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寡淡縹緲,一半熱情如火,濃妝淡抹總相宜:秋遊黃陂木蘭山

一半寡淡縹緲,一半熱情如火,濃妝淡抹總相宜:秋遊黃陂木蘭山

為了捕捉木蘭山秋色,早上五點半就出發了。自駕順著蜿蜒的盤山路行至山頂,天色開始變暖。朝陽像個紅燈籠,從天際的雲海中冒出來,不久又沒入上一層平流雲,留下一道一道紅線,然後再也不露面了。

一半寡淡縹緲,一半熱情如火,濃妝淡抹總相宜:秋遊黃陂木蘭山

即便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掏出無人機升上天,也沒有追上紅燈籠。可是此時手機傳來湧動的雲海畫面。群山在海中成了孤島,純淨簡單的構圖、灰白的色調看起來像意境高遠的國風水墨畫。

一半寡淡縹緲,一半熱情如火,濃妝淡抹總相宜:秋遊黃陂木蘭山

風冷呼嘯,風起雲湧,無人機在大風中顫顫巍巍,變換角度,追隨稍縱即逝的光影。荊楚大地上的木蘭山在雲海中氣勢磅礴,引領著群山,化作海洋巨鯨。隨著光線越來越亮,木蘭山的色彩也越來越多,當無人機掠過金頂,停留在西麓上空,鏡頭之下所呈現的五色斑斕讓人又驚又喜。

一半寡淡縹緲,一半熱情如火,濃妝淡抹總相宜:秋遊黃陂木蘭山

濃妝淡抹總相宜。一半是寡淡如仙境的縹緲,一半是熱情如火的秋色。今天是雖是陰天,卻有幸看到了兩種風格。

一半寡淡縹緲,一半熱情如火,濃妝淡抹總相宜:秋遊黃陂木蘭山

在武漢黃陂眾多名山當中,海拔582m的木蘭山並不算高,名聲卻最響。古人形容它像一頭橫臥在灄水河畔的雄獅,故名“青獅嶺”。

一半寡淡縹緲,一半熱情如火,濃妝淡抹總相宜:秋遊黃陂木蘭山

木蘭山怪石嶙峋的山坡上,常年生長著奇花異草,在歷代縣誌記載的“黃陂八景”中叫做“木蘭聳翠”。明代詩人讚美它“西陵最勝,蓋三楚之奇觀”。我想,在沒有航拍的時代,古人看到的不比我們多,能得到這樣的讚譽,絕對是當地招牌。

一半寡淡縹緲,一半熱情如火,濃妝淡抹總相宜:秋遊黃陂木蘭山

黃陂獨特的木蘭文化也源自於此山。因山上有木蘭將軍的墓,於南齊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始稱“木蘭山”。相傳花木蘭家住“青獅嶺”,18歲的木蘭男扮女裝,代父從軍12年,因軍功被封“孝烈將軍”。

一半寡淡縹緲,一半熱情如火,濃妝淡抹總相宜:秋遊黃陂木蘭山

木蘭的忠勇事蹟感動鄉人,於是為其在青獅嶺上建祠立廟,還種植了許多木蘭樹紀念。唐朝詩人杜牧曾任黃州刺史時遊木蘭山,寫下《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在著名詩人的文風加持下,文化地位越來越高。

一半寡淡縹緲,一半熱情如火,濃妝淡抹總相宜:秋遊黃陂木蘭山

佛道教在木蘭山上也有著1500年曆史,至今留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然而細看建在山脊上的建築群,也不盡是飛簷鬥角的廟宇道觀。其中夾雜著石頭砌成的房子,更似普通的民居。一打聽,才知木蘭山在社會動盪的時期還做過烽火臺、避難所。

一半寡淡縹緲,一半熱情如火,濃妝淡抹總相宜:秋遊黃陂木蘭山

冷兵器時代,佔據山頭,居高臨下便是最好的防禦體系。最近的一次作為要塞是在清咸豐三年(1853年),為抵擋太平軍,特意修了炮樓。

一半寡淡縹緲,一半熱情如火,濃妝淡抹總相宜:秋遊黃陂木蘭山

無人機耗光兩塊兒電池的時候,天完全亮了,木蘭山西麓的霧氣也逐漸散去,那些亭臺、殿宇在五光十色的樹叢中熠熠生輝。讓人嘖嘖稱奇的還有其中形狀怪異的岩石,每每變化一個角度,便會對應出一種意境,好似守山神獸。它們與周邊古樸的林木的印襯,個個器宇不凡。原來這些石頭也大有來頭,地質學上稱“藍片岩”,屬於大別山碰撞造山帶的獨特產物,也因此,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

一半寡淡縹緲,一半熱情如火,濃妝淡抹總相宜:秋遊黃陂木蘭山

或許是因為這個季節的木蘭山太好看了,這幾年山上頻頻舉辦聲勢浩大的登山節,這讓更多的遊人見識到了木蘭山的風采。名山大川的愛好者聞風而來,揮灑了汗水之後,然後又將木蘭山的秋色記憶帶回家,那種身心暢快的感覺妙不可言。

TAG: 木蘭無人機黃陂秋色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