靜,視力好的人能在未成形前看出徵兆,所以最智慧、最有道德的聖人做事總是萬無一失。

這句話其實我們防範未知風險,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才能增強對矛盾風險挑戰的預判和準備。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提高預見能力,才能做到心中有數、胸中有譜,才能在實際工作中知關節,得要領,抓關鍵,最終有效落實。

8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此句出自劉向《說苑·談叢》。《說苑》是西漢大儒劉向編撰的一部歷史人物故事集,共20卷。其第16卷《談叢》,內容為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集中反映了劉向的政治理想與治國方略。

在《談叢》中,劉向提出:“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意思是,世間萬物只要保住根本就能生長,人間百事只要符合道義就能成功。並稱:“道之所在,天下歸之;德之所在,天下貴之;仁之所在,天下愛之;義之所在,天下畏之。”認為倘能謹守道、德、仁、義,就會產生極強的感召力和向心力。

【薦讀】王陽明:立志是為學的基礎和前提,責善是最重要的

9

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

此句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思是說做事從容那麼就值得回味,做人從容就會活的長壽。

洪應明有聯雲:“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為人做事要不急不慢、不躁不亂、不慌不忙、井然有序。面對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要不慍不怒、不驚不懼、不暴不棄。雖遭挫折而不沮喪,雖成功而不狂喜,面對讚譽詆譭,順境逆境,泰然處之,這是一種大境界。

10

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

此句摘自程頤《二程遺書·伊川先生語》。程頤,洛陽伊川人,世稱伊川先生,與其胞兄程顥共創“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世稱“二程”。

關於“學”與“思”的關係,程頤認為:“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意思是說正確的學習方法,必須以思考為根本。思考了就能得到真知,不思考就得不到真知。進而他又指出:“不深思則不能造於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不深思就不能掌握道理;不經過深思而得到的知識,即令一時得到了,也容易失掉。此句亦見於《曾國藩家書》,故常被誤認為是曾國藩的經典語句。

“二程”為何將“思”放到如此突出重要的位置?程頤答道:“思所以睿,睿所以聖也。”“思”是達到睿智、聖明的必由之路。

◎本文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此句天下勤於意思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