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廠,裡廠,嚴子陵後裔,避世而居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外廠,裡廠,嚴子陵後裔,避世而居”,“vid”:“j3320pnt611”,“img”:“http://puui。qpic。cn/vpic/0/j3320pnt611。png/0”,“desc”:“”})

低坪村,隸屬寧波市海曙區章水鎮,從茅鑊古樹群公園向對面的山上看,隱約於半山上的村莊,就是低坪村。

低坪村的嚴氏人家,就是從茅鑊古村分遷而至,也是漢代著名隱士嚴子陵的後裔。

車行至低坪村,再無路可前行,必須掉頭原路返回,如入世外之境。

外廠,裡廠,嚴子陵後裔,避世而居

嚴子陵,生於公元前39年,餘姚人,其出生的地方名為子陵村,為紀念嚴子陵而名。

因區劃調整,子陵村,現在隸屬寧波市慈溪市橫河鎮。

嚴子陵本來姓莊,原名莊光,少時與劉秀同學,亦為好友。

公元25年,劉秀開創東漢王朝,再三延聘莊光,授諫議大夫,但是莊光隱姓埋名,隱居於富春江畔的富春山下,史載“不屈,乃耕於富春山”。

嚴子陵不慕權貴,不圖名利,隱居富春江畔,垂釣度日,成為東漢著名隱士,一直受到後世讚頌。

外廠,裡廠,嚴子陵後裔,避世而居

公元57年,劉秀去世,第四子劉莊即位,是為漢明帝。

為避漢明帝劉莊的諱,莊姓改姓嚴,莊光改名為嚴光,字子陵,世稱嚴子陵。

范仲淹在《嚴先生祠堂記》中,盛讚嚴子陵:“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嚴子陵釣臺,就在嚴子陵隱居富春江畔的富春山下,成了杭州桐廬縣的著名景點。

外廠,裡廠,嚴子陵後裔,避世而居

嚴氏後裔從餘姚遷居四明深處的杖錫村一帶,400多年前,嚴氏從杖錫遷居茅鑊。

茅鑊村地處龍尖頭山上,地形就像一隻大鍋,四周茅草叢生,故名茅鑊。

茅鑊因古樹群而聞名,金錢松、銀杏、榧樹、楓香等樹種,深秋時節,樹葉變黃變紅,茅鑊就是一個絢爛的彩色世界。

2012年,茅鑊古村拆遷,村民遷移至洞橋鎮內的茅鑊新村。

外廠,裡廠,嚴子陵後裔,避世而居

大約180年前,清朝道光年間,茅鑊嚴氏再分支遷至對面半山上的低坪村。

低坪村包括外廠和裡廠兩個自然村,外面的村落叫外廠,再往裡面兩三百米,就是裡廠。

外廠和裡廠,名稱都有個“廠”字,意思令人費解。

“廠”字在古時是象形文字,最早寫作“丆”,意指山石之厓巖,巖下可住人,以巖為家,偏僻而隱蔽。

後來人們把“丆”字寫成了“廠”字。

外廠、裡廠,就是這樣的地處厓巖的偏僻之地,靠山吃山,避世而居,隱世而獨立。

外廠,裡廠,嚴子陵後裔,避世而居

外廠,裡廠,嚴子陵後裔,避世而居

低坪村的房屋大多以石頭砌成,依山勢層層疊疊。

在進村的公路修通之前,低坪村人上山下山要走指如嶺古道。

指如嶺古道從現在的茅鑊大橋旁邊上山,經跑頭、低坪,上至杖錫。

《四明談助》記載,指如嶺、跑頭嶺、疑遲嶺,“三嶺皆新甃石,然猶陡峻,屆盤危俯,如蛇相尾,赴壑而下,可五六里。”

外廠,裡廠,嚴子陵後裔,避世而居

三十年前,低坪村隸屬赤水鄉。

赤水之名,緣於公元1116年,宋徽宗趙佶的御筆題字,“丹山赤水”。

原赤水鄉所轄區域,山清水秀,風景宜人,與宋皇的題字非常應景。

低坪村的西北方向,隔溪相望丹山赤水景區所在的餘姚大嵐鎮柿林村。

1992年,赤水鄉併入章水鎮。

無論風景如何美麗,依然被時代浪潮拋棄。

外廠,裡廠,嚴子陵後裔,避世而居

低坪村,和所有的山村一樣,都面臨著相同的命運,留守山村的老年人越來越少,很多房屋破敗傾廢。

先民們跋山涉水、千辛萬苦打造的家園,終究沒能抵擋歲月的變遷。

曾經子女成群、熱鬧興盛的山村已經成為了永遠的傳說。

那些殘敗的老屋,還有荒蕪的田園,已是時代的顯著特徵。

城鎮化的速度,等於山村消亡的速度。

外廠,裡廠,嚴子陵後裔,避世而居

為什麼人口年均增長率下降?

因為農村逐漸消亡。

自古以來,生育主力在農村。

TAG: 嚴子陵低坪村莊光嚴氏外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