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美文山丨生態+文化=湯谷之美

“森林頂到天,天蓋住山林,樹木茂盛,綠蔭成林;壯族的風俗,一代一代地傳承,各村各寨都要遵守,年輕的一代不能忘記……”悠揚的歌聲在山谷間迴盪,尋聲走去,就到了古樹參天、道路整潔、壯族村落獨具特色的西疇縣瓦廠村委會湯谷村。村子裡,一群壯族婦女在田裡一邊栽秧,一邊唱著《祭太陽古歌》。

綠美文山丨生態+文化=湯谷之美

她們都是湯谷村村民,古歌中傳唱著遠古天上有十個太陽,先人射落九個後,最後一個太陽害怕地躲起來,人間失去光明,最後在湯谷村的古樹下找到太陽,先民把太陽送上天,萬物得到滋養的艱辛歷程。所以當地群眾虔誠地相信每一棵樹都是太陽神的恩澤,把森林奉為“竜山”,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全村人都會到“竜樹”下祭拜祈福。而這首《祭太陽古歌》,也被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傳唱至今。當地文化活態的傳承,多樣的自然資源吸引了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

綠美文山丨生態+文化=湯谷之美

“這個村子,它保留了非常好的原始村落的肌理,在河邊走走,然後在村子裡面聽聽鳥鳴聲,還有一些當地的風土人情、民族文化,都感覺就是能讓人一下子靜下心來。”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周海浪第一次到湯谷來,就被這裡儲存完好的鄉村自然生態風貌和文化資源所吸引。

2014年以來,湯谷村整合了最高人民檢察院、上海援建、文化、林業、水利、美麗鄉村、扶貧開發等專案資金和群眾自籌資金兩千多萬元,在保護生態中尋求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綠美文山丨生態+文化=湯谷之美

隨著到村裡遊玩的人越來越多,湯谷村村民李鳳會看到了發展的商機,在家裡開起了農家樂和便利店。“環境好,山清水秀,吸引了外面的很多人都來我們寨子玩,我們在家裡面做點小生意也能賺得點錢。”

綠美文山丨生態+文化=湯谷之美

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的幫扶下,瓦廠村還立足“太陽故鄉”這一文化品牌,開辦村辦企業湯檢益民公司,建設了西疇湯谷文化創意產業園。產業園三樓的幸福工場裡,一片繁忙景象。

綠美文山丨生態+文化=湯谷之美

來自幸福新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村民陳興美正專心致志地在做電子線圈,她在車間上班已有三年多。“在家門口就可以上班,比較穩定,也方便照管小孩,小孩來到這裡也有伴,一個月1000元左右的收入,努力一下還能再多掙一點,我覺得這樣的日子比以前有盼頭了。”

綠美文山丨生態+文化=湯谷之美

產業園裡的文創車間則與幸福工場的熱鬧截然不同,這裡陳列著各種款式的彩繪文創產品,神態各異的彩繪娃娃十分養眼。

綠美文山丨生態+文化=湯谷之美

湯谷村歸陽民族文化創新發展合作社理事長李文靜正伏在桌前,細心地給文創產品上色,“這些都是我們一筆一筆自己畫上去的,最受歡迎的是一款壯族娃娃彩繪筆筒,是根據我們湯谷村當地壯族服飾為參考設計而成的,能得到顧客喜歡,我們也很開心。”

綠美文山丨生態+文化=湯谷之美

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建立,不僅解決了當地群眾就業問題,還透過文創產品搭建了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橋樑。最高人民檢察院駐西疇縣瓦廠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張北戰笑意盈盈地向記者介紹,“我們的文創產品銷售到北京、上海、江蘇、內蒙等省市之後,外面的客人透過我們的文化產品,認識我們西疇縣,同時也能吸引大批的客人來湯谷旅遊,把西疇的好山好水與遊客共同分享。”

目前,捧著文化和生態這綠色的“聚寶盆”,湯谷村積極踐行“兩山論”,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在不斷給青山增綠的同時,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

綠美文山丨生態+文化=湯谷之美

“山上的樹木要繼續保護好,我們在村子裡種了六萬畝八角樹和三萬畝的草果,讓我們的山繼續綠起來,群眾也增收富起來。種植八角、草果有一份收入,加工草果、八角還有一份收入,每年年底,我們透過八角、草果賺到的一些錢還有一些分紅,讓老百姓能夠從綠水青山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把‘綠豆子’變成‘金豆子’。”最高人民檢察院駐西疇縣瓦廠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張北戰說道。

綠美文山丨生態+文化=湯谷之美

如今的湯谷村,文化特色逐步凸顯,產業發展初見效益,村容村貌日新月異,生態文明持續發展,社會風氣健康向上,群眾收入逐步提高。漫步湯谷村,青蔥的山林、流淌的溪水、碧綠的田野、嶄新的民居、居民們幸福的笑容,為世人呈現出一幅和諧、文明、富裕、優美、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美麗景象。

本臺:劉瑞 滿鑫 盧朝學 項蘭星

西疇縣融媒:徐榮銀

編輯:姜婷婷

製作:馮鶴

TAG: 湯谷村文化西疇縣文創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