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內江這個為抗戰做過重要貢獻的傳奇之地

探秘!內江這個為抗戰做過重要貢獻的傳奇之地

內江茂市糖廠舊址

地處市中區白馬鎮

其前身為國民政府興建於

1938年的內江酒精廠

為抗戰做出過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該廠於1949年12月由人民政府接收。1952年11月,改名為四川省國營茂市糖廠,簡稱“茂糖”,雖仍生產酒精,但其產品以食糖為主。上世紀九十年代,茂糖已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2002年改制破產。

探秘!內江這個為抗戰做過重要貢獻的傳奇之地

▲烤酒蒸餾塔樓

近日,筆者前往茂糖廠區探訪。茂糖臨江依山,白馬鎮通往龍門鎮的公路穿廠區而過。公路兩旁是鱗次櫛比的破舊廠房,最有代表性的是建於1938年的烤酒蒸餾塔樓。塔樓屹立於此80多年了,見證了茂糖的輝煌和衰落。

家屬區則建在山頂。我在原來上山的路口下車,準備由此上山,沒想到上山的道路早已封閉。原來廠裡的居民因生活不便好多都已搬遷,目前從這個方向只有一條石梯路可以到山上家屬區。

探秘!內江這個為抗戰做過重要貢獻的傳奇之地

▲紅磚煙囪

山路彎彎,雜樹滿坡。石梯上長著小草,佈滿青苔,可見很少有人從此經過了。沿著“之”字形的山路往上走,不時聽到鳥兒清脆的叫聲,十分幽靜。茂糖的紅磚煙囪還立在半山腰,孤獨地與樹林為伴。

登上山,眼前出現的景觀讓人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一塊籃球場大小的水泥壩子邊,有兩棟老房子,一棟是紅磚紅瓦坡屋頂平房,大門開在山牆上,門外有十級臺階,從臺階的三個方向都可上下,臺階上建有門廳,顯得端莊大氣,這是茂糖的禮堂。這種紅磚紅瓦平房應該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建築,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探秘!內江這個為抗戰做過重要貢獻的傳奇之地

▲職工俱樂部

與之相對的另一棟兩層樓房,是青瓦坡屋頂,二樓是泥巴竹篾牆,通走廊,同樣很有年代感。已70歲的原茂糖職工李菊芳1歲時就隨父母來到這裡,她當年聽老人說,這棟房子是1948年修建的。後來這棟樓的底層用作廠裡的職工俱樂部,二樓是單身職工宿舍。

兩棟房屋前分別種有一棵黃桷樹,黃桷樹主幹粗壯、枝繁葉茂。李菊芳的丈夫——73歲的喬樹文告訴筆者,俱樂部樓前的那棵黃桷樹是廠裡最老的一棵黃桷樹,建廠前就已經生長在這裡,應該有100多歲了。

探秘!內江這個為抗戰做過重要貢獻的傳奇之地

▲百年老黃桷樹

筆者行走在家屬區,一路可見不少灰磚房,有樓房,也有平房,青灰色的色調彰顯出濃郁的年代感。

在茂糖球場壩旁有一排職工宿舍,青磚青瓦平房,褪色的藍色木門木窗。住在平房裡的卿大爺是原茂糖的老職工,企業改制頭一年退休。我坐在房前的葡萄架下與卿大爺聊天。

說起茂糖過去的輝煌,卿大爺的話語中帶有一絲自豪,他興致勃勃給我講起以前的生產情況,茂糖的產品主要是 “三白”——白酒、白糖、白紙,為內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在與卿大爺聊天過程中,談到了茂糖還殘存著一處建廠時修建的土牆房。循著老人的指向,筆者找到了青瓦土坯平房。土坯房被茂盛的荒草雜樹包圍,斷牆殘垣。這是建廠時修建的房屋,是茂糖早期歷史的一部分。筆者瞭解到,廠裡這樣的老房子有8棟,只有這排平房仍保留著土牆,其餘的後來都換成了磚牆。

探秘!內江這個為抗戰做過重要貢獻的傳奇之地

說到廠裡最老的房子,喬樹文大爺堅定地說,他們所住的這排平房才是廠裡最老的房子,並給我講起了這排平房的來歷。據說茂糖建廠前,當地一鍾姓大地主就在此開糖坊,養了不少牛,用牛拉石碾子榨甘蔗。這排房子當時是通的,很寬,專門用來關牛。

據資料記載,鍾榮普是內江有文字記載經營糖坊第一人。鍾榮普為廣東興寧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來川,在內江茂市(現白馬鎮)定居,以甘蔗為原料開設糖坊。

探秘!內江這個為抗戰做過重要貢獻的傳奇之地

▲茂糖子弟校舊址

離青瓦土坯平房不遠的坡上,有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隱約可見一些殘牆,路遇的一位居民告訴我,那裡曾經是茂糖子弟校校址。“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茂糖的生命,從誕生到輝煌再到消亡,都濃縮在這些老建築裡。

曾經輝煌的茂市糖廠

已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

但歷史不會忘記

它曾做出的貢獻

探秘!內江這個為抗戰做過重要貢獻的傳奇之地

探秘!內江這個為抗戰做過重要貢獻的傳奇之地

文稿:陳 浩

編輯:劉春雲

圖片:陳 浩

TAG: 茂糖平房黃桷廠裡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