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的內幕|文創雪糕如何從“吸睛”到“吸金”

敦煌月牙泉和莫高窟造型的雪糕、國家博物館憨態可掬的陶鷹鼎雪糕、上海博物館霸氣的大克鼎雪糕、西湖邊的許仙和白素貞雪糕……這兩年,各大博物館和景點的文創雪糕頻頻登上熱搜,不斷出圈。

開啟外包裝開吃之前,大多數遊客都會完成一套“規範”動作:手持雪糕和景點合影、發朋友圈。一氣呵成。

出圈的內幕|文創雪糕如何從“吸睛”到“吸金”

文創雪糕”為何火了?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它是旅遊打卡拍照的“最佳道具”,去博物館參觀,去景區旅遊,總要留下美美的照片,手持雪糕在相對應的景觀或博物館前留影,發在朋友圈既萌又有紀念意義。買文創雪糕”拍照打卡,有一種年輕人追求的“儀式感”,是他們眼中去博物館和景區一種很酷很潮的開啟方式。

文創雪糕的社交性

拍照好看最重要

文創雪糕其實不算是新鮮事,只是近兩年集中爆發,感覺各景點和博物館都在扎堆賣。

得天獨厚的售賣場景,網際網路時代的傳播紅利,讓文創雪糕不斷“出圈”。

文創雪糕除了造型美顏值高以外,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身價高——它們的價格都不算便宜。每支文創雪糕的單價一般在15-30元之間,與普通雪糕相比價格並不算便宜。在很多年輕人看來,在景點買雪糕的意義,跟“吃不吃”已經沒有關係,主要是為了拍照“打卡”。

相關專家表示,文創雪糕很好地利用了兩個重要資源:

一是景區文化IP資源的唯一性,比如很多博物館採用鎮館之寶進行造型設計;二是消費場景的唯一性,只在特定的文旅場景下消費。”兩個唯一性使文創雪糕具備了良好的社交屬性,再加上製作難度低,僅需要簡單的模具即可。說白了就是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只需要在特定場景下具備特有顏值就行。

出圈的內幕|文創雪糕如何從“吸睛”到“吸金”

這種文創雪糕僅僅被各大景點當作打卡拍照的道具售賣,許多文創雪糕在口味方面沒有創新點,只是售賣外型的“1。0版本”。目前國內大多數文創雪糕基本還都處於這一版本階段。

但是在如今這個消費者喜好不斷轉換的時代,文創雪糕如果要獲得更長久生命力,並在眾多同類中脫穎而出,

就需要進一步開發“2.0版本”“3.0版本”

,增大創意設計的比重。比如口感、香味方面和地域、時令等要素的關聯,跟其他品牌的跨界、聯名等等。

濟南趵突泉文創雪糕在今年6月1日起就正式上線了2。0版。據介紹新品雪糕除了在口味和造型上更新換代,雪糕棍也有新變化。雪糕吃完後,雪糕棍上還有“趵喜”“趵富”等字樣,就像抽盲盒一樣。

文創出圈始於雪糕

但不應止於雪糕

文創的本質,在於“文”,更在於“創”。有業內學者認為,“文創雪糕”是適應文化快消費的文創產品,是流量經濟、博物館和景區的文化價值、經典文化IP三點充分融合的產物。透過設計,館藏文物、標誌性景觀與美味可口的雪糕完美“合體”,使解暑的冷飲成為博物館和景區生動的文化載體,讓遊客在打卡拍照、品嚐冷飲的同時,產生強烈的情境代入感和文化體驗感。

雪糕外形可塑性很強,透過特製模具,可使其充分展示博物館和景區的經典IP,為傳統文化探尋到一種更年輕、更貼近生活、更富有創意的表現方式。

出圈的內幕|文創雪糕如何從“吸睛”到“吸金”

從文創雪糕在全國很多景區不斷“出道”的熱度來看,

文創雪糕從“吸睛”到“吸金”,已然成為景區二次消費的主力軍

。但是如果從萬物皆可“被雪糕”來看,這其實也是旅遊文創產品開發創新能力不足和侷限性的縮影。為什麼景點和博物館中設計的眾多文創產品都無人問津,出圈的只有各種雪糕?

而即使文創雪糕成為眾景點和博物館的流量擔當,但是其本身也具有侷限性。

文創雪糕是即食性產品,不能像其他文創紀念品一樣當作伴手禮被帶走。

文創雪糕具有極強的場景消費打卡屬性,很多人購買都是出於儀式感,雖然在景區銷售火爆,但是離開了場景後,難以進入大眾日常消費領域。在“圓明園荷花雪糕”“三星堆青銅面具雪糕”等成為網紅後,大批博物館或景區紛紛跟風效仿,推出的文創雪糕不少屬於低水平模仿,缺乏個性設計。

出圈的內幕|文創雪糕如何從“吸睛”到“吸金”

文創雪糕是文創產品中的成功案例,但是,文創之路應該更寬。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談及文創產品理念時曾說,好的文化創意產品,是能夠將文化資源和人們現實生活需求相對接。而早在2017年,北京故宮文創產品的營收就超過15億元,已高於其博物院門票收入。文創能做的應該更多。

編輯|

Sophie

稽核|

雷蕊

TAG: 雪糕文創博物館景區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