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千年古渡孝子巖的美麗傳說

宜昌千年古渡孝子巖的美麗傳說

2015年結束歷史使命前的孝子巖渡口

宜昌千年古渡孝子巖的美麗傳說

孝子巖對面的網紅沙灘

宜昌千年古渡孝子巖的美麗傳說

網紅沙灘所在地,在1871年是千帆競發的繁華景象

宜昌千年古渡孝子巖的美麗傳說

1894年的姜孝祠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俊華 通訊員 呂航

一座濱江城市,自然少不了渡口。宜昌江南岸的孝子巖古渡,有記載的歷史長達1500年。隨著長江天塹不斷被征服,2015年,孝子巖古渡完成了它最後的使命。但作為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聚散碼頭,這裡燒錄著這座城市的光陰變遷。

“湧泉躍鯉”成就孝子巖

今年入夏以來,宜昌江南十里紅村一處沙灘,突然成為受追捧的網紅景點。其實,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處風水極佳的寶地。

與沙灘一河之隔的矮山頭就是孝子巖,與孝子巖相連的山叫觀音巖。觀音巖非常神奇,巖壁上有自然形成的青龍白虎影象,形態甚是生動。觀音巖上的“左青龍右白虎”再加上一旁的孝子巖,就形成了“孝子觀音,虎嘯龍吟”的神奇風水格局。將孝子巖與網紅沙灘隔開的卷橋河,古時也稱姜詩溪,十里紅村很多村民祖輩幾代人都在此以打魚為生。

孝子巖的來歷源於一位名叫姜詩的孝子。姜詩的故事版本有很多,流傳最廣的是,東漢時期,四川廣漢人姜詩攜妻帶母流落至此安居,他每天打魚供老母食用。不料一天姜詩下河挑水不幸溺亡,其妻龐氏強忍悲痛,為了使婆婆不傷心難過,假稱姜詩外出做工,生計的重擔她一肩挑起。

龐氏的孝心感動天地,其住處旁突然湧出一股甘甜的山泉,泉水內每日都有一對鯉魚躍出,從此她省去了捉魚之苦,這就是二十四孝中“湧泉躍鯉”的故事。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對孝子夫婦,便將這裡命名為孝子巖,並在巖邊山坡上修建了姜孝祠(也稱甘泉寺),旁邊的河也被稱之為姜詩溪。

歷代墨客打卡姜孝祠

古時姜孝祠牆壁刻有“忠孝廉節”四個大字,相傳為諸葛亮帶兵途經宜昌時手書,後來不知何時起,四字出現在了距姜孝祠百餘步之遠的孝子巖崖壁之上。

在宋代,孝子巖和姜孝祠(甘泉寺)便成為古夷陵的名勝,吸引著眾多遊人慕名前來憑弔,並賦詩讚頌。最為著名的有歐陽修、蘇軾和陸游三大文豪,均留下游覽孝子巖、甘泉寺的詩文。

到了近代,孝子巖依舊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例如1884年,浙江錢塘人陸維祺等人來宜昌遊覽三遊洞,題“鬲凡”二字作摩崖石刻,隨後又在孝子巖遊覽並留詩。

孝子巖渡口是宜昌人沿用了一千多年的古渡口,相傳孝子巖巖壁上曾刻有“蘆林古渡”四個大字。可惜由於時間久遠,巖壁每天遭受日曬風吹,上面的字跡早已風化得無影無蹤。

但當年這裡的水上交通確實十分繁忙,不僅有官方設定的各種官船,還有民間捐資設立的“義渡”以及私人往返於兩岸的划子。志書記載,1875年(光緒元年)4月宜昌府設立義渡,由士紳黃嘉德等捐設,共造義渡共6只,其中4只由孝子巖至鎮川門,2只由孝子巖至西壩黃陵廟嘴。

百年舊照再現古渡口

姜孝祠是什麼樣子的?宜昌市民間歷史愛好者呂航,收藏著一組珍貴的照片。

一張拍攝於1894年的老照片中,一條小路貫穿左右,這條路就是現在的古渡路。路邊靠山坡有幾處茅草屋和一間磚瓦房,山坡上矗立著一大片青瓦白牆的建築,在其牆壁上寫有“姜孝祠”三個大字,這便是姜孝祠。

古渡路邊有小瓦房,門頭上寫著“蘆林古渡”四個字。渡口幾個力夫扛著麻袋,正艱難地往坡上走,似乎是在往姜孝祠搬運生活物資。

100多年後的今天,姜孝祠早已不見了蹤影,古渡也成了歷史的塵埃,唯有孝子巖依舊矗立在江邊。

宜昌市博物館裡藏著一張大約拍攝於1890年的孝子巖照片,只見照片中數不盡的大小船隻,或遊弋於江面,或揚帆待航,或靠於岸邊,場景甚是壯觀。

最壯觀的還要數每年端午在孝子巖舉辦的龍舟比賽,起點一般為西壩川主宮或者鎮川門前的鎮江閣,終點為孝子巖。觀賽者人山人海,兩岸熱鬧非凡。有些人為了躲避日曬,便聚集到終點孝子巖附近觀賽。紳商老闆、達官貴人則攜家帶口,帶上菜餚、酒水、鞭炮,包一條船在江上觀看比賽。

跨江大橋終結渡船史

孝子巖還是古蜀道的起點,從這裡可以走陸路通往恩施巴東,直至川蜀。

1898年,葉炳勳因公務需要走陸路去野三關,在孝子巖姜孝祠小憩。僧人奉茶給他講了“湧泉躍鯉”的故事,甘泉井的泉水煮茶,味更美於江水。葉炳勳便讓僧人帶領去看此井,只見泉水從崖隙滴出,涓涓不絕,清冽異常,但是彙集泉水的泉井已經淤塞荒廢多年。葉炳勳看到如此古蹟沒有得到保護,心中感嘆萬千,1902年他成為宜昌府東湖知縣後,主持疏浚甘泉井。

呂航收藏的一張民國初年照片,是一隊來中國遊覽的日本人所拍。從照片上看,姜孝祠與清末1895年相比沒有太大的改變。照片顯示新的廟門門楹上寫著“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凡忠臣孝子享祀春秋”,門頭則寫著“鯉泉勝蹟”。

2015年4月,宜昌至喜長江大橋即將建成,孝子巖默默矗立江邊。呂航拍的一張照片中,“渡船18號”載著乘客緩緩駛向鎮江閣,完成其最後的使命。同年,至喜大橋建好通車後,孝子巖1500多年的渡船史畫上了句號。

TAG: 孝子姜孝祠宜昌姜詩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