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維文旅:島嶼旅遊的開發原則

本文研究的島嶼旅遊主要是指海島和淡水中的島嶼旅遊,不包括半島和海岸線,而我們主要針對對島嶼旅遊的開發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

綠維文旅認為島嶼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很大,直接涉及到專案的選擇,它們的共同特徵也很明顯,首先,它們的植被覆蓋率都比較高,而差別主要體現在島嶼的大小,離大陸海岸線的遠近,島嶼海岸線的種類等。

1、合理規劃與長期規劃原則

在世界範圍內,擁有良好的島嶼旅遊資源的島嶼並不在少數,但其中許多,或一度興起,然後就很快銷聲匿跡,或迄今仍沒有成為世界或地區範圍內的旅遊勝地。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很多,但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合理並且長期的規劃。

缺乏合理規劃與長期規劃的典型特徵包括:

重複建設。在旅遊專案的建設和旅遊產品的開發缺乏創新意識,重複建設,甚至破壞性建設嚴重。也包括旅遊區的重複開發,造成同類項目的惡性市場競爭,損害整體的旅遊競爭力;

在規劃中缺乏合理性考慮。對島嶼的旅遊資源沒有充分利用,或利用方式不對,旅遊開發缺乏深度和廣度,導致景點單一,旅遊產品單調,無法形成資源合力。使得整個島嶼如同“雞肋”,短途遊客不願意經常前來,長途遊客更加不願嘗試。

在規劃中缺乏長期性考慮。在專案開發上缺乏長遠的眼光和長期的考慮,旅遊專案設計落後,更新緩慢,無法長期吸引旅遊消費者。甚至出現殺雞取卵的旅遊資源開發方式,為謀取短期的經濟利益,造成旅遊資源的破壞,使得所開發島嶼的短期的興旺後就很快銷聲匿跡了。

事實上,上述這些情況在巴厘島等國外島嶼和許多國內已有的島嶼開發與海濱開發專案上,都有明顯的體現。

以巴厘島為例,在1960年至1965年,巴厘島迎來了第一個旅遊高潮;但自從1965年以後,由於交通的不便,更重要的是當時巴厘島旅遊管理當局缺乏合理的旅遊規劃,景點單一,重複建設現象嚴重而且只開發了簡單的海濱遊覽專案,導致來巴厘島旅遊的遊客人數直線下降,幾乎從此銷聲匿跡。但是巴厘島旅遊管理當局迅速意識到了問題,改變開發方式,合理規劃,並在1972年完成了巴厘島第一份全面的旅遊規劃報告,其後又幾次修改。合理規劃的結果使得巴厘島的遊客人數在經歷了幾乎十年的下降後,於七十年代開始迅速回升,在2000年更達到了280萬人的遊客來島記錄。

而與之對比的典型案例是韓國的濟州島旅遊開發。韓國在開發濟州島時,從一開始就制定了五年期的規劃方案,此後每五年進行修改;後來,又先後制定過國家一級的旅遊開發的中長期方案。這樣的長期規劃方案,使得濟州島的旅遊業一直呈高速發展的趨勢,避免了旅遊資源的浪費。

再如西班牙迦納利群島藍沙羅特島的旅遊開發,在上世紀80中期規劃之初即分析了三種開發態勢:最高限度的開發,有控制的開發和無控制的開發,每種開發對應的床位數列表如下。

表 1-1。1藍沙羅特島開發態勢(以床位數衡量)

綠維文旅:島嶼旅遊的開發原則

從短期效果來看,迅速增大的開發規模可以有效的提高地方的旅遊收益,但無控制的開發態勢將會導致藍沙羅特島環境質量和社會文化特色的嚴重退化。其規劃最終確定採取有限制的開發模式,要求在2000年的旅遊床位數量不超過80000章。開發位置也予以嚴格控制,島上約有90%的地方禁止修建建築物,樓層在三層以內,並遵循藍沙羅特島的傳統建築風格。這些相關的限制都有利於保護島嶼的環境和獨具魅力的種植業、漁業等特色的保護。其最突出的經驗就是:將旅遊開發目標和未來發展的可行措施納入總開發目標以及整個島嶼的開發模式,統籌考慮各種影響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增長問題。

