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華高萊斯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忠先生

自從20多年前開始考察世界城市,城市中的科技園區就一直是我考察的重點區域之一,原因倒也很簡單,那個時候,中關村西區剛剛開始建設,不但規劃理念是新的,而且土地的招投標方式也是新的,如何去做一份有說服力的投標檔案,對於房地產公司來說,是一個新課題。

於是我們華高萊斯這個剛剛成立的小公司,就接到了一個大專案——足足有幾十萬元的顧問費!雖然這個數字比我們現在的收費至少少了一個零,但是對那時的我們來說,還是很令人激動的。從標書寫作到上陣講標,都由我一人完成。最後不但幫業主順利地投中了二區8號地,而且當時的評委會一致認定,我們這份投標書是所有標書中做得最好的!

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國王十字區

從那時開始,我和我的小公司在中關村和海淀區開始有了點小名氣,從中關村軟體園到總部基地,我們做了一系列的科技園區的策劃。當然,本著“急用先學”的原則,每次出國都要去考察世界各地的科技園區,並探訪其中的企業,還購買了大量的有關科技園區的書籍,這些都成為每次考察的必修課。久而久之,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些園區和園區裡的人。這些人,如果說有什麼共同特點,那大概就是一個——對自己的專業,對自己的研究領域,有著迷之熱愛和迷之自信!

記得在法國的里昂,考察其生命科技園區時(這是法國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生命科技園),我們在一棟建築上看到了一行大大的字,翻譯過來就是:“決定你的一生的,不是教育,也不是努力,而是proentéroembryon。”最後那個法語單詞,所有同事都不認識,於是我就對負責翻譯的同事說:“看看你這北大學法語的,怎麼連這個詞都不認識!”同事非常惶恐,也非常急切地用手機搜了搜,說道:“李總,您真的不能怪我,因為這個法語單詞太專業了,它的意思是‘原腸胚’,啥叫‘原腸胚’啊?”這下我明白了,雖然我不懂法文,但對“原腸胚”我倒可以給他們大講一番,同時,對這些搞遺傳工程的人的自信力,也大大讚賞了一番,最後還一臉嚴肅地對當時的三隻“單身狗”正色地說道:“聽明白了嗎?為了你們今後孩子的一生,一定要選好自己基因合資的物件!”

是的,城市科創區是科學的,也是有趣的,是創新的,也是充滿活力的,但同時大多有那麼一丟丟的反叛,一點點的特立獨行——其實用這些一般意義上的形容詞,是表述不了城市科創區的真正氣質的,下面,就讓我結合這些年來所考察過的上百個科創區的實際經驗,總結一下當今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動向一

年輕化

這是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

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南聯合湖區

在過去的20年裡,行走於世界各個科創區中,你可以明顯地感覺到,科創園區裡的人越來越年輕——傳統意義上的“科學家爺爺”越來越少,而那些看似不靠譜的人卻越來越多,甚至時常可以看到抱著一疊技術資料同時又玩著滑板的人,真讓人感到科技界居然和武術界有一個相同的行規——“拳怕少壯”。比如,AI領域著名的“獨角獸”——曠視科技創始人之一的印奇也只有31歲,他和另外兩個創業小夥伴都是著名清華“姚班”的畢業生,從他們身上,你真的能感到中國科技及世界科技那種生機勃勃的未來!

動向二

國際化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園區裡的膚色越來越混合,語言也越來越多元。

對於這一點,我不太想抽象地講什麼“多元產生活力”之類的話,我只想回憶一件讓我終生難忘的小事。在我的大學時代,母校同濟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的每一個班,都有大概五分之一的學生是留學生,有來自非洲的,也有來自中亞的,我們班裡就有兩個非洲同學。

有一次在上美術課時,兩個非洲同學的畫板就支在我的旁邊,當時是畫靜物——一個陶罐,我畫到一半時看了看這兩個非洲同學的畫,發現形不太準,素描關係也不對,但是它的顏色,筆筆都漂亮,沒有一個顏色是難看的。這給當時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有一天,當我在柏林的一個博物館買書時,看到了一大批非洲服飾與工藝品的畫冊,我突然覺得,這些色彩美極了,那是一種極其漂亮的灰調子,於是一口氣買了十幾本。這些書中的每一個作品,都堪稱色彩搭配的經典案例。看來非洲不光是天生的長跑家和舞蹈家,還是天生的色彩家!

