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老子》是《論語》《老子》,《于丹心得》是什麼?

書友問:

從國學大師到被轟下臺,55歲無人問津的于丹,到底做錯了什麼?

答:

“于丹是一位被市場經濟耽誤的文化人。”我覺得易中天的這個評價很到位。

事實上,于丹講的《論語》和《老子》,起初的社會反應是不錯的,應該說大受歡迎。

2006年央視“于丹《論語》心得”結束之後,《于丹心得》書籍出版。之後,這本書還獲得了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頒發的版權金獎。

于丹:《論語》《老子》是《論語》《老子》,《于丹心得》是什麼?

1⃣️我們看一組資料

《于丹心得》國內銷量達600餘萬冊,另被譯為30餘種文字在各國發行,短期內國外銷量近40萬冊。“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于丹以106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富豪榜第2位。

于丹從央視走紅之後,先後在我國內地、港臺地區,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諸多國家和地區進行千餘場傳統文化講座,得到廣泛的好評,並掀起了海內外民眾學習經典的熱潮。

從圖書的銷量和全球講座能夠看出,這時的于丹是大受歡迎的,至於之後怎麼無人問津了,我覺得易中天的評價很到位——于丹是一位被市場經濟耽誤的文化人。

于丹:《論語》《老子》是《論語》《老子》,《于丹心得》是什麼?

出書有版權費,講座有講座費,這些讓原本普通的大學教授于丹,搖身變成了富豪。

坦白講,掙錢是沒有錯的,利用自己的熱度掙錢也沒有錯,錯在了不該利用人們對傳統經典的尊敬——將傳統經典作為掙錢的工具。

如果於丹是個商人,絕對是個優秀的企業家,但她不是。

她是一個文化人、一個大學教授,文化人的本職是傳承文化,教授的本職是授業解惑,可她卻依此牟利,這無疑背離了一個高階知識分子的初衷。

于丹:《論語》《老子》是《論語》《老子》,《于丹心得》是什麼?

2⃣️于丹講的《論語》有沒有人質疑過

有。當年不少學者就說,于丹所講的很多地方背離原著本意,很多都是個人杜撰。但,那時的讀者和觀眾並不在意,只覺得“嗯,于丹講的好,講的秒,講的呱呱叫”。

後來為啥接連被轟下臺?還是名利,當然學者的質疑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利用傳統經典作為掙錢的工具本來就讓人煩,況且講的又不對,被轟下臺就在情理之中了。

于丹:《論語》《老子》是《論語》《老子》,《于丹心得》是什麼?

出書有版權費,講座有講座費,如果當時能夠及時剎住車,本著錢夠花就行的態度,我想于丹現在的受歡迎程度不亞於易中天、錢文忠、王立群等人。

人人都明白“見好就收”的道理,可惜慾望這個玩意是無止境的——我也想收,可欲望不允許啊!錢當然是越多越好,名當然是越大越好。對於于丹,只能說有些遺憾吧。

雖然如此,但于丹還是比大多數人過的安逸。

我的回答大家以為如何,同意我的觀點嗎?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討論啊!

圖:網路

文:王呈祥

TAG: 于丹講座易中天轟下臺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