事實上,在國內,這種對島嶼開發缺乏合理與長期規劃的現象也十分嚴重。國內開發的島嶼,一方面許多資源品位極高的海濱,但至今認為得到開發或開發不足,旅遊資源被大大閒置和浪費;另一方面,除了少數開發較早的著名海島海濱建立了海洋娛樂中心、遊艇俱樂部、高爾夫球場、度假別墅及海上運動等旅遊專案外,大多數海島海濱的旅遊開發還停留在海水浴場階段,令遊客沒有選擇的餘地,豐富的人文景觀更是開發有限。這種情況導致了許多國內有旅遊消費潛力與要求的遊客,由於不滿國內的低效開發,不得不捨近求遠支付額外的費用去更遠的島嶼進行旅遊消費。

而事實上,我們認為島嶼旅遊開發的合理規劃與長期規劃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島嶼開發的定位問題。導致上述規劃不合理與缺乏長期考慮問題的一個關鍵原因也是島嶼開發的定位不準。島嶼旅遊開發實際上有多種定位,比如短期旅遊目的地,娛樂觀光目的地,度假休閒地等,也包含一些與上述地位密切相關的次一級定位,如國際會議中心,療養地,海濱競技運動中心等。其中,會議中心,療養地就比較合適規劃於以度假休閒為主要功能的島嶼上,而競技運動中心只要自然條件允許,可能在娛樂觀光目的地與度假休閒地都可以建設。

但目前國內的情況往往是很多島嶼在開發之初,並沒有考慮定位問題,或者定位太過寬泛,實際上相當於沒有準確定位,或者是定位錯誤,總之定位不準確必然造成開發投資的浪費與島嶼開發的失敗。

所以要在對海島海濱地區旅遊資源和現有開發情況充分調查瞭解的基礎上,根據各地區旅遊資源的分佈、特點和價值進行分類指導,確定不同型別地區開發的重點和形式,以避免開發建設上的盲目性。開發是擇優選擇、先易後難,長期計劃與短期目標兼顧,分期分批有步驟地進行開發。

2、基礎設施與服務建設優先原則

基礎設施與服務建設優先的原則是大家對海島旅遊開發的一個共識,但為這個共識的形成,國內外的海島旅遊開發者付出了不低的代價。

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通訊,酒店賓館等方面的建設。這方面的建設是島嶼旅遊開發的必要條件,是保證遊客從客源地快捷安全地到達目的地,並在島嶼無障礙出行,通訊聯絡與住宿的前提。正是基礎設施的建設,保證了島嶼開發不會因出行,通訊與吃住的障礙而喪失吸引力,而且,好的基礎設施必然會給所有遊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從而折射出島嶼的自身魅力。

其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可能是其中投資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交通是旅遊開發的命脈,是聯絡旅遊區點之間的橋樑,也是旅遊者實現出遊目的的重要前提在已有的開發案例中,既有交通設施置後,限制島嶼旅遊開發的例子,也有交通設施方便快捷,促進旅遊業發展的例子。早期的巴厘島就是一個交通設施之後限制發展的典型例子,並直接造成了前面提高的巴厘島旅遊低潮期。而夏威夷島可能是交通基礎設施最好的旅遊地之一了,全島共擁有80多個機場,650多個航班,1000艘以上的遊船。這樣的基礎設施,使得任何前往夏威夷的遊客都完全不必為出行擔憂。

而服務建設可能是一個涵蓋更為廣泛的概念。廣義上,服務建設包括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但它同樣強調諸如餐飲,遊樂,購物和休閒等方面的服務提供。事實上,我們應該對機場,公路,酒店這樣的硬體建設與禮儀,旅遊諮詢等軟體建設賦予同等重要的地位。事實上,對於後者這些“軟服務”的影響,不僅絲毫不輸於硬體設施的提供,甚至更能體現出島嶼開發的深度與品味;而國內外成功的島嶼開發者們,更是在這方面狠下功夫,強調服務意識,強調從細節入手。

比如,在濟州島,服務建設已經細化到強調“改善公共廁所,改善計程車服務,改善旅遊諮詢服務,改善中低檔住宿設施並提供預訂服務,改善旅遊區景點介紹標牌”等如此細微的地方;在夏威夷,以友好、熱情、開朗、寬容的“阿洛哈”聞名於世,服務細微到在去往夏威夷的航班上就可以受到夏威夷女郎的熱情迎接;而在普吉島,旅遊管理機構與開發者在資助泰國100多所大學設立旅遊專業課程,培養旅遊業急需服務人才。

