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大智大勇被《西遊記》過於歪曲了

唐僧的大智大勇被《西遊記》過於歪曲了

提起奘師,一般人們都會想到《西遊記》中那位膽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難辨的胡塗和尚。其實這僅僅是作者的虛構,就歷史上真實的奘師而言,對其形象未免過於歪曲。史實記載的奘師,不僅精通佛法,虔心求學,而且膽識過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綜括奘師一生,約略可分為三大階段

一是國內修學,二是西遊求法,三是歸國主持譯經。每一階段都有人所不能企及的特殊表現與成就。

如西遊途中的“乘危遠邁,策杖孤征,積雪晨飛,塗間失地,驚沙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煙雲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露而前縱。”其間的艱危困苦,非言語可以形容,非一般人可以忍受,而奘師皆能一一克服,從未消萌退志。

唐僧的大智大勇被《西遊記》過於歪曲了

學成之後,名滿五印,被當時五印盟主戒日王奉為國師,禮遇之隆,供養之厚,尊敬之誠,無以復加,再三懇留,奘師絲毫不為所動,只念念不忘遊學初衷,必須將所學貢獻於祖國,甘願再冒一次生死艱危,終使我中華文化,大放異彩,為歷史添了光芒四射的新頁。

曲識機緣,善通物性,不倨不諂,行藏適時。吐味幽深,辯用疑義,實季代之英豪,萬佛宗之法將矣”,寥寥數語已將奘師的高尚人格、學業的成就和務實的精神躍然紙上。

奘師西行求法,孤征沙漠,獨越雪山,艱難險阻,義無反顧,是探險家;

參訪問道,負經行腳,足跡遍及中印,途經萬里,是旅行家;

窮究因明,精研唯識,旁及經史子集,古印奧典,是哲學家;

翻譯經論,達千數百卷,且創之翻譯體系,是翻譯家;

博通三藏教典,戒行嚴淨,為唯識宗始祖,是宗教家。

唐僧的大智大勇被《西遊記》過於歪曲了

只有中國文化才能培育出奘師這樣的大師,只有中華民族才能產生奘師這樣的巨人。

奘師於唐貞觀元年隻身前往印度取經求法,歷時19年,獨行五萬餘里,遍遊西域、中亞和印度,回國後他又用了19年的時間,夜以繼日地翻譯了大量佛經,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堪稱空前絕後。

他的捨身求法的精神,他的九死一生的經歷,他以平凡之身完成的不平凡的業績,吸引著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人們傳誦著他那神奇般的故事,把他作為唐朝和尚的代表,稱他為唐僧。

唐僧的大智大勇被《西遊記》過於歪曲了

TAG: 孤征五印19艱危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