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下)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下)

文丨覃文奕

在《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中)》中,介紹了政府主導型和引導型及其代表案例和操作要點。

本期,繼續為大家分享政府引導型和居民主導型的代表案例以及操作要點

,歡迎關注!

2、政府引導型

案例丨社群保護類——昌原蘆山洞

社群保護類:保護並形成生產生活共同體的營造專案。

社群保護類可以理解為落後居住環境改善類的升級版——不僅要改善居住生活環境,還要形成內生髮展動力。

昌原市(韓國語:창원시)是韓國慶尚南道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地處韓國東南沿海地區,緊鄰其第二大城市——釜山市,是韓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

昌原市在推進城市再生事業時,物理上的老化現象非常嚴重,超過20年的建築物佔到了77。7%。此外,昌原市的店鋪空置不僅超過了50%,商業的多樣性也處於嚴重不足的狀態。

蘆山洞(Nosang-dong)是馬山八浦區舊行政區,是韓國人在日本殖民時期開發的住宅和村莊,曾因靠近火車站而聚集大量人口,但1977年,馬山站、北馬山站和昌原站合併,流動人口減少,建築物老化,區域整體發展呈現下滑態勢,非常具有代表性。

韓國國土交通部於2011年將其指定為

城市更新研發試驗專案

。根據釜山廣域市都市再生支援中心組長樸成銀博士研究,蘆山洞城市更新按時間順序可以分為

匯入期、關注期、發展期、穩定期

。每個時期的主要活動不盡相同——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下)

筆者認為,

按照參與主體的不同,可以將城市更新切分為三大階段:

第1階段:專家主導,扭轉居民認知(匯入期、關注期)

匯入期主要目的是形成共同體,關注期將展開物質更新

。但就本質而言,這兩個階段都是專家和政府動員居民,增強居民參與城市更新的意願,甚至於直接參與到社群更新中來。

專家負責居民說明會,在匯入期和關注期向居民分別講述各個階段的目標和措施。

蘆山洞城市更新推進委員會則負責收集居民反饋意願。條件基本成熟後,專家負責結合居民意願制定社群企業的目標方向,並開展社群企業申請書操作。蘆山洞居民對當地出身的詩人李殷相感到非常自豪,因此社群企業重點業務是將當地商品——花,與文學作品相關聯,進行產品開發。

第2階段:政府、組織引導,居民實施

在生產端對於居民的引導,以政府和組織為主,重點在於教育培訓。

城市更新服務中心開展以實踐為主的課程內容,如園藝栽培教育等。其課程成果,如村民公共菜園和屋頂花園等,不僅改善了物質環境,也加強了居民聯絡。

同時,

鄉村學校組織專業課程,如CI開發、包裝設計等,從而讓居民掌握專業知識,將自己手中的資源變成產品。

如用自己種的花製作花茶、 天然皂和蠟燭等產品。

在銷售端對居民的幫助,則主要來自於當地大學生和機關單位志願者團隊。

這些志願者將提供人力支援,幫助居民向鄰近乃至周邊商家銷售、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活展銷等。

第3階段:居民主導,政府支援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下)

穩定期是社群企業支援補助終止的時間點,社群企業需要找到其內生動力。

這一階段,

由居民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社群空間的經營。

由於前期已經明確是以“花”為主要商品,以文學作品為其賦能,這裡生產和展出的是產品都是花茶、香皂、花盆。同時,這裡的休閒娛樂同樣優雅又有格調,例如圖書咖啡館。由此,

形成了調性一致、具有吸引力的社群產品

政府在這一階段已經基本退出,僅需要一些針對性教育支援,保障專案的持續進行和發展。如,社群企業產品的專業性與多樣性教育、網上銷售網路支援等。

3、居民主導型

當居民有足夠強烈的更新動機時,政府維持其更新生態即可。

也就是說,政府事實上可以選擇不對其投資,但如果要投資就應當是持續投資。

案例 | 工作崗位及收入支援類——首爾麻浦區城美山村

工作崗位及收入支援類:針對韓國社會低出生率、老齡化及經濟蕭條等社會問題提出的福利支援方式。

麻浦區城美山村(성미산)是首爾市推進的核心承諾專案

“鄉村社群專案”