筆者認為,在服務,特別是“軟服務”方面,是國內旅遊開發與國外成功島嶼開發的根本差距之一。

3、客源地建設與品牌建設原則

客源地建設與品牌建設的原則是隨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夏威夷,巴釐,普吉,琉球,馬爾地夫等旅遊島嶼相繼開發,島嶼旅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產生的一個新的島嶼開發原則。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旅遊市場一直處於高速的增長階段,各個旅遊景點都在忙於擴大投資,增加旅遊景點與服務設施以滿足不斷增加的遊客需要。但進入九十年代以來,兩方面的原因促使國外主要的旅遊島嶼開始注重對客源地的建設與品牌建設。一方面的原因當然是島嶼旅遊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得對遊客的爭奪成為關乎島嶼開發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30多年的島嶼開發實踐表明,不同客源地的遊客的消費能力是不同的,而且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所以能否爭奪到消費能力高的遊客群就成為關乎島嶼旅遊開發盈利能力的關鍵。以夏威夷島旅遊管理局統計的資料為例,平均每位遊客在夏威夷要花掉1350美元。其中最顯闊的是日本遊客,每天人均花費586美元,相比之下美國遊客的日均人消費僅為119美元。

基於上述原因,各個知名的旅遊島嶼都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客源地,客源地建設的原則也成為島嶼旅遊規劃與開發的一項共識。

以濟州島為例,濟州島的市場銷售目標主要針對韓國的近鄰日本和中國展開,在中日兩國各大城市都舉辦了旅遊市場、媒體短片播放和“韓亞之夜”大型活動。他們除了透過電視廣播、旅遊雜誌、宣傳冊、海報、戶外廣告等各種方式積極地在其他國家開展旅遊宣傳計劃外,還邀請海外旅行機構和旅遊記者參加2002年和2001年在韓國舉行的國內展覽會和家庭旅遊計劃活動,並透過向這兩國的遊客提供專門的旅遊資訊。而且,為吸引兩國的旅遊者,韓國甚至允許中國大陸到韓國濟州島的遊客不需要辦理韓國簽證。

類似地,很多島嶼在建立客源地的同時,也在開始建立自己的旅遊品牌,併力圖賦予這個品牌以特色的和吸引人的特點。這方面,巴厘島與夏威夷的經驗最值得借鑑。巴厘島的旅遊規劃者認識到在旅遊規劃方面,越是民族性的旅遊產品,就越具有國際性,越具有競爭力。在策劃、設計、包裝、宣傳的每個階段,巴釐人把文化內涵作為中心環節,突出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有意識的創立“巴釐”品牌,以統一、和諧、完整的傳統旅遊文化產品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收到了十分可觀的成效。而夏威夷向來以“阿洛哈州”品牌馳名,“阿洛哈”意即友好、熱情、開朗、寬容。夏威夷當局不斷提倡“阿洛哈”精神,每年9-l0月還舉辦“阿洛哈周”,不言而喻,這對發展旅遊業也是非常重要的。

4、特色產業與旅遊業協同發展原則

這裡提到的商業,服務業與旅遊業的協同發展,強調的是在開發旅遊專案的同時,一定要敏銳地捕捉到隨旅遊而來的滾滾商機,將當地的特色產業與商業的建設放到與旅遊開發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

統計資料顯示,遊客在海島旅遊的支出波及效應為2-2。5,即到海島旅遊的遊客每支出1美元,將促進海島當地的總產值(GDP)增加2-2。5美元。那麼,如何借遊客的到來與消費發展當地的特色產業,如何提高遊客在海島的消費能力與支付意願,就成了旅遊規劃者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在這方面,國外的島嶼與國內的一些成功案例可以給我們很好的指導與建議。

國外的案例如巴厘島。巴厘島在透過旅遊業的規劃帶動當地的特色農業,手工業和製造業的發展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對巴釐瑪斯村(巴釐土語意為黃金)的規劃與開發。在巴厘島規劃發展之初,政府就考慮到對巴釐特色手工業的發展與保護;而瑪斯村正是巴釐的民間木雕比較發達的地區,但以往的產品通常只在巴釐本地或周邊地區銷售,規模一直很小。巴釐政府借旅遊發展的契機,幫助當地居民提供手工藝品的質量,加強宣傳,並將國外遊客設定為預期的主要消費群體,專門設計符合遊客需求的藝術品與手工藝品。如今,僅手工藝一項,每年就可以為巴厘島帶來上千萬美元的收入,許多精美的當地工藝品售價甚至高達上萬美元。類似的當地特色產業開發還包括對民間繪畫極富特色的烏布村(Ubub),金銀加工品的芝鹿村(Celuk)等的開發。

