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樹盆景創作淺談(一)

作者:朱良錚

松樹乃百木之長,在林中有王者風範。山無松不奇,石無松不靈,松樹渾宏灑脫、蒼健偉岸的大器,聳銷挺拔、奇姿超然的豪氣,堅貞高潔、不攀不附的骨氣是我們民族之魂,歷來都受到人們的尊崇。以盆景造型藝術來表現松的高風亮節,發揮松樹盆景的主導和引領作用,是當今盆景人的追求。

我們在理論上探討和製作盆景的實踐中,有兩個老師,一是師法自然,二是師法古今中國畫論。先說師法自然。造化造萬物,無不遵循適者生、逆者滅的生存規律,植物透過億萬年的進化演變,無不達到生命的極致,這一切都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

松樹在進化後表現出的資訊是它長到一定的年齡,尖頂漸變為傘狀,枝條也自然下垂,這是松樹長期受到風吹雪壓、長期受到地球引力、由於生長引起的自然下垂。

年復一年的積累,樹枝隨之緩慢呈現自由落體狀,形成了自然的垂枝。這是天公和歲月的傑作,是自然之力造就的古樸蒼勁,是造化鑄成松樹的剛勁氣勢和傲然風格,同時我們還觀察到,松的垂枝也是它進化到極致的表現,是它為了爭得更多的陽光面和空氣量所做的選擇,這恰是自然的置陳佈勢之功。

黃山是大自然造奇松的典範和寶庫,縱觀此山,隨處可見垂枝露乾的蒼勁古松,最為典型的是始信峰的豎琴松(轅門松),此松乃黃山十大名松之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他的枝垂落地十分壯觀。

再看看自然界的松樹,由於風向陽光分佈不同,亦由於樹齡高的緣故,古松常常呈現針葉繁茂下的自然露於,有的是直觀露幹,有的是時隱時現的露幹,整體樹相顯得松蒼勁鐵骨、偉岸灑脫。

松樹盆景創作淺談(一)

我們在盆景製作中有時候會遇到這樣尷尬的問題,一是乾杯易得、主枝難求,自然界松的垂枝是它耐千百年的寂寞、經風霜雨雪千錘百煉打造後的自然剛枝,而我們得來的下山樁,往往難得好枝。二是葉壯針長,一葉障目,眉目不清。

盆栽的松針與幹、枝的比例多半大於山野的古松,加之盆栽水肥充足、針葉較長,往往一盆松樹,只見疊翠一團,骨幹全藏,觀賞效果大打折扣,這就需要加大人為地控水、疏枝、縮針和拔針處理,以求達到露乾的效果。再談師法古今中國畫論。

師法自然,目前盆景界多有共識,但師法古今中國畫論還尚在商榷。筆者認為,盆景與中國畫是同宗同源的藝術,中國畫從古至今都在方方面面影響著盆景,這正表明盆景是一門多元的藝術,它與繪畫、文學、雕塑、書法的緣分歷史悠久,這個問題我在《氣韻生動——盆景藝術品評的核心》一文中已有論述。

中國畫講究立論在先,且多有唯物主義辯證觀點和不斷創新發展的藝術理論,值得盆景藝術學習和借鑑,我所說的學習和借鑑只是汲取其精華部分,即汲取適合我們盆景的那部分,決非統統打包接收。

我們翻翻書,關於松樹的畫法畫論,古今畫家、理論家都有精闢的論述,關於松樹的垂枝和露幹也有鮮明具體的論述。易高易直,枝易折如人手臂,松宜禿,針在枝梢勿附身,頂葉宜少…“(清·龔賢《半千課德畫“松說》)。

論中所說的“易折如人手臂”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垂枝:所說“宜禿,針在枝梢勿附身“就是今天所說的露幹,清初《芥子園畫譜》論松,也有獨到之處。

當今更有許多中國畫畫家專攻松樹,填補了前人沒有松樹畫譜的缺憾,筆者就藏有赤峰的《百松圖》、楊松林的《畫松枝法》、劉彥明的《松樹的畫法》、鄭佰勁的《百松圖》、中國攝影出版社的《黃山奇松》等。

古今畫作中緊緊把握住松樹的垂枝和露乾的鮮明特點,大筆繪出一幅幅古樸剛勁、鐵骨錚錚的宏篇鉅作。

松樹盆景創作淺談(一)

2018年5月

關注公眾號,

送《小型盆景製作與賞析》電子書

愛木期待與您面對面的交流

TAG: 盆景松樹垂枝師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