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科學中心城市的崛起》

網路版已經推送完畢。接下來,我們將為讀者送上一個“大彩蛋”!除了書中的12篇文章,我們為讀者特別增加了2篇文章:《軍民融合——軍事科研對城市發展的高階賦能》和《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

今日為大家分享: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歡迎關注!

文丨白雅文

三、大都市,如何留住新制造?

既然新制造能為大都市產業注入無限的新動能,那麼大都市該如何留住新制造?新制造引來之後,大都市如何為其營造生存的最佳土壤?

技術的注入,生產方式的變革,讓製造業更加關注於如何用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產出效益。在製造業從資源和勞動力密集型向知識和技能密集型生產模式轉型中,需要企業的創新成本最低、產業鏈協同成本最低、市場距離最近;這些恰好是大都市所具備的獨有優勢,也讓大都市能為新時代製造業發展成長提供最“廉價”的土壤,進而獲得製造業發展的最優外部規模經濟。如同牛長得好,是因為生活在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花長得好,是因為土壤肥沃。產業能否發展得好,也取決於產業生長的“公共用地”環境,即“產業公地”。大都市恰好是新時代製造業成長的最佳“產業公地”。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東京

圖片來源:1/6圖片工作室

以東京為例,儘管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伴隨著產品競爭和城市環境問題的出現,在工業分散戰略之下,東京的很多製造企業紛紛遷到川崎、橫濱一帶甚至更遠。但東京都既有的製造業基礎依然得以保留,東京都內依然保留有眾多的中小製造企業,製造業體系完善。隨著上世紀70年代日本“技術立國”戰略的提出,東京都產業結構中石油、煉化等高汙染重工業逐步退出,但以電子產品製造、汽車零部件、精密儀器加工、生物製藥等為代表的新興高技術製造業依舊牢固保留在東京都內。如人工智慧、物聯網則大量集中在東京都23區核心區範圍內,位元谷、五反田穀、本鄉谷這三大區域就集中了東京一半以上的人工智慧企業。如今東京都已成為日本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在2019年統計中,製造業產值佔比最多的產業門類依次為:輸送用機械類(以汽車為主)19。6%,電氣機械類10。3%,印刷及其相關類9。8%,食品類9。6%,以及資訊通訊器械類7。3% 。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東京製造業產值佔比最多的產業門類

公地是產業成長和技術創新的基礎,但並非意味著所有的公地都會實現製造業的發展壯大。擁有了公地基礎的大都市,仍需做好培育,營造公地的“環境”吸引力,才能留住製造。在效益成敗論導向下,單靠補貼、靠政策拉上去的投資密度已經不足以支撐新制造的發展。對於生產模式發生深度變革的製造業來說,大都市也應從強化資源,轉而緊隨製造業發展新趨勢新特點,打造良好的公地“營商環境”。讓製造業來得了、留得下,避免陷入產業日漸衰落的公地悲劇。

1、貼合“精敏製造”原則,強化產業鏈條的完整性

為適應市場發展,滿足個性化、社會化、敏捷化的智慧製造模式的需要,在人工成本上漲加速、市場需求變化日益頻繁、市場競爭加劇、資訊化智慧化等新技術快速普及的趨勢下,企業不再需要“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垂直一體化的生產製造已經成為過去時。就如同如今的汽車生產企業完全不需要像20世紀中期的福特公司一樣,擁有自己的鐵路、鐵礦、煤礦、照明裝置廠、暖氣裝置廠、發電廠、消防隊、造紙廠、輪胎場、鑄造廠、冷熱板軋鋼廠、鍛造廠、燒結廠、焦爐、模具車間、印刷廠、水泥廠、車身廠、機械廠、油漆廠、盒子廠、人造皮革廠等全套生產體系。這些完全可以透過精簡瘦身、生產環節分拆、分包合作實現生產協作。建立於資料、資訊之上的產業鏈雲端分工協作成為主流,“同行是冤家”的生產時代逐而向“同行亦是朋友”的生產模式轉變。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圖片來源:pxhere

但云端協作絕非意味著製造的各個環節都可以遠端實現,工廠也並非不再需要空間上的聚集,而變成只需要一體化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即可實現產業的眾包。從實際製造業選址的佈局來看,空間距離上的臨近依然重要。快速發包,快速收包。要想做到這點,就需要快速響應生產。但生產出來的產品如何快速高效配套運輸卻是容易“卡脖子”的一環。生產中環節中如果出現問題如何快速解決?這些都是產業實際分工協作中需要考慮的因素。

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上的低成本,可能會導致訂單的流失和生產效率的下降。這也能解釋特斯拉“四小時朋友圈”佈局的原因——在美國,特斯拉負責電池的Giga1工廠到加州Fremont汽車製造工廠,地圖導航車程4小時10分;而在中國,電池供應商LG化學的南京工廠到上海工廠,車程同樣是4小時10分 。只有實現產業供應鏈各個環節上的精準、敏捷、高效,才能保證新科學時代生產製造的“快速”之競爭力,並實現最優的製造成本。同理,如果要建立一個半導體工廠,一定會選擇上下游裝置供應商和配套服務聚集的地方。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特斯拉“四小時朋友圈”

