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古城已經完蛋,別再禍害古村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真正勇士首先是個思考者,悟到人生之道後,他才是一個一往直前、破釜沉舟的行動者。

痛定思痛的掙扎變成克服千難萬險的千鈞之力,如此才能直面慘淡的現實而不言退縮。

1994年左右,身為作家、畫家的馮驥才走了一條偏離人生正軌的道路,他從一個對關注古村的思考者變成一個保護古城的行動派,從此,他的精力和心血都傾注於搶救古城的事業上。

馮驥才:古城已經完蛋,別再禍害古村

90年代,城市改造在中國遍地開花,新的建築代替了歷史遺留下來的街區、城鎮,這對馮驥才的衝擊非常大。而一次巴黎之行促成了馮驥才身份的轉換。

當時的法國文化部部長對法國所有的歷史文化遺產進行了調查,大到教堂,小到羹匙,只要有歷史價值的都一一記錄在冊,這極大鼓舞了當時法國人的文化自信心。

旁觀了兩種迥異做法的馮驥才深覺古城保護的急迫,便憑一己之力開始為保護古城、古村落大聲呼號、奔走相告。

他表示,古城已經完蛋,別再禍害古村。

馮驥才:古城已經完蛋,別再禍害古村

護不住的估衣街

1994年,天津開始老城改造,馮驥才組織了學者對老城進行調查、存錄。他希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儘可能地搶救文化遺產。

而其中一條名叫

估衣街

的商業街的拆除,讓馮驥才感到非常痛惜。

估衣街是天津城最早的一條街,它的拆除就像是把這個城市的歷史命脈給切斷了。

這樣馮驥才痛惜的事情比比皆是,像山東德州、浙江嘉興,一南一北兩座古城的命運如此相似,古老的民居、街道沒有了,歷史建築所剩無幾,就好像歷史不曾回顧過這兩座城市一樣。

馮驥才:古城已經完蛋,別再禍害古村

古城,尤其是傳統民居建築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凝結了前人大量的心血和智慧,留存了大量的歷史記憶、文化脈絡、藝術創造,是中國幾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差異造就了城市千姿百態的模樣。但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尤其在對城市改造的過程中,決策者往往重點考慮功能性和實用性,而完全忽視了城市原本的文化、記憶和個性的保留和體現。

或許是作家和畫家的身份,讓馮驥才對文化,尤其是民間文化多了一份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才能敏銳地感知到民間文化正在大範圍消失。

也因為那份深厚的感情,馮驥才多次寫文章討論城市的的改造,也在政協會議上對不合適的口號提出批評,更是多次賣字賣畫籌措資金搶救民間文化,他如精衛填海般不遺餘力地保護即將消失的文化遺產。

馮驥才:古城已經完蛋,別再禍害古村

古城不“古”

進入21世紀之後,社會逐步有了古城保護的意識,也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可以說是一種意識上的進步,但實際效果仍有些差強人意。

大理和麗江被視為古城保護的典範,而馮驥才並不贊同,或者從商業角度來講,大理和麗江是成功,但古城的保護卻是失敗的。那裡只剩下大理和麗江的空殼,而失去了靈魂。

原有的居民大量遷出,生活的形態和城市的記憶隨之遠離,屬於這個地方的文化也就不復存在了。這個城市的程序被人為地強行改變,從前至此的歷史已然終結,前有古人,卻後無來者。

現在的這個古城徒有空殼,不供人生活,只供人“表演”,表演著曾經人們的生活。商業化、打造旅遊景點是目前把保護古城與創造經濟效益相結合的慣常做法。但需要明確的是,這兩者之間必須有個主次之分。

如果過於追求經濟效益,保護古城就變成了形式上的東西,看似是古城,卻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韻味,這樣的古城實際上是名存實亡的。

馮驥才:古城已經完蛋,別再禍害古村

護古村猶未晚

如果古城的消失已經勢不可擋,起碼還要盡力留下古村落。在城市發展的幾十年間,那些地處偏遠的古村落得以儲存下來。但隨著社會發展的中心由城市向農村轉移,古村落的保護也變得迫在眉睫。已經有600多座城市變成千城一面,村落不能再重蹈覆轍。

2005年,馮驥才與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去山東普查,他發現那裡有許多儲存完好的古村落,城牆、護城河環繞,學堂、祠堂廟宇、戲樓、鐘鼓樓一應俱全,街道、民居規劃齊整。

此行之後,馮驥才確定了保護古村落的想法,把那些有保留價值的古村落確定下來向相關部門提交一個名單,借政府部門之力把這些古村落保留下來。等到馮驥才帶隊準備深入調查的時候,發現當時的古村莊已經沒有了。

馮驥才:古城已經完蛋,別再禍害古村

而一些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古村的命運同樣讓人擔心。比如江西和福建的土樓,原本每一座土樓都是一座藏品豐富的微型博物館,但現在裡面的“藏品”已經所剩不多了。更關鍵的是,土樓本身正在變得破敗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時,對土樓做的規劃和保護方案最後都變成了一紙空文。

傳統的古村落承載著我國農耕文化,保留著大量不可複製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古村落的存留,除了是生存和生活的需求外,其更大的意義來自於文化的需要。

而要保護村落的根本在於留住居民,生活在村落裡的人才是村落的生命力所在,否則它只是一個空了的殼子,風吹雨淋,變的破敗直至消失。

馮驥才:古城已經完蛋,別再禍害古村

要記得住鄉愁

實則不然,時過境遷,比起90年代迫切發展經濟的社會環境而言,現在的大環境對古村落的保護更友善,我們已經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物質基礎,加之對文化建設愈加重視,國家層面有精力和財力,也有意識去做保護古村落這件事。

城鎮化絕對不能大拆大建,城鎮化要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要記得住鄉愁。古村落的保護與農村城鎮化建設並不矛盾。留住農村味道,讓古村落在社會發展中依然神形兼具,亦是農村城鎮化建設的題中之義。

馮驥才:古城已經完蛋,別再禍害古村

古城和古村是集藝術創作與普通生活的大成者,保留著大量的歷史、人文記憶,是歷史最好的見證者和訴說者。文字記錄的歷史透過這些具體存在的建築、事物等得到印證,那些尚存於世的古代建築,用斑駁的身體向這一世的人展示著它所經歷的過去。

面對社會發展的大局,加之時間流逝的消磨,一些古建築的滅失有時候變得勢不可擋,但仍有少數人,他們滿懷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傾盡所能,對古城和古村進行保護,希望讓後來人能從中感受鮮活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脈絡。他們是敢為人先的真正勇士。

TAG: 古村落馮驥才古城保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