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武夷巖茶,非巖不茶。

要聊到巖茶的入門,知識體系可不少。

最基礎的,得先學會喝巖茶。

喝懂巖茶裡的香甘清活,巖骨花香。

再其次,還得領略基本的巖茶品種。

將水仙、肉桂、大紅袍逐一的喝個遍。

能夠嚐出水仙和肉桂的不同時,才算摸到了武夷巖茶的大門。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最後還得多去嘗試和涉略,不同山場的巖茶,味道究竟有什麼不同?

到底正巖茶和半巖茶喝起來差距大嗎?洲茶和外山茶又是什麼感覺?

等到,奼紫嫣紅看遍,來到辨山場這一步時。

相信大夥兒們在日常喝茶時,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坑的茶不錯。”

“**巖的肉桂,喝起來特別的勁道。”

“**洞的鐵羅漢,聽說很出名哇。”

到底這些像代號一般的,坑澗窠洞、坪峰巖崗等山場名稱,是什麼來歷?

麻花今天,就來好好的系統講解。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2》

按照地理地形劃分,坑,其實就是一塊大凹陷。

像不少的自然風景區裡,天坑旅遊還是個亮眼的招牌。

麻花當年上大學時,就到過武隆天坑,在那裡好好的逛了一圈。

再話說回巖茶的山場,似乎在茶友們熟知的山場裡,好的巖茶似乎都帶著“坑”。

比如最經典的例子,牛欄坑肉桂和慧苑老叢水仙,就屬於當今巖茶界的頂流。

到底巖茶山場裡的“坑”,是怎麼個特別法呢?

坑,本意的窪下去的地方。

武夷巖茶的山場裡邊,針對兩旁有山,中間沉陷向下凹的地形,稱之為“坑”。

如果要簡單的畫示意圖,那麼畫出來的,就像“凹”字那般的地形展示。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通常一條坑裡邊,前後兩端都擁有著出口。

在這裡邊,受到水往低處流的影響,坑的中間常有溪流淌過。

彎彎曲曲的小溪,從河流中間,穿行而過。

巖茶山場裡的坑,具有鮮明代表性的有三個:

牛欄坑、慧苑坑、倒水坑。

其中,牛欄坑以肉桂出名。

早年間一則關於天價茶的新聞,讓牛欄坑肉桂由此橫空出世。

由此,“牛肉”二字,高調的在全國新聞上亮了相。

種在“坑”裡的茶樹,受到獨特的地形環境影響,日光時間短、相對溼度大、晝夜溫差明顯。

所以,從中走出來的巖茶,往往以剛柔並濟著稱。

桂皮香勁道,極盡綿柔的牛欄坑肉桂,更是打破了世人們對於肉桂的誤解。

肉桂並非都是霸道刺激的!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3》

從拆文解字的角度看,“澗”指的是山間流水的溝。

常見的片語搭配,是溪澗、山澗等。

往往巖茶裡邊,以澗定名的山場,是透過“坑”的基礎形成的。

澗的形成,首先需要有兩山夾勢的地形。

在這獨到的地勢下,中間有溪流穿過。

用簡單的地形圖分解出來,就是個類似於“V”字的展示。

緊挨的兩山之間,有著潺潺清溪流淌。

相較於“坑”的地形來看,“澗”裡能夠用來種茶的地方,相對更狹窄。

所以,從真正意義上來說,“澗”裡出來的巖茶,數量要比“坑”裡的茶,來得更少。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巖茶裡邊,“澗”的代表山場裡,常見的有:流香澗、悟源澗、章堂澗等。

其中,流香澗位於天心岩的北麓,屬於章堂澗的一條分流。

流香澗的兩旁,蒼石壁立,丹崖夾澗而立。

整體上看,山峰地勢落差大,地形起伏明顯。

地貌上,山地多,而平地少。

再加上這一帶,常有谷底滲出細流,溪澗兩旁多砂土質。

兩旁的丹崖在長期受到風力侵蝕、流水侵蝕等影響,使得“澗”旁土壤環境,土質疏鬆,含礦物質豐富,極為適合茶樹的生長。

再加上,受到地形的影響,“澗”內的遮陰效果好,潺潺溪流帶來豐富的水汽,多方面的綜合條件下,使得“澗”裡出來的巖茶,品質獨樹一幟。

像是麻花此前喝到的那款流香澗肉桂,桂皮香悠然,果香清甜,內質綿滑動人!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4》

