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博物館就該多些全天開放式的創新服務丨時評

文/馮海寧

“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時博物館”試營業一個多月以來,前來體驗的觀眾已超過兩萬,進入暑期後,人數更是持續攀升。該場館是浙江自然博物院打造的一個300平方米的小型文化空間,營業時間是週一至週五的上午10時至24時,週六、週日則全天24小時開放。這一時長上的大步突破,在國有博物館中還是首創。(7月19日光明日報)

在炎炎夏日,夜晚相對涼爽,適合市民出遊。然而,很多博物館卻按照正常對外營業時間關門了,對市民而言少了一個絕佳去處。對此,有武漢市民近日建議橫渡長江博物館能在夜間開放,武漢有關方面響應了這一建議,將該博物館開放時間調整為12時30分至20時30分。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浙江自然博物院一個月前推出全天開放博物館。

儘管該博物館只是一個300平方米的小型文化空間,但開放時間卻成為最大亮點,不僅週一至週五開放到24時,可滿足市民夜間遊覽需求,而且週六、週日全天24小時開放,全天提供對外營業服務,可滿足市民隨時參觀需求,在國有博物館中可算是一大創舉,值得讚賞。此舉對於杭州市民、外地遊客、博物館,乃至城市而言都有重要意義。

國有博物館就該多些全天開放式的創新服務丨時評

圖/視覺中國

這種24小時博物館對一些市民及外地遊客來說,可以隨時參觀,獲得天文、地質、植物、動物、古生物和人類等方面的知識薰陶。從博物館角度看,透過全天服務可以更好傳播館藏知識、提升品牌影響力、展現自身價值等。博物館被認為是城市的文化地標,這種24小時博物館無疑是為城市文化形象加分不少。另外,也展現了財政補貼博物館的價值。

事實印證了該24小時博物館的存在價值,“一票難求”、每天接待近千人,恰恰說明這種決策很明智,深受市民歡迎。當然,其他城市博物館也透過開展延時開放等活動,盡力滿足不同市民的參觀需求,如北京市文旅局近日發出通知,提出博物館“適時延長開放時間、開展晚間夜場文化活動,或依託已經計劃開展的活動,適當安排晚場接待等”。

當公眾的文化需求在時間上呈現多元化趨勢,作為重要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國有博物館,就應該多些全天開放式的創新服務。即博物館的營業時間、服務方式等不能墨守成規,而是要與時俱進、順應民意、滿足需求。就此而言,無論是浙江24小時博物館,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曾推出“紫禁城上元之夜”等活動,都在為博物館服務探索新路徑。

其實,“博物館之夜”之類的活動,五年前就在歐洲出現。這充分說明博物館創新服務已成為全球趨勢,中國博物館也在積極融入這種潮流,這不僅有助於做大旅遊“蛋糕”,也讓博物館在多元文化中地位更穩固。

國家發改委、文旅部近日聯合印發《國民旅遊休閒發展綱要(2022—2030年)》,旨在進一步最佳化我國旅遊休閒環境,完善相關公共服務體系,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這對博物館行業來說有要求也有機遇。其中,提供夜間服務或24小時服務,對博物館的安保、管理等方面也是種考驗,期待更多博物館不斷創新服務並做好相關配套管理工作。

當然,創新服務不能是盲目的,要以需求為前提,以民調為基礎。

(羊城晚報時評投稿郵箱:wbsp@ycwb。com)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責編 | 傅銘途 王雋傑

TAG: 博物館24開放服務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