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

學海遺珍

· 第六十期 -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四)

文 /

胡德生

魏晉至隋唐五代時期,屏風的使用較前代更加普遍。不但居室陳設屏風,就連日常使用的茵席、床榻等邊側都附設小型屏風。

這類屏風通常為三扇,還有多至十扇至十二扇的。屏框間用鈕連線,人坐席上,將屏風開啟,放在身後,兩側向前合攏至一定角度,屏風自然直立。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南越王墓出土屏風復原圖

《南史·王遠如傳》:“屏風屈曲從俗,梁蕭子云上飛白書屏風十二牒。”

摺疊屏風的特點主要在於輕巧靈便。

這在敦煌初唐壁畫中的335窟北壁維摩詰經變圖、盛唐103窟、中唐159窟、晚唐138窟、五代61窟和98窟的維摩詰經變中都有描繪。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敦煌61窟維摩詰經變圖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敦煌103窟 盛唐 維摩詰經變圖

這類屏風形體不大,多數都是配合床榻組合使用。

在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的木板漆畫上描繪的兩件床榻最能說明問題,兩件床榻大體相同,而一件有屏風,另一件卻沒有屏風。說明屏風與床榻不是一件東西。而屏風的尺寸卻與床榻的尺寸相同。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司馬金龍墓漆屏風》 北魏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司馬金龍墓漆

屏風》床榻上的圍屏

反映這種情況的繪畫有東晉顧愷之《列女傳圖》,從中可以看到當時使用屏風的情景。圖中屏風為三扇,描繪通景山水。

這種三扇屏風,無須另安底座,只須開啟一扇,便可直立。這時的屏風,除起陳設作用外,更主要的還是起遮蔽擋風作用。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東晉顧愷之《列女傳圖》

直觀反映屏風使用情況的還有敦煌23窟盛唐法華經變觀音普門品,圖中有二人坐於床沿,床後及右側圍護著屏風;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敦煌23窟盛唐法華經變觀音普門品

五代第98窟東壁北側維摩詰經變方便品中的床榻和屏風,與23窟屏風幾乎是一樣的。98窟屏風還明顯看出是直接立在地上的。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敦煌98窟 五代 維摩詰經變方便品

從這兩幅畫面看,裝飾較為簡陋,應是反映的平民生活。因此又進一步證明屏風在唐五代時期普通士民中的使用情況。

隋唐五代時期盛行書畫屏風,史書及當時的給畫中屢有記載。

《新唐書·魏徵傳》中有:“帝以旗上疏列為屏障。”

《新唐書·李絳傳》記:“李絳元和二年為學士,憲宗命與崔群、錢徽、韋弘景、白居易等,搜次君臣成敗五十種,為連屏。”“舊紀元和四年,御製君臣事紀十四篇,書於六扇屏風。”

還有的屏風雙面有圖,可以隨意陳設。單面就不然,只能靠牆陳設。這種連屏還不受數量限制,可以根據需要隨意增加。

明 黃花梨福祿壽十二扇五抹大屏風

宋陶轂在《清異錄》中說,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孟知祥做畫屏七十扇,用活動鈕連線起來,隨意施展,晚年常用為寢所,喻為屏宮。

在445窟北壁盛唐壁畫彌勒下生經變中剃度部分,描繪一群女子出家前接受剃度的場面。畫面中兩女子坐在筌蹄上,兩僧人正為其剃髮,旁邊還有一群等侍的婦女。在她們的周圍有臨時支搭的屏障,右側還有一僧雙手撐起一塊黑布為剃度女子遮護。雖不是正式的屏風,但起的是屏風的作用。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盛唐 445窟北壁 彌勒經變

衣架是人們生活中一種常見的傢俱。古人衣架與現代衣架不同,

現代衣架大多采用掛鉤或枝杈的形式,

衣物多以衣領處掛在衣鉤上。

古人衣架多取橫杆式。

兩側有立柱,下承墩子木底座。底座之間有橫棖或橫板。立柱頂端安橫粱,兩端長出立柱,盡端雕出龍頭、鳳頭或靈芝、雲頭之類。橫杆之下安中牌子。中牌子在兩根橫杆之間另加兩支小立柱兒分為三格,俗稱矮佬兒,也有的用小塊料攢成幾何紋欞子,做法多樣,主要對衣架起牢固作用。完整的衣架具備上橫樑和中牌子兩道橫杆,衣服脫下後,就搭在橫杆上向兩面下垂。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黃花梨帶底棖雕花衣架

