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沉沒並非撞冰山這麼簡單?這套書裡藏著秘密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郵輪的前身是18世紀下半葉在大西洋上來往於歐洲和北美之間的客運班輪,1970年代從運輸產業轉型併成長到今天,成長為價值400億美元、遊客2700萬的度假產業。究竟是“郵輪”還是“遊輪”?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掩藏著什麼秘密?

12月1日,2019成都天府書展的第三天,科技生活活動區,《大洋上的綠洲——中國遊輪這10年》亮相天府書展,作者劉淄楠博士親臨現場,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分享會:揭秘建造“諾亞方舟”的產業——關於遊輪的故事。

從“郵輪”到“遊輪”,哪個是對的?

泰坦尼克號沉沒並非撞冰山這麼簡單?這套書裡藏著秘密

劉淄楠從《聖經》中的諾亞方舟的故事出發,講述了郵輪150年的發展歷史。但是現在也有寫作“遊輪”,究竟哪個是正確寫法呢?劉淄楠解釋道,“郵輪”是現代“遊輪”在歷史上的一種業態,作為交通方式出現。150年前,冠達輪船接到一筆超大訂單,陸地交通已經無法滿足運輸需求,於是它建造了數艘超大郵輪用於郵政運輸。

但是現代遊輪之所以應該寫作“遊輪”,是歷史郵輪已經逐漸轉變成旅遊行業的需求,用於遊玩、旅遊,所以現在其實應該寫作“遊輪”。

泰坦尼克號——冰與火的悲劇

泰坦尼克號沉沒並非撞冰山這麼簡單?這套書裡藏著秘密

因電影被國內觀眾廣為熟知的泰坦尼克號遊輪,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有名的遊輪之一。“大家都知道泰坦尼克號是撞冰山沉沒的,今天我要告訴你們的是,不止是冰,火也是重要的原因。”劉淄楠說道。

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輪船,速度極快,因此對煤的需求也極大。大量的煤儲存在底層封閉空間,因為溫度過高煤產生了自燃,緩緩冒煙,大量消耗。於是在經過英國南安普頓時,泰坦尼克號又進行了一大批煤的補給,這為之後的悲劇埋下了重大隱患。

到達冰山區後,船長是知道應該減速慢行的。但為了避免減速晚點造成的名譽和經濟損失,泰坦尼克號選擇了常速行進。撞上冰山後,之前被燃燒的煤熔蝕造成了甲板的加速斷裂,“甲板強度損耗高達80%,因此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是冰與火的悲劇。”

劉淄楠博士有過7年的學術生涯和10年的協助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商界經驗,他2009年受聘於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為這家全球最大的國際遊輪品牌組建團隊、開拓中國市場。2009年到2019年的10年中,是劉淄楠博士帶領的皇家團隊發展的黃金10年,而這也是中國遊輪產業爆發式成長的10年,這10年的積累被劉淄楠博士凝聚在《大洋上的綠洲——中國遊輪這10年》這本書中,以紀實文學的筆觸記錄了跌宕起伏的中國遊輪產業的發展歷程,深入閱讀後,就會被一個國際遊輪品牌在中國市場成功的峰迴路轉所折服,也會為中國飛速發展的消費市場讚歎。

TAG: 遊輪泰坦尼克號10劉淄楠郵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