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戛竜的馬幫商路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灑戛竜的馬幫商路”,“vid”:“d3341uwnmrl”,“img”:“http://puui。qpic。cn/vpic_cover/d3341uwnmrl/d3341uwnmrl_hz。jpg/640”,“desc”:“”})

雲南地處祖國西南,由於山高谷深而路橋難通,河流湍急而不利水運的地理環境,馬幫馱運成為雲南商路的主要運輸方式。昆明通往兩廣的商業運輸道路有四條:第一條經陸良、師宗、羅平進入廣西到達百色。第二條經彌勒、丘北、廣南、富州(今富寧)到達百色。第三條由省城透過呈貢、晉寧、江川、通海,抵臨安府再向東經阿迷州(今開遠)、廣南府、富州到達南寧,明《天啟滇志》將此路稱作粵西路。雍正《雲南通志》記載,由雲南至廣西南寧府的其中一條大路,即從雲南省城往南過通海、臨安府,再折向東,經阿迷州、馬者哨、廣南府、富州至廣西納桑寨,然後經水路至南寧府。此路應是宋大理國往南再折向東,經特磨道直抵廣西橫山寨馬市古道的又一條路線。第四條是省城經蒙自至南寧的線路。清代中後期,箇舊大錫用馬馱運,經蒙自、文山、廣南、富州進入廣西百色,因而這條路是臨安改經蒙自至廣西的商路,此路不再經過阿迷州。《新纂雲南通志》所載昆明至百色間的通省大道就是南經臨安府城,再至蒙自東去的。

灑戛竜的馬幫商路

灑戛竜交趾古道遺址

中法戰爭爆發之前,雲南省大部分外貿物資透過越南的海防口岸進出口。清光緒九年(1883年)十二月中法戰爭爆發,河口通道堵塞。雲南大量的礦產品以及山貨、藥材、茶葉等物資需要出口,大量的洋紗、洋布、洋油以及日用品等物資需要進口,這些進出口物資不得不繞道北海口岸,這樣,就使得蒙自到北海的馬幫運輸突然變得異常繁忙。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四月中法戰爭結束後,法國殖民勢力自越南開始滲人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簽訂《中法續議商務專條》,迫使雲南開埠通商,蒙自遂成雲南最早開設的通商口岸。物資的進出口,大部分要經由蒙自通往百色的通省商路馱運。

投資1。6545億法郎的滇越鐵路於1903年開工,1910年全線通車。這條鐵路軌距一米,全長859公里。滇越鐵路的建成,為雲南和毗鄰雲南的中國西南各省提供了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將之與世界市場緊密聯絡起來。滇越鐵路全線貫通後,雲南的進出口物資基本由這條鐵路負責運輸,因此,蒙自又成了滇南物資集散地。清宣統元年(1909年)二月二十五日,滇越鐵路通車至蒙自碧色寨,蒙自海關為轉運箇舊出口大錫和滇南進口物資,在碧色寨火車站設分關,之後碧色寨建立十餘家轉運機構,計有轉運工千人。蒙自通火車後,大量的進口洋紗、洋布、洋油以及日用品等物資需要從蒙自馱往文山八個縣銷售,而文山八個縣的土特產需要馱到蒙自銷售,蒙自市民和箇舊採礦工人每天食用的大米,大多由文山馱到蒙自供給。進口物資的倒流,亦使得蒙自至文山八個縣的馬幫運輸十分繁忙。

灑戛竜的馬幫商路

△滇緬路上運貨的馬幫

蒙自的馬幫馱運商路東出芷村後,便進入文山境內,經猛拉、鳴鷲抵達灑戛竜(今德厚鎮),再由灑戛竜分出五條路線:第一條是灑戛竜通往百色的通省商路,這條商路由灑戛竜經開化、江那、阿基、阿基得(今珠琳)、板榔到達廣南,然後由廣南過寶月關、跨西洋江抵富州進百色。第二條是灑戛竜經開化、興街通往西疇的商路。第三條是灑戛竜經開化、興街通往麻栗坡的商路。第四條是灑戛竜經開化通往馬關的商路。第五條是灑戛竜經茂克、稼依通往丘北的商路。蒙自進出兩廣和進出文山各縣的物資,大部分要用馬幫馱經灑戛竜。由此可見,清代中後期以來,灑戛竜不僅是省城經蒙自通往兩廣的重要馬站,也是文山八個縣通往蒙自和省城的交通中樞。

編輯:吳小梅

主編:劉飛

(免責申明:我們重在分享,也尊重原創,轉載文版權屬原作者或原刊發平臺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或整改。)

TAG: 蒙自商路物資文山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