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衣架。衣架大體分兩種形式,一曰

“楎”

,形如豎立的木杆;一曰

“椸”

,即橫架的木杆。古代有男女不同椸架的習俗。

《禮·內則》:“男女不同椸(枷),不敢懸於夫之椸(枷)。”

釘在牆上的木橛用以掛衣,也稱為“楎”

《而雅·釋宮》:“在牆者謂之‘楎’。”橫架的木杆用以掛衣又曰“桁”。《爾雅·釋器》:“竿謂之桁。” 《而雅疏》:“凡以竿為衣架者,名曰‘椸’”。

唐柳宗元《永某氏之鼠》:“某氏室無完器,椸無完衣。”衣架又曰“桁”,可能是地方方言不同。《宋書·樂志》中《東門行》:“盎中無斗儲,還視桁上無懸衣。”這些名稱經漢魏六朝一直沿用到隋唐時期。

唐代韓愈《寄崔二十六立》詩:“桁掛新衣裳,盎棄食殘糜。”岑參《山房清事》詩:“數枝門柳底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莫高窟第85窟 晚唐 楞伽經變之淨衣喻

關於“衣架”之名,目前所見最早的記載是唐代《濟瀆廟北海壇二所廟堂碑陰》記載的新置祭器及深弊雙舫雜器物等一千二百九十二事中,有“竹衣架四,木衣架三”的記載。

敦煌壁畫中關於衣架的形象資料雖不多,但從北魏到唐五代中跨度較長,如:北魏257窟南壁後部中層就描繪一衣架形象。

晚唐第85窟窟頂東披楞伽經變中盧毗王本生,圖中繪一架,以兩個十字形木件作底墩,上豎立柱,頂上有橫杆。兩端出頭,當中栓繩,懸另一木杆,兩端各懸一盤,一邊放一鳥,另一邊放琺瑪,實為稱重的天平。如果沒有天平杆,則與257窟衣架無異。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晚唐 85窟窟頂東坡 楞伽經變 十字交叉座天平

這張圖說明衣架有時也可以派到其它用場。晚唐85窟楞伽經變屠房圖中,屋內左右兩柱間各施一橫杆,儘管沒用於掛衣而是用於掛肉,仍屬於架的性質。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8

5窟 晚唐 楞伽經變屠房圖

五代61窟楞伽經變圖上部所繪的衣架則非常明確。由兩根豎向木杆支撐一根橫向木杆,橫杆兩端出頭。豎杆下部有十字形底座。橫杆上正掛著衣服。這種衣架從戰國到明清,其造型結構一直變化不大。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數量上不斷增加。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五代 61窟 南壁楞伽經變

進入宋代,衣架的使用更為普遍。如河南禹州宋墓壁畫的“梳妝圖”中,衣架巾架盆架鏡架俱全。

其中的衣架,是由兩根立木支撐一根橫杆,橫杆兩頭長出立柱,盡端微向上翹,並雕出花瓣。下部雖被人物遮住,不能窺其全形,估計已採用兩個木墩來穩定立柱的作法了。在兩根立柱之間,一般還有一根橫木或中牌子。既起加固作用,同時也可掛物。

學海遺珍·第六十期| 胡德生:屏風與衣架| 從敦煌壁畫看傳統傢俱。

河南禹州宋墓壁畫《

梳妝圖

鄭州南關外北宋磚室墓墓壁磚雕傢俱中也有衣架形象。中間兩道橫棖之間另加三支小立柱兒,也就是矮佬兒。上橫樑長出兩柱,盡頭稍大,做成球形,且微向上翹。洛陽澗西宋墓磚雕傢俱中也有類似衣架形象的描繪。

從敦煌早期的北涼一直延續到宋元,歷時九百多年。墩煌壁畫、彩塑中所反映的傢俱形象,是一個由簡到繁的過程,它反映了中國傳統傢俱在當時的歷史特點和文化傳統。

————————-

正文部分 · 至此結束

TAG: 衣架屏風經變橫杆床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