包括海南亞龍灣在內的一批國內島嶼海濱景點的開發,實際上也體現了特色產業與旅遊業協同發展原則。但是,國內的特色產業往往選擇了對商業和高檔服務業的建設,對農業,手工業等當地特色的產業重視不夠。雖然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對商業與高檔服務業的開發也促進了整個當地經濟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如豪華別墅、會議中心、高星級賓館、海底觀光世界、海上運動中心、高爾夫球場、遊艇俱樂部等高水準的商業設施可以為當地帶來巨大的受益,但是這種特色產業的發展模式易於複製,將在未來面臨行業進入者的嚴峻挑戰,這是需要國內島嶼開發與建設者注意和警惕的。

5、政府支援的必要原則

在最初的國外島嶼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往往是私人部門承擔開發,執行與招攬客源的責任,而政府部門則負責開發規劃,立法保護和基礎實施建設。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分工合作的島嶼旅遊開發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方面早期成功的案例當首推夏威夷的旅遊規劃與開發。

但是,隨著國際島嶼旅遊產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各國政府與旅遊開發企業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經濟利益與推動社會繁榮發展的責任與旅遊開發企業追求利潤的動機是不矛盾的。政府需要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來推動地方經濟的前進,增加稅收,解決就業問題乃至促進整個社會的繁榮穩定;而旅遊企業也需要利用政府的資源,特別是政府的擔保,宣傳乃至政策上的優惠增加企業在國際旅遊市場上的競爭力,吸引遊客,獲得利潤。因此,這種共識的形成催生了政府支援原則在旅遊開發規劃中的確立。

最典型的政府支援島嶼旅遊開發的案例可能是韓國的濟州島了。事實上,韓國經濟一直有著濃厚的政府主導的特徵,所以在濟州島的旅遊開發中當然也可以發現政府大力支援的貢獻。這種政府特色不僅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更體現在對韓國政府對濟州島的旅遊宣傳與政策扶持方面。韓國政府專門為濟州島的旅遊規劃與開發制定了扶持法規:《濟州島開發特別法》,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而且,韓國總統金大中曾親自上陣,參加了韓國政府對濟州島的電視促銷活動,主演了兩部題為“歡迎到韓國”的廣告片,一部介紹韓國的綜合情況,另一部著重介紹三個旅遊景點——其中就包括濟州島。這兩部廣告在韓國的主要客源國——日本、中國以及東南亞、北美和歐洲的主要電影片道的黃金時段播出。更進一步,韓國已經宣佈凡到濟州島旅遊的中國與日本遊客,甚至可以免簽到韓國的入境護照。上述程度的政府支援,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不多見的。

但類似的政府對島嶼旅遊開發的支援,並不止韓國一地。國外的如普吉島,巴厘島,政府都有相當力度的開發支援,而且都設立的專門的機構與旅遊開發企業協作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國內這方面的例子更是不勝列舉,無論是南方的海南島,還是北方的北戴河,政府都正在下大力氣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6、保護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的原則

在世界範圍內對島嶼旅遊資源的開發過程中,一條主線貫穿始終,那就是對島嶼特有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必須在認真保護的前提下進行合理開發。無論是早期對夏威夷島的旅遊開發,還是後來巴厘島,馬爾地夫,普吉島,濟州島,琉球島,保護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的原則一直是大多數開發者所遵循的首要原則之一。

這一原則的確立,是因為從最初的島嶼開發開始,人們就意識到島嶼特有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是旅遊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島嶼旅遊開發,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特殊旅遊產品的需求,這些旅遊產品包括休閒,娛樂,度假等服務的提供。但是,必須注意的是任何旅遊地、旅遊島嶼提供的產品區別與其他地方類似產品的核心當地特有的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這種特質的重要性,在於它決定了一地旅遊產品的文化品位與服務檔次。很難想象作為旅遊服務這種“準奢侈品”,低品味,低檔次的產品可以長期的,大量的佔據市場。

更何況,大多數旅遊者在選擇旅遊產品的同時,其內在的需要是要選擇一處可感受到“人文關懷”的地方。這些人文關懷的核心體現,就是一地特有的或淳樸,或熱情,或神秘的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