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谷歌總部

是的,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由於各地的生存環境並不相同,所以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就有了不太一樣的四肢與不太一樣的大腦。如果到美國,你去看看不同族裔的分工,就知道這種分工並不都是政治和經濟博弈的結果,有相當一部分是各個族裔的能力差異所導致的——英格蘭裔能謀善斷,所以總統多;德國裔能征善戰,所以將軍多;華裔和印度裔能寫會算,所以矽谷才有這樣一句話:我們主要的產品不是PC(個人電腦),而是IC(Indian and Chinese)。在任何一個領域,總有那麼一些人群,他們不是靠祖師爺賞飯吃,而是靠老天爺賞飯吃——天生就在某一領域比其他族群有優勢。

因此,科創園區要有所創造,當然就要集中世界上最強的大腦,並且儘可能地讓他們發揮各自的特長,這樣才能形成最佳的智力組合。這樣,每個園區都越來越國際化,也就不奇怪了。

由此觀之,現在北京市力推的國際人才社群建設,是非常明智的行為,要發展科創就一定要“得天下英才而用之”。

動向三

文藝化

這可以看作年輕化的一個必然結果。

十幾年前,你可以準確地分辨哪裡是科創園區,哪裡是文創園區,但現在,單從外觀而言,已經越來越難分辨出這兩者之間的差別——科創園區越來越多地注重藝術陳設,甚至有塗鴉,而文創園區越來越多地擺上了電腦和科技產品——因為現在的大多數電影,都不是拍不成了才做,而是做不成了才拍!但總體而言,科創園區走向文藝化,或者叫娛樂化的趨勢則更為明顯,特別是在倫敦西區,你真的很難相信,這個典型的舊城更新專案,這個有點舊、有點亂、有點散漫,也有點文藝的地方,居然也是“矽谷”,而且是非常有競爭力的“矽谷”!

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東倫敦科技城

其實只要想想我們自己的“年輕時代”,也就明白了,誰在年輕時會喜歡那種單一而整潔的環境呢?誰不喜歡那種“白天熙熙攘攘,晚上燈光明亮”的熱鬧生活呢!

動向四

強交流

想想為什麼在中關村創業大街,最有名的場所是創客咖啡,也就明白了交流為什麼這麼重要了!

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埃因霍溫高科技產業園

所謂的強交流,是指在現在的科創園區中,特別是那些由單一公司擁有,並且精心規劃設計的科創辦公園區中,其空間設計,幾乎都遵循了這樣一個原則:“一切有空間的地方皆能停留,一切能停留的地方皆能交往,一切有交往的地方皆有效益。”其實,這背後的動因也很簡單——如果是跨行業的交流,那無非是科技與資本或科技與服務的對接,這種是最典型的矽谷型的交流;而如果是跨專業的交流,那則是當今科技發展最基本的合作方式——多學科協作共同體。只要看一看近一段時期的諾貝爾科學獎的獲獎情況,你一定會得到這樣一個結論:不交流,無創新;不合作,無諾獎!

動向五

景觀化

相對於前面四條,這一條動向倒也算不得是進一步的增強,應該是世界城市科創區一以貫之的原則。唯一增強的,就是對於“景觀”的理解——過去的景觀多以自然景觀為主,而現在的景觀設計,越來越多地融入了藝術元素,越來越多地表現為藝術設計與自然景觀的結合——這也讓人能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些理工男們的審美情趣越來越高,他們自身也變得越來越多才多藝了!

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微軟總部園區

除了對景觀本身的塑造外,在科創園區的建築設計中,也能明顯地感到,辦公場所的景觀視野與景觀朝向越來越豐富。這其實基於一個深層的動力:對所有腦力工作者而言,窗外的風景也是生產力,正所謂“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動向六

混合化

這裡所謂的“混合化”,是指功能的混合化。用一句更形象的語言來描述,就是:“和一起生活的人一起工作,和一起工作的人一起生活。”

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緯壹科技城

在現在的科創園區中,工作與生活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對於有的園區,住宅樓是左鄰,研發樓就是右舍,甚至有的科創園區,像新加坡的緯壹,樓下是辦公區,樓上就是公寓,這樣的佈局不但有利於科技人員聚在一起進行交流,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符合科技人員的工作習慣——這些科技人員多數並不能過那種朝九晚五的日子,或者說,在他們的持續研發過程中,經常是要晝夜加班的,睡一會兒,再起來看看實驗結果;或者程式開始運作了,就抽空先上樓去睡會兒。這樣的加班日子長短不一、規律不定,但無一例外,都是他們出成果的關鍵時刻。因此對於大多數科創人員來說,“職住共存”“功能混合”的規劃佈局,才是一種最人性化的考慮。

動向七

煙火氣

解決了住的問題,接下來當然就是吃和玩,這就需要商業的配合,所以,近十年來,有一個特別明顯的趨勢,那就是這些原本被認為非常高大上的科創園區,變得越來越有煙火氣了!