窠的原義,指的是昆蟲、鳥獸的巢穴。

而用在地形上,更多用於形容山坳。

對比大開大合的“坑”與“澗”,“窠”的地形比較小。

相較而言,“窠”的地形更為多變。

當大夥兒們,實地走訪過多個武夷山景區內的山場時。

就會發現,“窠”的地形,有點兒類似“窠”。

但,要是論佔地的多與少,“窠”又遠遠比不過“坑”。

窠的地形,山場環境比較多變。

有的**窠山場,裡邊會有溪流穿過。

而有的,則沒有水流經過。

由於地理環境的差異明顯,所以從“窠”裡走出來的巖茶,風味不盡相同。

關於窠的代表山場,常見的有九龍窠、竹窠、燕子窠、楓樹窠等。

其中,九龍窠是大紅袍母樹的原產地,屬於大紅袍的祖庭。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而竹窠,地理環境則位於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間。

從地勢環境上看,屬於兩山夾峙的一個山谷。

有如笑傲江湖裡的綠竹巷,屬於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地勢相對低窪的竹窠,生態環境極佳。

受到流水和風力的幫助,在此處土壤層裡,凝聚了不少的天然礦物質。

水分充足,環境清涼,植被繁茂,多雲霧遮蔽的竹窠,其中的水仙和肉桂,在巖茶江湖裡有著不小的名氣!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5》

字面意思上,洞指的是洞穴、窟窿的意思。

顧名思義,武夷巖茶的山場裡,通常以“洞”命名的山場,從地形上比較類似於深穴。

“洞”的形成,在於丹巖內部中,土質較軟的岩層,受到長年的流水侵蝕,從而凹陷形成。

碧水丹山的武夷山裡,眾多以“洞”命名的山場,往往就深藏在巖腰當中。

“洞”這型別山場,環境特點在於,土壤較為溼潤,光照少,更多清涼的小氣候。

相對而言,是比起“窠”,以“洞”命名的山場,範圍相對更大一些。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山場,在於水簾洞、鬼洞、龍頭洞等。

水簾洞屬於武夷山景區裡最大的巖洞。

經過科學的測量,水簾洞的面積約為17平方公里。

水簾洞的地理位置,位於章堂澗以北、瑞泉巖東壁範圍。

在諸多山場裡,水簾洞屬於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名氣不小。

水簾洞這個特殊的山場,產不少的好茶。

例如,此前備受茶友們推崇的水簾洞老叢梅佔,正出於此。

那款臘梅香明顯的老叢梅佔,麻花覺得,特別適合在冬天的時候喝。

剛開始沖泡,在前幾衝時,濃郁的叢味和清揚的梅花香,雙雙襲人而來。

清甜甘活的茶湯,入口極潤。

湯水的質地,介於醇與極醇之間,入口特別的驚豔!

想來,水簾洞這樣,山高谷深,地勢獨到的山場環境,為那款老叢梅佔的內質修煉,提供了不少有利先機!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武夷巖茶常說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是怎麼來的?

《6》

喝巖茶入門,除了品種外,還少不了先弄清山場。

近年來,提起巖茶的品質,肉桂無疑是茶桌上的寵兒。

特別是到了臨近冬月的節點,放眼過去,麻花身邊的朋友們,好像都在喝肉桂。

往往,針對剛入門的新茶友。

在初學階段挑選肉桂時,麻花的建議是:

不妨先從今天提到的,坑澗窠洞這四類山場裡去挑。

畢竟,這型別氣候溫潤的山場,生養出來的肉桂,更具備柔中帶剛的特點。

從口感滋味上看,這型別的肉桂滋味更大眾,更容易喝懂。

可見,入門選巖茶,除了要關注品種,不妨多關注山場環境特點!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宣告: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TAG: 巖茶山場肉桂地形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