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去仙遊九鯉湖遊覽的人,大多要從院前村進入通仙橋、仙鼎仙灶,再往下抵九漈瀑布。“平疇蕩蕩,正似武陵誤入”,是徐霞客對院前村的點贊,可見當年它是一座桃花源般的村落。而院前村的村名,則源於一座這裡的一座古寺。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九鯉湖畔“第一蓬萊”石刻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龍屺院匾額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位於院前村西北隅的龍紀寺,今天只有殿堂一座,瓦屋數間。寺院並不大,卻有青山擁攬入懷,綠水映帶門前,白牆紅瓦格外悅目,透出幾分超脫塵俗的靜美。正殿的門額上方,一匾橫掛,“龍屺院”三個大字赫然在目。那是民國時期本地一位文士的題字,點明龍紀寺的前身為龍屺院,它前面的那個村莊,因此得名院前村。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記載湖光亭緣起的石刻

九鯉湖九仙祠旁有塊刻字岩石,記述宋元佑年間建湖光亭的緣起,開句便是“龍紀寺南有湖曰九鯉”。以龍紀寺為地標描述九鯉湖的位置,說明在那時,龍紀寺的名氣甚於九鯉湖。民間傳說,漢代何氏九兄弟得道後各跨上一神鯉,瞬間神鯉化龍,經此處騰空昇天,這地方便以龍屺名之。後有人在此建廟,名龍屺院。有人根據龍屺院白蓮塔碑刻所載,推定寺院始建於東漢永康年間。從佛教進入我國後的傳播軌跡看,那時的仙遊山區,似乎不太可能出現佛殿,也許是本地人把這裡建廟奉祠九仙像的時間,視為龍紀寺的起始之年。不過,至少在唐代,作為佛教道場的龍紀寺就已經存在了。“唐昭宗敕額曰龍紀寺”,這是見諸歷史記載的。名揚莆邑的鳳山九座寺、仙遊龍華寺、江口囊山寺、涵江國歡寺,也始建於那個年代。龍紀寺歷史之悠長,由此可見。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寺院後一片竹林,蒼翠欲滴

年逾花甲的碧蓮法師告訴我們,早年間,九鯉湖邊並無住宿之所,去那裡祈夢的人,都是先到九仙祠燒香,後到龍紀寺住宿入夢。老法師所言,絕非鄉間無稽之談。“湖之濱,地隘而險,未嘗有人居。有一道人姓戴,忘其名,結茅於亭之旁,而仰食於龍紀者數年。”“今之遊者,皆以寺為宴息之地,寺僧不勝其擾矣。”這段記載,出自宋淳熙年間興化知縣梁錄之筆。此前,仙遊籍名臣蔡襄遊九鯉湖,也是住在龍紀寺,還留下《龍紀寺僧詩》一首。據當地老人說,龍紀寺鼎盛時共有九座樓閣,寺僧逾百名。眾僧在這裡唸佛修道,也練習武功。蔡襄詩之“生平持定戒,老大有精神”,可見他們的修行功夫。“焚香猶夜起,喜酒見天真”,則透出幾分不忌飲酒、灑脫不羈的武僧神采。

九鯉湖湖光亭的刻石碑文,常引發人們對龍紀寺的探究興致。對前來訪寺的客人,碧蓮法師會熱情帶路,請他們看這裡的文物古蹟。在寺前的那片平地上,豎著幾根帶著歲月斑痕的大石柱,直徑達60多釐米,最高達4多米。碧蓮法師告訴我們,柱子原來不止這幾根,有的已被當地村民搬去築路鋪橋了。柱子原來也不立在這裡,而是立在離此約二十多米的那片田地上。龍紀寺當年的寺院之大,殿堂之軒昂,由此可以推知。在附近的山地尋尋覓覓,不時可見散落的殘碑斷石與斑駁的古地基。寺後的那塊兩畝多的空地上,殘存牆基依稀可辨,據說那是當年大雄寶殿的遺址。寺院的周邊還能看到當年的三口古井遺蹟,其中的一口儲存完好,水質尚清。寺院的後山,當地人稱之“水槽頭”,至今還能找到當年的一些條石水槽。古時候,那裡有一道長五百多米的條石水槽,引山泉入寺。一座山寺為何會拓出這麼多的水源,除了與其香火旺盛程度有關,似乎還有更多的謎底尚待破解。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白蓮塔”其一