圖片來源:網路開放地圖

對於大都市來說,其本身擁有工業時代留存下來的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易於實現最好的產業合作。同時,距離終端市場近的特點也能有利於大都市的生產企業降低運輸成本。大都市完全可以結合“精敏製造”的特點,瞄準重點發力的產業,提前進行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的完善佈局,謀劃先進製造業的發展。這不僅需要引入製造業總部及研發企業,同時也要大力吸引產業鏈上專業零部件生產企業、以及各種生產研發測試企業等,讓大都市真正成為先進製造業最具有競爭力的選擇地。上海在先進製造業發展中已經重點瞄準積體電路和人工智慧產業。目前在積體電路產業上,上海已結合既有傳統優勢產業,覆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等各環節。2018年,上海積體電路產業銷售規模達1450億元,佔全國的1/5。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生產全棧式軟硬一體無人車的

新石器公司華東總部落戶上海AI未來街區

同樣將目光聚焦於東京。作為日本的高價值製造業聚集地,東京依靠的不單單是強大的科研和人才實力基礎;完善的產業鏈條,可以實現先進製造業從創意到生產的快速響應、快速落地,也是先進製造業能在東京落地的重要方面。

換句話說,當研發環節中的一個創意產生時,在東京能快速找到工業體系中的上下游夥伴,並將其聯動生產、測試直至產品成功投放市場。這才是東京製造業

依然集聚的秘密

以東京都城北區域為例,由於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涵蓋光學結晶、半導體、細微加工、成膜、光通訊、LED、儀器儀表、鐳射技術等完善的光學產業鏈條,儘管幾經產業的轉移搬遷,這裡迄今為止依然是日本光學產業的中心。這裡是光學測量儀器巨頭拓普康、光學儀器製造巨頭尼康熊谷製作所等大量光學企業的聚集地。

東京大田區可謂是東京製造業協同合作的縮影

。大田區是一個擁有高度加工技術的中小企業聚集區,是日本屈指可數的“製造業街區”。區域內充分利用多種加工技術聚集的優勢,堅守制造業基礎,專注於技術精密化、高階化提升,並以尖端技術聞名日本。因為高階製造業的聚集,以及獨特的“夥伴合作”模式,讓大田區很好地實現了協同製造。在大田區,切削、打孔、電鍍、衝壓、研磨、鍛鑄、成形等金屬加工的所有功能一應俱全。區域中生產的產品不僅有各種高階零部件,還涵蓋數碼相機、遊戲機、人造衛星等。甚至這裡流行一種說法,當把設計圖紙投往各家街道工廠,第二天就能變成實物“飛回來”。“紙飛機飛圖紙”的奇蹟在這裡終成現實。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大田區區位

圖片來源:基於網路開放地圖製作

享譽盛名的“有舵雪橇”專案僅僅是大田區力求打響地區製造業品牌的一個舉措。其成功的背後則是大田區製造企業高效協同合作的縮影。由於區域內擁有品類完善的零部件加工企業,保證了僅用10天時間,就可以備齊有舵雪橇所需的150個零部件。除了城北、大田,東京都還擁有諸多產業服務鏈條完善的區域,如墨田、八王子等等,這些保證了東京都內的生產製造企業可以透過產業鏈的協作分工。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均在各自擅長的製作環節從事專業化生產,通力合作、高效創新。

新科學時代製造業呈現“小批次”、“多品種”、“靈活性”的特點,製造業創新多來源於空間距離相近的生產製造企業的合作。

製造和創新在同一塊產業公地上共同成長,如今的產業公地是由各種專有技術、產業運作能力和專業化技能的網路交織構成。這些能力和要素嵌入在勞動者、競爭者、供應商等之中[17]。製造複雜產品和系統的技術能力與運作能力決定了大都市產業公地上的創新價值,而這些均需要完善的產業鏈條的覆蓋與支撐。所以,只有產業鏈條的完整佈局,才能營造好大都市先進製造業的“產業公地”。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都市微製造

圖片來源:1/6圖片工作室

2、緊跟“製造業服務化”趨勢,塑造發達的生產服務業

隨著5G、雲計算、物聯網、大資料、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的加速發展,服務業與製造業日益融合,製造業服務化由此成為全球製造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不僅可以促進製造企業在主導產業上愈加專業和深化,提升企業在價值鏈上的地位,還能降低製造企業的投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反過來,現代服務業專業化水平的提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又依賴製造業的“硬體”支撐。美國總統科技委員會在2011年提供的《確保美國在先進製造業的領導地位》報告明確指出,美國的先進製造業需要創新政策,而不是產業政策。所謂創新政策就是做好生產服務,包括創造吸引和維持知識生產和創新產品生產商願意投資的商業及稅收環境、透過定製化的激勵措施和跟進式教育及培訓,為製造業的勞動者營造使用和進一步開發先進製造技術的良好外部環境。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3D列印

