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加持前裝突破20萬輛,汽車級AR賽道進入“爆發前夜”

隨著智慧駕駛能力的不斷提升,以及汽車製造商出於安全和法規的顧慮(絕大部分都是要求駕駛員要持續關注道路狀況),如何提升駕駛員注意力以及避免分心的需求開始出現。

這其中,AR在導航應用的新機會正在出現。

Basemark是寶馬全新iX系列新車增強現實應用的系統供應商,基於車輛感測器資料和計算機視覺演算法實現在中控導航上的AR應用。而在過去一兩年時間,AR導航已經成為前裝賽道的新亮點。

隨著寶馬上述功能的量產,這是繼賓士MBUX(AR導航)+AR HUD、奧迪AR HUD陸續實現前裝量產之後,BBA三大豪華品牌同時齊聚AR賽道。

BBA加持前裝突破20萬輛,汽車級AR賽道進入“爆發前夜”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標配搭載AR導航(基於液晶儀表或中控)新車上險量為16.69萬輛,同比增長228.54%。同時,AR HUD前裝搭載上險量為5.01萬輛,正式進入量產元年。

這意味著,基於AR應用,去年前裝搭載量已經突破20萬輛,這對於新功能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同時,越來越多的智慧座艙Tier1、HUD供應商以及軟體方案商也在進入這個新賽道。

一、

“唯一增加的硬體就是攝像頭(比如,與行車記錄儀或者ADAS前向攝像頭進行復用),剩下就是軟體,結合GPS和地圖資料。”行業人士表示,增強現實方案的一個目標是減少分心,透過讓導航資訊更容易理解,減少駕駛員需要看螢幕的時間。

就在今年初,三星子公司哈曼宣佈已經收購專門從事汽車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技術研發的德國軟體公司Apostera,目的是擴大汽車產品線,並引領AR/MR體驗的前裝賽道。

此前,Apostera的混合現實解決方案是將增強現實、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感測器融合在一個與硬體無關的軟體平臺上。未來,結合哈曼的數字座艙產品組合,這些新的軟體解決方案將實現前裝的快速大規模落地。

“我們知道增強現實將定義未來的使用者介面,”英偉達CEO黃仁勳表示,“未來如果新車沒有搭載增強現實能力,就無法吸引更多消費者的興趣。”尤其是智慧攝像頭和更快的渲染速度,有助於驅動計算機視覺、ADAS和資料融合。

BBA加持前裝突破20萬輛,汽車級AR賽道進入“爆發前夜”

為此,英偉達還開發了一套名為Drive AR的軟體堆疊,可以顯示POI興趣點、ADAS預警、駕駛統計資料和導航提示。賓士的MBUX系統就是案例之一。

而對於哈曼來說,“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收購,因為我們覺得整個行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不僅僅是電動化,這只是一個起點。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真正發生的是消費體驗的變革。”

同時,2021年,隨著大眾ID系列,以及長城摩卡、吉利星越L等自主品牌新車搭載AR HUD上市,中國市場也迎來了AR HUD的元年。這是汽車增強現實技術新時代的開端,並從根本上改變導航、娛樂和自動輔助駕駛的體驗。

其中,AR引擎透過使用計算機生成的視覺圖形增強真實世界,顯示情景關鍵資訊,如ADAS警報、導航提示、興趣點(POI)或行人檢測。它還支援完全可定製的AR使用者介面建模,而無需複雜的編碼來增強使用者體驗(UX)。

相比於傳統導航,AR導航真正解決的使用者痛點就是在於複雜的路口,傳統導航無法直觀指引使用者,導致走錯路口。而AR導航會將導航指引資訊實時渲染在前方實景道路上,大大降低了使用者對地圖的理解難度,幫助使用者更輕鬆透過複雜路況。

對於高速公路場景,AR導航功能融合ADAS,可以提供車道偏離提醒播報、前車碰撞預警播報,為使用者在高速公路行駛時提供更加安全的提醒。

在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看來,考慮AR引擎與硬體(包括液晶儀表、內電子後視鏡、中控導航、HUD等等)可以實現完全分離,這也將成為未來軟體付費模式的最佳案例之一。比如,從純虛擬ADAS視覺化升級為AR導航輔助駕駛。

二、

按照Apostera公司的說法,隨著ADAS功能越來越多元化,人機互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對於普通司機來說,經常無法理解系統為什麼會被啟用,以及如何執行,”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式就是系統視覺化,而傳統的ADAS視覺化大部分是純虛擬影象。

BBA加持前裝突破20萬輛,汽車級AR賽道進入“爆發前夜”

此前,這家公司的方案已經在奧迪Q4 e-tron配套的AR HUD上提供技術支援,駕駛員能夠“感知”大約30英尺外的漂浮符號,這些符號可以發出車道偏離警告,或在自適應巡航控制模式下突出顯示周邊正在行駛的車輛。

不過,技術挑戰仍然存在。

比如,不管是增強顯示還是混合現實,需要確保增強影象與物理環境(車輛、車道標識、建築物等)的完美結合。任何與周圍環境的不匹配,都會對導航產生負面影響,並造成駕駛員暈眩,導致嚴重的安全威脅。

進一步的挑戰是基礎資料的質量。考慮到系統需要增加不同感測器的資料輸入,但大部分量產的導航系統並不能提供所需的精度,這意味著,系統會出現無法精準定位的風險。

此外,駕駛員的視線也會對實際的效果產生影響,尤其出現在AR HUD的產品方案上。比如,在2022年CES展上,松下推出了具備眼球(視線)追蹤專利的AR-HUD 2。0系統。

無論駕駛員的視線定位在什麼位置,系統都能正確投射影象。若系統檢測到駕駛員的頭部已經轉動,它會在小於300毫秒的時間內調整投影的HUD元素以進行補償。

業內人士表示,AR HUD體驗的最佳化,必須建立在感測器融合框架之上,能實時合併車內感測器觀察到的資訊,並預測汽車周圍所有感興趣物體的未來狀態。

在過去兩年多時間,從終端使用者的評價來看,目前已經上車的AR導航炫但不實用是主要的吐槽點。比如,實景與箭頭指示經常會出現不一致的偏差(部分原因和GPS有關),系統會無故退出(凱迪拉克上出現比較多)以及在特殊場景下,路標指示可見度較低。

目前,AR導航主要有兩種實現技術路徑,一種是基於ADAS引擎+DVR方案;一種是基於獨立的AR引擎+DVR方案。

其中,前者的優勢在於成熟的方案,準確度較高;同時不佔用現有的座艙儀表的主機算力資源,但問題是受限於ADAS方案提供商的硬體配置。

而獨立的AR引擎+DVR方案,則強調視覺演算法識別能力以及對車機的CPU、GPU資源佔用較高;但功能實現更加豐富、自由、開放。

此外,要讓AR技術在新車上產生更多應用可能,還需要得到更多硬體、開發工具、內容服務生態的支援。從4G到5G,網路的資料傳輸速度更快,延遲更低,這有利於提升使用者的體驗流暢度。

最後,還包括一些開源AR SDK、平臺工具和應用軟體開發框架,來支援汽車製造商和Tier1可以縮短方案的開發時間。比如,博泰的AR導航方案,既可以提供基於博泰地圖產品,結合AR模組完成功能實現;也可以根據博泰AR SDK外部介面,傳入固定資料實現。

事實上,“透過將智慧定位資料和AR導航整合到汽車中,汽車製造商可以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完全可定製的移動導航體驗。”而任何新生事物都會經歷一個體驗從一般到不斷完善的過程。

TAG: AR導航HUDADAS前裝