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歷史黃卷中的“標本”

華夏五千年曆史,沉澱在歲月的古河,從西北斷簡走進河西走廊。進其觀之,繁華的城鎮,與內地沒有什麼兩樣。”涼州兒女滿高樓,梳頭已學京城樣。“

西北風情,西北獨特的風景不在城市,不在高樓,而在曠野窮鄉。只有在那裡,才能望起故鄉的明月,沒有世俗的繁華與琉璃的色彩,聆聽古城發出的足音,像流水拍打石壁的聲音,嘩嘩流過的時光開啟我們塵封的記憶

消失在歷史黃卷中的“標本”

在西北,在河西走廊,以古城命名的地名不在少數:雙古城、下古城、古城村……祁連山劈入藍天的雪峰在注視著多少睡去的古城?僅在河西走廊,這樣的古城遺址就有將近百座。

年代久遠、形態各異的古代遺址稱作為最具權威的歷史標本。這些古城的年代興衰,記錄著這一片地區的文化、軍事、政治、建築以及古代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支柱。

它的每一處地方都吸引著我去探索舊遺城址的奧妙,不乏有六大片古城遺址。

一是敦煌、安西、肅北片,著名的有敦煌沙洲古城、壽昌城等。

二是玉門、酒泉、金塔片,也有三十餘座,著名有酒泉下河古城、玉門赤金堡城金塔西古城等。

河西走廊古城遺址種類多樣,規模不等,形態各異,在這一片地方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這裡曾經充滿生命律動和生活氣息,串成了絲綢之路的閃爍群星。

消失在歷史黃卷中的“標本”

將長河的歲月沉浸在歷史的邊緣上,不斷去探索追尋。時間的流逝,在西北荒漠逐漸褪去了自己的本色,在滾滾的黃沙中跋涉時,想到了這片土地曾有過的悲歡,金黃色的沙子隨著風的輕撫,柔和流淌。北風呼嘯,直擊歲月的長河,青年男女的動人愛情,豐收的喜悅,鐵馬和金戈,清清的流水動盪著人的心田,滋潤著四方……而這一切,現在都乾枯了,變成了在歷史黃卷中毫無生命的“標本”

消失在歷史黃卷中的“標本”

對於城市的衰亡與消失,歷史學家各持自見,眾說紛紜,提出了許多理論與推測:戰爭、人口遷移、瘟疫流行……但是他們卻忽略最重要的一條,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特別是水資源,由而導致綠洲遷移,土地貧瘠化、沙漠化等。

河西走廊在歷史上一直處於極其不穩定的狀態,農業文明與遊牧文明一直交合不斷,即使這樣,這邊的文明依舊讓人心之所向。變更的絲綢之路,這一處的文明,銜接了各個國家的交通,帶動了當地的文明,只能說草原絲路,才是當地的象徵。

一般來說,開墾和耕作很難把土地糟蹋成荒漠。但在河西走廊,擁有著許多盆地,坐擁著昂貴的資源,而為什麼如今變成了荒漠化?”吉地不可無水“,”地理之道,山水而已“。可以看出水或者河對“吉地”重要。那麼也是同樣的道理,水能成就當地文明,也能摧毀燦爛的文明。

TAG: 古城河西走廊文明西北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