中最有名的專案。1994 年,由於政府無法解決育兒問題,城美山建立了韓國第一家合作型共同育兒日託中心,並不斷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生命週期教育和安全食品問題,建立了

生命合作社、替代學校、鄉村文化空間,

以在複雜的現代建築中實現“生態、社群、鄉村文化、鄰里、故鄉”而聞名。

城美山的社群更新可以說

完全是

居民主導

的。

其特點在於,不同居民根據自身需求及特長,主導了不同類別的更新。

城市更新的下半場,該如何突破?(下)

城美山的父母對教育有強烈的需求——因為城美山村遠離正規和統一的公共教育。因此,以社群內的父母為主體,建立了城美山小學。它是一所12年的中小學一體化學校,是一所殘疾人綜合學校(佔容量的10%)。

城美山學校的老師認為創業將為地區帶來生命力,建議投資即將倒閉的小樹咖啡館作為青年工作中心,以鄉村咖啡館的形式重新開始。(不過,在一年多的掙扎後,管理團隊又將城美山學校教師重組為村裡居民,並擴大店面空間,繼續作為村裡的舍廊房和文化空間。)

城美山的居民們也都紛紛根據身邊的商機開辦企業。2008年,4戶人家聚在一起蓋了公寓。次年,也就是2009年,又有4戶人家也建了2號公寓。於是,Sohaengju成立了一家專門從事共同住房諮詢的建築公司。為了給社群雙職工夫妻提供便利,社群居民出資共同建立的環保有機農飯店。

在一些研究中指出,居民主導的同時,有一定程度的政府支援。而在對當地人的採訪中也存在另一種說法——“首爾市決定向社群實現專案投資1340億韓元,但不知道具體將用於何處。而且,在國家支援預算的情況下,不連續的情況也很多。其實在2007年,“創造宜居城市”被選為“試驗專案”城市,獲得了國家1億韓元的支援,但自2008年以來一直沒有收到。”

因此,

如果市政府想做村級開發專案,不僅要保證政策的連續性,還要灌輸對它的信任。不應將村社群專案視為一次性的政策,而應充分了解村社群共生共存的真正含義和意圖,並參與到實際開發專案。

在分析以上案例的時候,筆者將其對應的專案型別,如歷史文化保護類、落後居住環境改善類、社群保護類、工作崗位及收入支援類都標在了案例之後,但從總結看來,模式和專案本身所屬型別關係似乎並不明顯。

選擇怎樣的更新模式,更多取決於政府的財政情況、居民的更新意願等。

因此,在城市更新推進的過程中,我們選擇借鑑案例之時,未必只能按照專案的功能型別進行篩選,也可以

先對城市更新的主體——居民,進行意願摸底,隨後根據主體的意願選擇城市更新的模式,讓居民真正參與到城市更新中來。

·E/N/D·

參考文獻

1。城市更新收緊:四道紅線!,微信公眾號:法詢金融固收組。

2。 基於政府引導與政民合作的韓國社群營造[J],魏寒賓, 唐燕, 金世鏞。

3。社群規劃制度化的路徑探討——基於美國紐約、韓國首爾和新加坡的比較 [J],王承慧。

4。首爾韓屋入口網站

https://hanok。seoul。go。kr/front/ch/town/town01。do

5。看看咱鄰國怎樣進行舊城改造,中國青年報。

6。首爾市韓屋保護制度的演變及其啟示——以北村韓屋密集區為例[B],魏寒賓, 唐燕,邊蘭春。

7。首爾市居住環境管理專案:東大門區徽慶社群建設[J],梁承雨, 李祗輝。

8。韓國城市的“舊村改造”與“社群共同體”重建——昌原市蘆山洞的案例[J],樸成銀, 張立, 李仁熙。

9。創意城市再生系列33】萩村、城美山村的歷史與思想,

https://www。krihs。re。kr/publica/bookView。do?num=000003597129&pageIndex=8

10。【村莊物語1】通往“村莊社群”之路的“城美山村”

http://www。polinews。co。kr/mobile/article。html?no=164570

TAG: 社群居民城市更新城美山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