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首爾數字媒體城

最為典型的是韓國的DMC(數字媒體城),在其規劃佈局中,低層的裙房全部被規劃用於商業和娛樂,於是整個科創區就像坐落在一條巨大的美食街上一樣。只要你願意,就可以一年365天,天天換著花樣吃,還能保證吃不全、吃不膩,所以在這裡我觀察到了一個現象,這裡的年輕人下班後,不是逃離科技城,去別的地方找飯吃,而是把哥們兒直接叫到樓下,一起嗨完了再回家!

所以天一擦黑,這裡就是一片燈紅酒綠、歌舞昇平——可能有人會說,這成何體統,這哪裡還像個科創園區?可是我要說,科學家也是人,而且大多還是年輕人,他們來到科創園區就是來奮鬥的;而在奮鬥的過程中,他們要創新也要生活,要奮鬥也要快樂,他們想要成就他們想要的一切,而對於成不成“體統”,他們倒也不太在意!

動向八

親子化

這個親子化,又可以作為人性化的進一步延伸。

據統計,科創園區的孩子要比文創園區的孩子多,而且多的程度還在逐年增加!

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板橋科技谷

這緣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科創園區的理工男們,他們的生活多數沒有那麼另類,戀愛、娶妻、生子,對他們多數人而言,都是生活的正常選擇,至於說有很多人晚婚晚育,倒不是他們刻意想這麼做的,那是因為,許多高科技公司,特別是軟體公司,女生太少了!相對而言,許多文創公司不太缺美女,缺的倒是那些想娶美女為妻的男人們。

另一方面,妻娶了,就要生子,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創園區都把幼兒園當作一個標配,而且是特別受科學家們歡迎的一個標配。因此,自身有動力,園區有鼓勵,就使得科創園區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如果你去過韓國的板橋科技谷,你就會發現,這裡已經是一個典型的兒童友好城市了,孩子越來越多,為孩子提供科技教育的場所也越來越多,讓人由衷地感到,做科學家,或者說做碼農的孩子,也挺幸福的!

動向九

運動化

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東倫敦數字創意園

這個動向不用多做解釋,大家一聽就能明白。現在世界上的科創園區,特別是新落成的科創園區,簡直就是按照一個大的運動場進行設計的,路上能跑步,水裡能划船,要打球還有各種場地,有室內的也有室外的,而且無論在何時,永遠不缺的,都是那些在各種場地上做運動的人,無論是上班時間,還是下班時間,都是一樣!現在想來,在這背後,體現了科技公司越來越人性化的一面——允許員工在思考時運動、在運動中思考,這大概也都算在工作吧!

動向十

不靠譜

是的,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的確是“不靠譜”,而且常常是越大的公司越不靠譜,越大的園區也越不靠譜。

每次出國考察之前,我都會安排同事做一個非常詳細的行程,無行程不考察,已經成了我多年的工作習慣,但是,當我拿著這些行程在科創園區去按圖索驥時,常常會撲空:

——這裡不是有座雕塑嗎?

——對不起,上個月搬庫房了。

——為什麼?

——這裡被一個專案組臨時徵用了,要搞一個新軟體。

——那什麼時候搬回來呢?

——這可不一定,也許會也許不會,聽說這個專案組要獨立創業,要是那樣,那這個地方就永久被佔用了!

——啊!那要到什麼時候,才能重新看到那個雕塑呢?那可是大師作品!

——我覺得倒也不會太久,他們這個軟體估計沒戲,他們搞不成就會自動走人,到那時你再來看看吧!

——啊!這也太沒譜了!

這不是我的杜撰,這是一段真實的對話。事實上,在這類科創園區中,他們與其說是在管理,倒不如說是在“放牧”!與其說是處處有規劃,倒不如說是時時在“試錯”!這可能會讓外人覺得,這樣的公司有點不靠譜,但是,面對未來巨大的不確定性,這樣的經營邏輯,以及由此反映出來的空間使用邏輯是對的!高科技產業的本質可不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搞得不好,那就是血本無歸、一敗塗地。畢竟,我們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而我們唯一能應對變化的方式也是變化!

李忠:世界城市科創區發展的十個動向

肯德爾廣場

所以,只有不靠譜的東西,才是最靠譜的!

以上十條,就是我這一二十年來,在考察世界各地的城市科創園區時,以現場感知的經驗為基礎,所做的一些感性歸納與理性分析。

李忠

2019年8月30日

華高智禮

·版/權/聲/明·

本平臺全部作品的著作權及其他相關合法權益歸華高萊斯國際地產顧問(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高萊斯)所有,未經華高萊斯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摘抄、改編、翻譯、註釋、複製、發行、廣播、彙編、透過資訊網路向公眾傳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內容,否則,將可能承擔相應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責任。華高萊斯將透過一切法律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TAG: 園區科創越來越動向科創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