在這方面,但凡國外知名的旅遊島嶼,都有其獨到之處。無論是擁有數千年悠久歷史沉積和獨特“三無三多”(無乞丐、無小偷、無大門;風多、石頭多、女人多)民俗的濟州島,還是擁有獨特宗教承襲和藝術風格的巴厘島。獨特的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一直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而且,這些島嶼更是在積極保護的前提下,努力挖掘傳統文化的深意,並將之與現代的商業,旅遊業結合起來,或以工藝品的形式遠銷世界,或建立博物館,向所有的遊客詳細介紹,或安排定期的表演,讓傳統文化與習俗在今天重等藝術的舞臺,總之使得傳統文化的瑰寶在新的時代再一次煥發出青春。

夏威夷到在這方面更是獨具慧眼。夏威夷島的旅遊規劃與開發者在保護本地的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的同時,更把臨近的,甚至已經要消散的其他地方的傳統文化與習俗也保護起來,並在夏威夷一地向廣大遊客展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夏威夷波利尼西亞文化中心。其中仿效夏威夷、薩摩亞、塔西提、湯如、斐濟、紐西蘭、馬克薩斯7個南太平洋島嶼建造了7個村落,以展現各島文化傳統和風土民情。這樣,在夏威夷一地遊客就可以觀賞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與習俗,既使這些傳統文化不至於淹沒於現代文明的海洋中,更吸引了全世界的觀光客來此獵奇。

7、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原則

勿庸置疑,島嶼旅遊開發應以美化旅遊環境、保護旅遊資源、使之產生良性迴圈為前提。但是,在歷史上由於不合理的島嶼開發和經營管理不善以及缺乏必要的環保設施和措施,甚至在旅遊區同時保留汙染工業的做法導致旅遊資源被破壞,旅遊業發展停滯甚至倒退的現象時有發生。

國外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早期的普吉島開發。從十九世紀開始,普吉島因為被發現島上錫礦蘊藏豐富,開始吸引全球的礦產商來此開採,普吉島始受到世人的關注而被大規模開發,而泰國也因此始成為世界第三大錫礦出口國。然而,隨著礦產資源的耗竭,普吉島也開始面臨新的發展挑戰。當普吉島準備將旅遊業作為新的支柱產業進行發展時,開發商與當地政府、人民都悲哀的發現,遍佈全島的礦坑,地面沉降等汙染與破壞現象,嚴重的損害了普吉島的旅遊資源。所以,雖然自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普吉島就開始發展旅遊產業,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並沒有太大的發展。好在當地政府迅速地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全力以赴改善當地自然環境,進行生態建設,使得自然景觀與旅遊資源得到了快速的恢復,終於使得普吉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成為聞名全球的旅遊勝地。

近些年,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業開始逐漸被旅遊規劃與開發者所接受,並付諸實踐。人們已經意識到任何短視的開發都將面臨日後更激烈的報復與懲罰,只有可持續發展的島嶼開發才能長期維持旅遊業的興旺。為此,各個旅遊地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以支援可持續發展。如馬爾地夫,雖然由於旅遊業的興旺,當地土地極度緊俏,地價非常之高,但馬爾地夫政府仍然規定,任何島嶼開發的建築面積都必須小於20% , 否則不予批准報建。為保護海岸的穩定,任何建築必須離開沙灘5 米以上,必須建在海岸植物帶之內。而且雖然全國80 多個島嶼都正在開發旅遊業,但馬爾地夫不惜巨資在每個島上都建立起一個獨立的自迴圈系統。以水為例,每個酒店透過海水淡化裝置取得淡水,使用後的廢水又集中處理,把廢水中的固體物質提取出來,做島上植物的有機肥料,又把清水迴圈使用做灌溉用水、衛生間沖洗用水。幾乎沒有任何廢棄物被排入大海。極大的保護了全國的自然環境,為日後的旅遊業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類似的清潔發展與可持續利用旅遊資源的舉措在夏威夷,巴釐等地都可以看到。

雖然上述七條原則只是當前國際上通行的旅遊開發的原則的一部分,但是,這些原則已經代表性地反映了人們對島嶼旅遊開發的認識與思考過程。

對島嶼旅遊資源的開發,雖然經歷了許多的挫折,走了很多彎路,但到今天,已經在規劃開發方面形成了比較完善和具體的價值判斷體系,建立了一系列的開發原則與框架,為指導今後的島嶼旅遊資源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自身特點與條件,靈活地運用上述開發原則,並將有效地幫助致力於開發島嶼旅遊資源的人們更加清楚地制定規劃方案,成功地開發島嶼旅遊資源。

綠維文旅:島嶼旅遊的開發原則

TAG: 旅遊開發島嶼遊客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