一座時逾千餘年的四層實心石塔,至今還立於寺前。碧蓮法師說,當年這樣的石塔有兩座,是立於一片池水之上的。那是在宋朝,寺僧慈信在此鑿池,池中植白蓮,池中塔亦被稱為白蓮塔。後來,邑侯邱鐸賜“蓮社”匾額於此,並召集四方儒士前來遣興。此後,附近的文人雅士結社聯吟,常在這裡舉行。明代仙遊籍戶部尚書鄭紀致仕返鄉後,也在龍紀寺倡建“耆樂會”,經常與當地退休官員在這裡吟詩作對。“閒月開社筵,杖履遠來集。相謂不呼官,序座惟齒列。野簌襍前陳,魚肉不逾約。酒戒晉荒狂,詩破唐格律。”鄭紀在《耆樂詩》中所描述的情景,頗有幾分 “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的蘭亭遺韻。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遺存下來的一口餵馬石槽

與遊人絡繹的九鯉湖相比,今天的龍紀寺顯得格外清靜。也許很少人會想到,早年間,這裡才是訪客頻至之地。從這裡往北而上,可通永泰、福州,往南而下,則至莆田、仙遊縣城。地處山嶺之上的古道要衝,來往旅人往往要在這裡歇個腳,祈個願。訪客多了,香火旺了,寺屋又得以擴充,設施也隨之更為完善。兵荒馬亂的年頭,山裡時有匪寇騷擾,僧眾練功習武以自衛,若九鯉湖遭歹徒侵擾,他們也會趕赴馳援,全力護衛景區。至今還放在寺院門口的三個餵馬石槽,有人視為當年武僧練習騎射的佐證。在林密道阻的山地,騎馬擊敵的迴旋空間似乎有限。不過,馬槽的存在,說明這裡是養過馬的,或許是寺院以騾馬運柴馱貨,或許是以石槽供來往客人為運貨的騾馬餵食。這座寺院當年的設施之多樣,與大眾所結下的善緣之廣,遺存的餵馬石槽似也向我們透露一二。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隨著九鯉湖景區的日漸馳名,湖岸邊有了歇息與住宿的去處,來龍紀寺的遊客變得稀落。當年的古道被公路取代之後,來往的車馬也很少在此停歇了。寺院變小了,但它依然在青山綠水的擁抱裡安恬自適,欣然面對紛紜的世事。三十多年前來此出家的碧蓮法師,每天與幾位尼眾一道行禮如儀,禮佛香火,縷縷不息,誦唸之聲,喃喃不絕。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龍紀寺面積不大,但景色宜人

在龍紀寺及周邊山地, 鐘山鎮領導陳建東與我們一起追蹤歷史的遺蹟。曾任仙遊縣旅遊局局長的他,熟稔這裡的山山水水與地方掌故。他說,龍紀寺作為仙遊縣歷史最早的寺院之一,那裡的諸多遺址與文物,蘊含著豐富的佛教文化資訊,歷史文人士子在這裡留下的印記與詩文,也增添了這座寺院的文采風流。九鯉湖景區的擴充套件與提升,必然要把龍紀寺納入其中,也只有這樣,九鯉湖文化才是完整的。擁有獨特景觀與人文價值的龍紀寺, 應當在傳承與發展中找到最佳契合點,重振禪風與文脈,使其散射出歷久彌新的魅力。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閩中伽藍▍龍紀寺,千載煙雲幾多謎

TAG: 龍紀九鯉湖寺院院前碧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