圖片來源:pxhere

2012年7月,在美國製造夥伴計劃(AMP)1。0版中,又進一步明確從推動創新、確保人才的輸送和改善商務環境等方面構築三大支柱十六條建議,並呼籲政府、社群、教育從業者的積極參與。美國通用電氣等大型跨國公司已經呈現出製造業高度服務化的趨勢,服務業務佔公司總收入的比例超過2/3。資料顯示,在美國製造業中,與服務融合的企業佔總數的58%。芬蘭也將“服務業和服務創新”作為重點推進工作之一,提出“建立以顧客為中心的服務業是芬蘭競爭力的來源”,先後部署創新制造、創新服務、創新運營模式等3項工作計劃,對製造業服務化發展給予引導和資金支援。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都市制造業

圖片來源:1/6圖片工作室

大都市一直是服務業的高地,大都市不僅擁有規模巨大的市場及消費者、便利的物流運輸條件,同時還擁有最為完整的涵蓋人才培訓、技術支援、金融服務、營銷資助等立體化服務鏈條生產服務鏈條。在製造業越來越強化靈活化、技術創新的製造業發展中,大都市完全可以利用既有強大的服務基礎,做到對製造業生產鏈上的全程投入。具體來說,就是在技術上,做好技術轉讓、專利服務、法律支撐、人才教育;在市場上,利用龐大的市場和消費者,對產品生產導向和改進提升提供支援;在資金上,提供更多元的金融和稅收支援,從而更快加速製造業落地轉化。

東京很早就意識到生產性服務業對製造業的促進關係。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東京並未將製造業和服務業視為一對冤家,而是建立發達的生產服務業體系,幫助製造企業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製造業的價值。作為世界金融中心,東京對製造業的金融支援政策可謂是相當完善。城市中不但有大的商業銀行和信貸投資機構,同時也有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如:信用金庫、商工組合中央金庫、信用組合和勞動金庫等。這些金融機構遍佈東京各區,積極為中小製造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三菱東京UFJ銀行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運転太郎

此外,東京還積極為製造業搭建各種專業服務平臺,為製造企業經營、產品開發、專利諮詢和產品銷售等提供支援服務,打通製造業的最後一公里。自1997年開始,東京都就成立了東京都立產業技術研究中心,合併了很多從20世紀20年代就存在的產業研究機構。研究中心面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研發委託、技術試驗、人才培訓、技術對接等服務。為加強創新過程中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管理,促進創新更好的落地轉化,東京都還設立有智慧財產權綜合中心,以智慧財產權問題為中心,提供智慧財產權成果產業化的對接服務支援。完備的配套服務體系,與齊全的產業鏈條一道,共同保障了東京的製造業中心地位。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東京都立產業技術研究中心

圖片來源:ja。wikipedia。@はまぐり

發展高新技術、增加研發投入被認為是改變製造業在工藝裝備、管理技術與生產組織上相對落後現狀的主要途徑。然而,作為在資訊科技浪潮中受益最多的行業,生產性服務業會將人力資本、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提升影響力傳導到下游產業。可以說,生產性服務業是製造業新知識的創造者、承載者和擴散者,也是推動製造業升級的粘合劑和推動力[18]。《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關鍵環節,推動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2019年我國頒佈的《關於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也明確指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19]”

近年來,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技術加速發展,催生了許多新的組織形式,帶來了企業、產品、生產和市場模式的變革,發展出以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服務方式等為主要特徵的現代服務業。例如技術研發、金融保險、資訊諮詢和生活服務等。大都市也要結合製造業服務化的趨勢,加速新型服務業態與製造業的融合創新、流程再造等,以期為大都市的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和利潤來源。製造業的提高,離不開服務業的助推,而服務業的拓展則離不開製造業發展的支撐。因此,大都市的產業發展,“優二”而非“退二”,才能更健康的“進三”。

總之,產業公地的興盛是產業協同、市場規模、生產服務等多方面要素加持的結果。良好的產業公地形成,不僅需要上下游產業鏈上企業的快速響應速度,同時也需要創新資源及服務與生產設施的高度聚集。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如今新制造發展所需的外部規模經濟。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城市科創區

圖片來源:1/6圖片工作室

大都市應充分建設好產業創新的優質公地,從而讓製造業獲得長久的發展,並能為大都市經濟持續助力。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科學時代下,大都市制造的新破局(三)

白雅文

華高萊斯

知識研發管理中心總經理

2006年加入華高萊斯,十餘年諮詢顧問經驗,曾主持參與過數十個顧問諮詢專案,範圍涉及城市發展、產城融合、文旅地產、特色小鎮等多個領域,擅長從城市、空間、經濟等多維度提出綜合性解決方案,並致力於城市及產業發展前沿領域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7] [美]加里•皮薩諾、威利•史著,機械工業資訊研究院戰略與規劃研究所譯:《製造繁榮:美國為什麼需要製造業復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12月第一版,第28頁

[18] 劉奕、夏傑長、李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與製造業升級》[J],中國工業經濟,2017,(7):24-40

[19] 《關於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發改產業〔2019〕1762號,2019-11-15

http://www。gov。cn/xinwen/2019-11/15/content_5452459。htm

TAG: 製造業大都市製造產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