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墓被稱為曠世陵墓,專家考古時發現大量木炭和石條,專家大驚失色

人在死後通常都會選擇一處適合安息的住所,古代人在死後都會選擇一處地方作為自已死之後的陵墓,以求可以保佑子孫後代平安幸福。人死後也有很多種葬法,比如說合葬、風葬、土葬、火葬、水葬等。

此墓被稱為曠世陵墓,專家考古時發現大量木炭和石條,專家大驚失色

今天就來說一個關於水葬的陵墓。這個陵墓就是被世人們稱為曠世陵墓的曾侯乙墓。那這個墓是怎麼被發現的呢?1978年,在湖北省隨州市區內西邊約一公里處的擂鼓墩正在實行一項大的工程,在這個工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從水中浮現出大量的木炭和石條。專家們十分疑惑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炭木和條石一般都是作為防水的材料,怎麼會出現在這個地方?難道這個水下有墓地?

看著越來越多的炭木出現,專家們越發確定這個水下一定會有一個大型的水葬陵墓,經過排水和仔細的挖掘之後,古墓終於漸漸顯露在人們的眼中。剛開始時,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古墓是什麼時代的,是誰的陵墓,為什麼會用水葬這樣不保險的方式來讓自已長眠地下?而且在我國的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關於這個陵墓的任何記錄。

此墓被稱為曠世陵墓,專家考古時發現大量木炭和石條,專家大驚失色

在專家的不斷考古研究中才發現,原來,這個古墓是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是曾國時期的陵墓,曾國雖然沒有在史書中出現,但是這個曾國的陵墓卻不簡單,曾國存在於西周時期至戰國時期的年代,這個國家的存在主要是為了重要的交通運輸和抵禦再來的侵略。而這個曾侯乙墓就是曾國君主曾侯乙的陵墓。這個陵墓的結構簡單,形成了一個“卜”字,中間再也沒有任何的墓道。

此墓被稱為曠世陵墓,專家考古時發現大量木炭和石條,專家大驚失色

剛一開啟墓穴,首先進去人們視野中的是浮在主墓室上方的22具棺材,因為工程的實施,破壞了墓地原本的防水系統,現在的墓地已經完全被水淹沒,想要很好的挖掘墓裡的文物,只能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把水抽出去。

此墓被稱為曠世陵墓,專家考古時發現大量木炭和石條,專家大驚失色

原本所有人都以為這22口棺材裡都是古人留下的稀世珍寶,可是當他們開啟後卻發現裡面只有一些已經腐爛掉的骨頭架子,經過高科技的檢驗,這個骨架全都是13到25歲的少女,也是曾侯乙墓中的陪葬品之一。

清理了墓穴裡多餘的水之後專家開始對這個曾侯乙墓進行搶救性的挖掘,在研究的過程中從墓中出土了大約300多件玉器,其中就包括了這件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玉具劍。不僅如此還發現了一套儲存完好的編鐘,和青銅器等共計6239件。

此墓被稱為曠世陵墓,專家考古時發現大量木炭和石條,專家大驚失色

曾侯乙墓的出現可以說不僅修整了人們固有的一些傳統觀念,還顛覆了人們對於人死後殉葬的方法。不僅如此,墓中出土的編鐘一套共有65件,音域跨了五個半八度,是至今儲存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編鐘內蘊含的青銅冶煉技術以及極為先進的失蠟法更是被學界們所仰視,被譽為我國的“過之瑰寶”。具專家估價,這些文物的出現在文物市場上價值超過100億。

TAG: 陵墓曾侯乙曾國這個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