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最可惜”的寺廟,裡有罕見古長城藍本,卻是少為人知

在浙江台州有一所千年古寺,名為龍興寺,這個寺廟在紫陽街旁邊,相比於紫陽街的熱鬧,龍興寺似乎就顯得有些沒落,少為人知,來臺州的外地遊客很少會來這裡遊玩。龍興寺最早建立於唐朝時期,是台州現存最早的古寺之一,距今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歲月變遷中曾經多次改名,最後又重新改回了原來的名字——龍興寺。

浙江台州“最可惜”的寺廟,裡有罕見古長城藍本,卻是少為人知

龍興寺在唐朝時,是中日佛教交流的場所,唐朝時期日本派遣數位遣唐使來到唐朝學習新知識,佛教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唐朝貞觀年間,日本有位僧人,名叫最澄,在龍興寺潛心學習了149天之後,回到日本便建立了天台宗,之後的數年間,有數位僧人來此求學。

浙江台州“最可惜”的寺廟,裡有罕見古長城藍本,卻是少為人知

龍興寺經過幾次損毀破壞,在南宋年間,龍興寺毀於一場大火,當時候寺院的僧人為了重修修建寺廟四方奔走後重新修建了佛殿和僧堂。明朝時被大水按淹沒,這是第二次重建寺廟。到了萬曆年間,在寺院的東邊開鑿了三口水井用來防止火災。

浙江台州“最可惜”的寺廟,裡有罕見古長城藍本,卻是少為人知

清朝之後,寺院擴建,一共有九處院落,直到咸豐時又毀於一場大火,後來戰亂不斷,直到建國時,龍興寺還剩下三十四間廟宇殿堂。八十年代,龍興寺遷至巾子山的西南半山腰處,整個寺廟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修復。現在的龍興寺佔地面積約有15畝,是仿製唐朝時期的建築建造的,寺院內一共有三個院落建築。第一個院落是山門,山門的正面,有一處照壁,上面鑲嵌著“法性真如”四個大字門旁邊還有一個放生池,採用的是漢白玉堆砌而成的。

浙江台州“最可惜”的寺廟,裡有罕見古長城藍本,卻是少為人知

在放生池的南北兩側,還栽種了四棵樟樹、銀杏,都是百年以上的老樹了。經過放生池前面就是大雄寶殿了。殿內的雕像都是紫銅塑造的,正中間是三世佛像,兩側則是16個羅漢像。在大雄寶殿的左側,還有一個鐘樓。鐘樓的上方有一處匾額,上方寫著神鍾兩個字,這是仿照北京法源寺的古鐘製造的,神鐘有6噸重,鐘聲洪亮悠揚,每當鐘聲響起的時候,能夠傳到很遠的地方。

浙江台州“最可惜”的寺廟,裡有罕見古長城藍本,卻是少為人知

寺院內第二個院落是千佛塔,是目前臺州臨海市內儲存最高的佛塔。千佛塔最早建立在唐朝時期,一共有七層,佛塔是六面形狀的,有28。66米之高。千佛塔塔面和佛龕都有石磚,每層的平座都是採用石板出跳的建築手法,石磚上鑿刻著1003座佛像,千佛塔的名字也是因此而來。這些佛像都面露慈祥,呈現坐姿,佛像下方還有蓮花寶座,一片石磚連著一片石磚,每座佛像都整齊地排列著,目前佛塔的塔面高層的佛像大多都已經開始殘缺了,底層的塔面佛像都是後來重修時仿製的。

浙江台州“最可惜”的寺廟,裡有罕見古長城藍本,卻是少為人知

在千佛塔的西北一百多米處有個紫陽街,在古街上,還有一個千佛井,又被稱為雙眼井。據傳當時巾子山建成千佛塔之後,為了講究陰陽相對,於是在古街上選址修建了千佛井。古井的牆壁是採用的千座帶有陰文的佛像磚塊堆砌而成的,彷彿在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佛祖的意思。

浙江台州“最可惜”的寺廟,裡有罕見古長城藍本,卻是少為人知

最後一個院落裡面的廂房、齋堂等建築,還有觀音殿、鑑真點等等。在龍興寺的南面有一排古城牆,是當時古代長城製作時候的藍本,被稱作江南長城,是古代城牆中存在極少的一批。站在龍興寺的佛塔之下,能夠感受到內心久違的平靜,大家如果來到紫陽街遊玩的時候,建議可以來龍興寺逛一逛,相信會讓你有所收穫的。

TAG: 龍興寺佛塔佛像唐朝石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